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新模式,產房初乳管理和分批哺乳

一、初乳管理

(一)初乳

1、母豬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抗體

仔豬在體內和母體血液間隔有6-7層組織, 大分子球蛋白的免疫抗體無法通過這6-7 層組織, 所以不能通過母體血液得到這些免疫抗體。

仔豬出生後其腸道上皮處於原始狀態, 有較大的通透性, 母豬初乳中的免疫抗體可不經消化而直接吸收入仔豬血液, 使仔豬獲得免疫抗體(被動免疫), 這對提高仔豬成活率十分重要。

仔豬出生後的6小時內, 仔豬胃腸道能夠100%吸收初乳裡面免疫球蛋白, 6小時後吸收區域開始關閉, 12~16小時完全關閉。 因此, 仔豬剛出生的12小時內,

決定了仔豬的一生。 沒有吃初乳的仔豬, 基本上是沒有生存的希望的。

說白了, 仔豬出生後12小時, 是在和時間賽跑, 是在和生存賽跑。

2、營養物質含量豐富

初乳中有仔豬所需要的多種營養, 尤其是其中的乳糖, 能補充出生後仔豬血糖的迅速分解產能的消耗, 防止仔豬因產後環境溫度過低而造成的凍昏、凍死。

3、含有一定量微量元素

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 尤其是有較多的鎂鹽, 可以有輕瀉作用而促進仔豬胎糞的排出, 對促進仔豬消化功能的正常有一定作用。

4、初乳中的抗體水準在分娩後幾個小時下降很快, 3d後即變為常乳, 而仔豬腸道只有在出生後16h內能吸收完整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因此, 一些弱仔豬2日齡後不要再擠初乳飼喂,

而是要重視出生時讓其吃足生母初乳並及時寄養, 否則很可能引起拉稀更加速其衰竭。

二、分批哺乳

(一)意義/目的:保證新生的每一頭仔豬吃到足夠的初乳, 尤其是弱、小仔豬。

1.當母豬分娩較多仔豬時(10頭以上), 即可將出生早的、較大的、吃足初乳的仔豬取走5-6頭放在分批筐中, 並用記號筆標記, 45-50min(仔豬代謝時間1.5h)換第2批, 重複2遍。 若新生活仔數多(≥16頭), 亦可做三次分批哺乳, 在檔案卡相應位置記錄分批哺乳時間

注:弱小仔豬一直留在母豬身邊吃奶即可

e.g.

P1: 8:00-8:50

P2: 9:00-9:50

注:至少保證分批筐用過兩個單元後徹底清洗、消毒

2.若有需要幫助弱小仔豬吮吸。

一些仔豬雖然體重小, 但是有吃奶意識和行動, 我們可以幫助其固定乳頭,

讓其自行吃奶;也有一些仔豬, 不但弱小, 而且沒有吃奶意識和行動, 這時我們需要將母豬的初乳擠出20ml至注射器中, 灌服到仔豬嘴中。

3.分批哺乳的最佳時期在開始分娩的6h內

因:初乳的營養成分在分娩最初的6小時後開始減少

一般在分娩中即可進行該項操作(可先標記出前6頭出生的大個仔豬),

但由於仔豬臍帶未全幹, 故應確保證臍帶長度合適不拖地且已消過毒。

即:將仔豬放到分批筐裡時, 檢查臍帶是否過長、出血、充血, 若過長則將其再次打結、掐斷;若出血、充血應先結紮後用碘伏消毒。

4.分批哺乳的時間:

批次間隔不要超過1h, 仔豬被分離超過1h可能造成仔豬低血糖。

注:分批哺乳時, 一定要在檔案卡相應位置上記錄開始時間, 便於接產者本人和其他接產人員準確瞭解分批哺乳進度。

其他:分批哺乳抓豬時不允許進欄, 應踩到限位杆或踩在欄裡的黃紙上

5.至少留6頭活力強的仔豬吮吸乳頭。

仔豬吮吸乳汁可刺激催產素釋放▬►刺激乳汁分泌▬►促進分娩。

6.如果窩產數明顯較多,

可在產程結束前進行分批哺乳, 可進行3-4次, 確保所有仔豬有機會獲得充足的初乳。

7.對於分娩結束較長一段時間、仔豬臍帶已幹的仔豬, 做分批哺乳的時機應選擇在母豬放奶、大部分仔豬吃奶時進行。

8.分批哺乳後要特別觀注留在外邊的仔豬是否真的可以吃到奶?是否是有效的分批哺乳?

母豬俯臥?

仔豬睡覺?

仔豬弱小、競爭力弱、不會吸允乳頭?

9.觀察仔豬吃足初乳方法:仔豬腹部有充盈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