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蛇頭穴祖墳風水寶地,清明節後代不敢掃墓!蛇頭穴和龍神廟傳說!

巍山縣城東面皇落村和石龍山一帶村子裡的老一輩人當中, 流傳著四句順口溜:

石龍對石狗, 兩邊獅子吼。

有人用此地, 芝麻官一鬥。

這四句順口溜說起來大有來歷, 要說清楚它的來歷, 還得從開天闢地談起。

據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以後, 普天之下, 陸續有了生物。 有了人民, 同時也就有了黃帝。 最初的黃帝是為人民做好事的, 他帶領著人民, 與天爭, 與獸爭, 使人民能夠過上好日子。 但後來有的首領有權有勢了, 就把人民當作他的奴僕使用, 當了首領, 便可以大肆享受, 這就難免有人看著不服氣, 和他爭奪起來。

當時這個首領名叫祝融, 和另一個想當黃帝的名叫共工的人, 為了爭奪帝位打了起來。 共工是九頭蛇身的一個怪物, 被祝融打敗後惱羞成怒, 用頭觸倒了西北方永遠也走不完的一座大山, 名叫不周山, 摧毀了頂著天的柱子, 折斷了維繫著大地的帶子, 一時天崩地裂, 到處烈火熊熊, 惡浪滔滔, 人民陷人水深火熱之中。

這時降臨了一位名叫女蝸的女神, 她施展法力, 撲滅了大火, 並用蘆灰止住了洪水。 斬下了大鱉魚的腳作為支柱, 撐起了天。 然後練就五色石, 把天補了起來。 看看大功告成, 人民已經脫離了苦海, 女蝸高興之餘, 就順手抓起了一些補天剩下的五色石。 撒向了人間。 變成無數大大小小的山巒, 把大地點綴得十分壯麗。

其中有一塊五色石, 被風吹落到了鬼井之間, 變成了三座山巒, 一座像蜈蚣, 一座像蛤蟆, 一座像蛇, 從東向西, 蜿蜒而下, 後來就成了現在巍山縣城東面的蜈蚣山、蛤蟆山、翠虯山。 翠虯山的山嘴, 恰好位於東河交匯之處, 後河的河邊, 有一個兀立著的大石頭, 好像一個站著的老人, 人們通稱之為石老人, 另外還有一塊豎立著的石岩, 上面凸凹不平, 人們稱之為癩龍。 不知從什麼年代起, 附近生瘡生癩的人家, 都要到後河裡拜癩龍, 以求消災免難。 一直到解放前夕, 香火都很旺盛。

翠虯山的嘴, 是一個小山包, 很久很久以前, 就傳說著山包上夜間會發光, 大家都認為那是癩龍在眨眼睛, 所以也就沒有人敢去撞動了。

到了明朝初年, 蒙化縣出了一位頗有名氣的人, 姓汪名贊海(汪藏海), 據說此人上通天文, 下知地理, 尤精堪輿之學, 明洪武年間建蓋蒙化城時, 對於位址方位的選擇, 他曾起了決定作用, 因為他從民間的傳說裡聽到了一個廣為流傳著的故事:古時候蒙化曾飛來了一隻金雞,

首先是落在晏旗廠後面山上, 後來又飛到了古城村, 細奴邏因此在那裡建了蒙舍城, 作為南詔第一個都城。 後來這只金雞又飛到了菜秧河外面的一座石橋上, 站了不久, 就變成一隻白鶴, 飛落在縣城所在的地方, 頭伸向東方, 慢慢地才消失了。 後來菜秧河外面的石橋上還留下了一隻雞腳印, 因此大家都叫這座橋為金雞橋。

汪贊海根據這個傳說, 站在白鶴飛落的地方再觀察, 此地東枕文華, 南倚巍寶, 前有瓜江如帶, 旁有錦溪蜿蜒, 雖然文華山頂凹下去了一些, 難以藏龍臥虎, 但也頗擅山川形勢之勝, 所以竭力主張把城建在這裡。 後來他的意見得到了當局的採納, 就在瓜江東岸、文華山麓建築了蒙化城。

城建好後又根據汪贊海的建議, 把東門外一帶地區命名為鶴頂邑, 以昭祥瑞, 並由此派生出了“棲鶴樓”(李家寺)、“望鶴軒”(在一碗水村)、“陪鶴樓”(在巍寶山)等一系列地名, 汪贊海從此名聲大噪。

不久, 蒙化府來了一位姓黃的武官, 因為是屬於世籍軍戶, 按照明代的法令, 所有從征到蒙化的軍戶都要在蒙化安家落戶。 當一世祖。 這位黃武官也懂一點堪輿之學, 對陰陽風水等很感興趣, 到蒙化不久便和汪贊海深相結交, 成了很好的朋友。 每當茶餘酒後, 免不了要談到自己的後事, 並請汪贊海替他找下一穴吉地, 作為死後的佳城。 汪贊海為了不負好友之托, 所以經常到東山一帶察看, 當他發現了蜈蚣山、蛤蟆山、翠虯山三山相接, 勢如游龍, 脈氣很旺,就跟著脈氣,一直來到了東河邊上,擺開羅盤,仔細觀察研究。三山氣脈,正好落在翠虯山嘴的小山包上,他再找附近村裡的人攀談,知道了這裡夜間會發光,更認定了這裡必然有著一穴吉地。根據他自己的判斷,這小山包上面是石頭,是蛇頭的外殼,如果下面有疏鬆的紅土,那就是蛇腦,這一穴地,一定是“蛇頭穴”。

按照堪輿學所說,“蛇頭穴”是大吉大利的墓穴,只有福氣很大的人才會碰得上的。汪贊海當時也打了個主意,想把這一穴地留下來自己身後使用,但轉念一想,自己福薄命差,當個地師先生,在社會上是一個“下九流”的小人物,“小佛受不住大香煙”,哪裡能去魔龍爺爺頭上動土?同時如果這樣做了,也未免對不住朋友。所以還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把這個發現如實地告訴了黃武官。黃武官非常高興,便帶上些人到小山包上按照汪贊海的指點,進行挖掘。挖下去將近五尺,聽得“轟隆”一聲,發現了一塊石板,把石板掀開一看,下面果然都是疏鬆的紅土,紅土當中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的碑文便是開頭所說的那四句順口溜。黃武官看了以後,哈哈大笑起來,他笑著和汪贊海說:“好地!好地!我雖是姓黃,但決不敢奢望我的子孫後代會去當個皇帝,只要真的能夠出上幾個芝麻官,我也就可以含笑於九泉了!”後來他就在那裡起房蓋屋,並把汪贊海請到家裡,待為上賓,一直到他死後,汪贊海照應著把他的墳墓修好後才離開了黃家。這一“黃家墳”,在民國年間,還留有斷喝殘碑,依稀可辨。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蒙化府來了一位同知,也很迷信風水之說,當他知道了翠虯山嘴的蛇頭穴以及有關黃家墳的傳說後,就和左右的人說:“蛇頭穴脈氣太旺了!他家又姓黃,說不定將來會出一個‘黃巢’一樣的王,對朝廷不利。即使不出王,如果這個地方真的出了很多七品官,我這個七品官也就當不下去了。”左右的人也就議論紛紛,大有非把黃家墳挖了不可之勢。這時有一位老師爺提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墳是挖不得的,因為按照大清的律法,挖人家的祖墳是有罪的,最好請老爺和地方上的紳士商量一下,就說是因為地方常遭幹早,須要在翠虯山嘴蓋一間龍神廟,便於祭祀龍神,解除旱災,然後就在山嘴上蓋上廟子,塑上一位龍神,這樣就可以截斷了地脈,解除了後患。這個辦法行不行。還請老爺斟酌。”後來同知大人就根據這位元老師爺的意見,發動地方紳士。在翠虯山嘴黃家墳的後面蓋起了龍神廟。乾隆年間,又進行了擴修,並改廟名為龍王廟,即現在自由小學所在地。

脈氣很旺,就跟著脈氣,一直來到了東河邊上,擺開羅盤,仔細觀察研究。三山氣脈,正好落在翠虯山嘴的小山包上,他再找附近村裡的人攀談,知道了這裡夜間會發光,更認定了這裡必然有著一穴吉地。根據他自己的判斷,這小山包上面是石頭,是蛇頭的外殼,如果下面有疏鬆的紅土,那就是蛇腦,這一穴地,一定是“蛇頭穴”。

按照堪輿學所說,“蛇頭穴”是大吉大利的墓穴,只有福氣很大的人才會碰得上的。汪贊海當時也打了個主意,想把這一穴地留下來自己身後使用,但轉念一想,自己福薄命差,當個地師先生,在社會上是一個“下九流”的小人物,“小佛受不住大香煙”,哪裡能去魔龍爺爺頭上動土?同時如果這樣做了,也未免對不住朋友。所以還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把這個發現如實地告訴了黃武官。黃武官非常高興,便帶上些人到小山包上按照汪贊海的指點,進行挖掘。挖下去將近五尺,聽得“轟隆”一聲,發現了一塊石板,把石板掀開一看,下面果然都是疏鬆的紅土,紅土當中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的碑文便是開頭所說的那四句順口溜。黃武官看了以後,哈哈大笑起來,他笑著和汪贊海說:“好地!好地!我雖是姓黃,但決不敢奢望我的子孫後代會去當個皇帝,只要真的能夠出上幾個芝麻官,我也就可以含笑於九泉了!”後來他就在那裡起房蓋屋,並把汪贊海請到家裡,待為上賓,一直到他死後,汪贊海照應著把他的墳墓修好後才離開了黃家。這一“黃家墳”,在民國年間,還留有斷喝殘碑,依稀可辨。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蒙化府來了一位同知,也很迷信風水之說,當他知道了翠虯山嘴的蛇頭穴以及有關黃家墳的傳說後,就和左右的人說:“蛇頭穴脈氣太旺了!他家又姓黃,說不定將來會出一個‘黃巢’一樣的王,對朝廷不利。即使不出王,如果這個地方真的出了很多七品官,我這個七品官也就當不下去了。”左右的人也就議論紛紛,大有非把黃家墳挖了不可之勢。這時有一位老師爺提出了一個主意,他說:“墳是挖不得的,因為按照大清的律法,挖人家的祖墳是有罪的,最好請老爺和地方上的紳士商量一下,就說是因為地方常遭幹早,須要在翠虯山嘴蓋一間龍神廟,便於祭祀龍神,解除旱災,然後就在山嘴上蓋上廟子,塑上一位龍神,這樣就可以截斷了地脈,解除了後患。這個辦法行不行。還請老爺斟酌。”後來同知大人就根據這位元老師爺的意見,發動地方紳士。在翠虯山嘴黃家墳的後面蓋起了龍神廟。乾隆年間,又進行了擴修,並改廟名為龍王廟,即現在自由小學所在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