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生活技能不是可有可無的事

4月6日中午, 武漢科技大學汽車學院車輛專業男生王洋在寢室陽臺收衣服, 卻發現黑色褲子裡有個鳥窩。 王洋這才想起來, 這褲子已經掛在外面兩周沒管了。 “男生都這樣啊, 做內務都是能拖則拖。 ”王洋說, 他每天上完晚自習後要去健身房健身, 回來後就不想洗衣服了, 髒衣服攢上一周, 到週末用洗衣機一攪。 “高中時, 我也是每週末帶所有髒衣服回家給我媽洗。 ”(4月10日《楚天都市報》)

雖然出現“鳥在衣裡做窩”的大學生不是很多, 由此把大學生懶惰“標籤化”也並不妥當, 但是此事折射大學生生活技能缺失,

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數年前, 因快遞業便捷, 高校的快遞業務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大學生把積攢一段時間的髒衣服寄回家去, 家裡洗完後再通過快遞寄回來。 最近一項問卷調查顯示, 對於生活自理問題, 近六成大學生表示, 平時都是父母幫忙完成, 表明多數大學生“生活不能自理”。

其實, 大學生學會洗衣服, 是一種必備的生活技能, 也是人生社會實踐中的“第一課”。 大學生生活技能強, 將來獨自面對社會競爭, 承受生活壓力的能力就會強, 一個連自己的基本生活起居都無法照顧的人, 又豈能指望其對社會做出較大貢獻?可見, 培養孩子生活技能不是可有可無的事, 這是一個人生活需要, 也是教育需要。 清朝劉蓉在《習慣說》中稱:“一室之不治,

何以天下家國為。 ”這和我們常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說的是同一個道理。

孩子生活技能缺失, 也有多重原因。 比如, 現在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委屈, 全部包辦代替了本該由孩子做的事;當下不少孩子課業負擔重, 父母讓孩子全身心學習, 其他的事就交給父母做;社會和學校對培養孩子生活技能也做得不夠等等。

培養孩子生活技能, 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 學校需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 積極組織開展社會實踐和生存技能訓練等活動, 磨煉學生意志,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育要深化課程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促進家庭和社會教育理念更新。

父母也應“捨得”放手,

並“趁早”培養孩子生活技能, 而不是等到孩子上了大學以後再抓, 要讓孩子從小承擔起做家務的責任, 形成習慣, 在實踐中提高孩子生活技能。 (本網評論員 曹燦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