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日應用:刷臉選音樂的 emo【好奇心日報】

emo, 一個看你的情緒幫你推薦音樂的應用, 使用了獨立音樂應用“落網”的曲庫。 它用人臉識別來判定情緒, 從曲庫中匹配音樂。 emo 還把人臉識別作為一種主要登錄方式,
外加使用手勢來簡化操作。 iPhone 和 Android 版同時發佈, 上線三天, 正在朋友圈迅速走紅。

我有位同事, 在 emo 發佈當天一大早試用了這款應用, 結果被判斷為情緒“困惑”。 她說“我不是困惑, 就是困”。

在打開前置攝像頭的幾秒鐘裡, emo 把你的面部表情標記為 7 種情緒之中的一個, 這一刻你是什麼表情就決定了你馬上要聽到的歌曲。 這就是 emo 推薦音樂的過程。

那麼, 看到前置攝像頭中的自己的那一刻, 通常你是什麼表情呢?emo 能夠準確地捕捉這些表情嗎?

在對 emo 進行測試的時候, 我們發現識別情緒並不總是好用, 光線、角度會使它的識別結果受到影響。 相比而言, emo 的人臉登錄功能起碼不會犯錯。 找來的多個馬甲都沒能欺騙過系統,

冒充我的身份登錄帳戶。 不過一旦換在另外一台手機上重新登錄, 連我自己的臉也不能通過檢測了。

另一方面, 情緒識別確實是 emo 不可能做好的功能。 為 emo 提供的刷臉登錄功能的公司一登(SuperID)的 CEO 沈洽金在採訪時表示:“屬性、表情登錄這塊, 它的穩定性並不像刷臉登錄那麼高。 ”比如你問問自己, 你的臉總是在傳達當前的情緒資訊嗎?光是拍面部表情, 不看心跳血壓真的能準確判斷人的心情嗎?大白恐怕都不會同意的。

情緒識別對於 emo 的價值恐怕更多還是在傳播和推廣上。 但 emo 本身不失為一款有趣的音樂應用。 一是它確實提供了刷臉這種新奇的玩法(刷臉不成的時候還可以手動選擇情緒), 更重要的是 emo 上這些平時你不容易找到的, 品質還不錯的獨立音樂。

emo 使用的音樂曲庫來自獨立音樂應用“落網”, 一個已經有十年音樂推薦經驗的小眾音樂推薦社區。 它每週推薦兩張曲單, 每單推薦 10 首左右音樂, 主要是獨立音樂和一些有獨立音樂氣質的作品。 到目前有不少忠實用戶,

大都是有點品質要求、有點理想主義的“文藝青年”。

“當時設想是有一個產品(能)更好的推薦音樂, 關注內容本身, 而非使用者自主控制。 ”落網創始人胡建國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 這也是他們去年下半年開始做 emo 應用時的初衷。

胡建國在去年接受採訪時表示, 這個平臺上到現在積累了 10 萬多首歌曲, 也就是說在 emo 的 7 個情緒分類之下, 每個類目都有足夠多音樂夠你 Pass。 不喜歡這一首, 可以向左劃換下一首, 還有向上、右、下三個方向的手勢, 分別控制目錄、暫停、收藏/分享。

手勢操作和簡單的介面設計, 也讓 emo 在作為音樂播放機使用過程中體驗良好。

emo 匹配歌曲是通過提前在樂庫裡為每首歌打上對應的標籤, 這是一種常見的分類方式。 歌曲上的很多標籤是由落網用戶提交的, 再由志願者進行審核。 只有一少部分由編輯提交。 這也是落網這個團隊組建起來之後一直採用的工作方式。

題圖來自:emo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