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理解中國》叢書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發佈暨學術交流會在倫敦書展成功舉辦

倫敦當地時間3月14日, 在2017年第46屆英國倫敦書展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舉行了“《理解中國》叢書之《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發佈”, 並進行了“大變革時代中國的價值觀”的主題研討, 中國學者們從“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和“中國人權發展”兩個角度各抒己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紀委書記張民、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馮維江、英國考文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組教授尼爾·倫維克(Neil Renwick)、英國帕斯國際出版社社長保羅·古爾丁(PaulGoulding)和中方合作負責人迪迪(Didi),

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中文部主任查理斯·艾爾默(Charles Aylmer)等參加會議。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大專案出版中心主任王茵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紀委書記張民

《理解中國》叢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策劃, 該叢書通過多角度闡釋中國的歷史與現實, 展示中國當代的改革發展的成就與現狀, 為各國讀者近距離地觀察和感知中國打開了一扇重要的視窗, 增進世界對中國社會經濟制度、發展理念、發展道路以及歷史文化的理解。 該叢書已與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合作出版了英文版。 目前, 叢書西文版、韓文版、日文版和阿文版等陸續翻譯出版中。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紀委書記張民介紹說“《理解中國》叢書已在海外進行過多次發佈。

在開創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 我們很高興能為中英文化的交流做出努力和貢獻。 期望國外讀者能夠通過該叢書對於中國的發展道路有更加客觀地認識。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重大專案出版中心主任王茵表示, 與去年相比, 2017年世界形勢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在增加。 但中國在內政外交中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在對外關係上努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在國家治理上, 穩增長, 重民生, 在堅持生存權、發展權的基礎上, 亦更加關注生態權。 此次《理解中國》叢書新書發佈會緊緊圍繞這一亮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馮維江

美美與共 人類命運共同體何以可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兩個月前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了一個演講, 就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詳細闡述了中國方面的設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馮維江在演講中談到,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方面對未來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或理想世界的展望。 共同體是一個源自西方的社會學概念, 但其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對不同成員如何通過相互合作、共同進化並創造文明的解釋高度契合。 這種強調相互尊重、彼此合作、共同進化的精神也反映在儒家經典之中。 《論語》中說“興滅國, 繼絕世, 舉逸民, 天下之民歸心焉”,

還提出了“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黃金法則。 已故的中國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將這種精神總結為“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 這表明中國文化基因中的合作和共同進化, 建立在自願、共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個已經獲得和正在享受著的世界, 而是一種人們熱切希望棲息、希望擁有的世界。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就是中國提出的關於如何制定和實施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合作方案的倡議。 “倡議來自中國, 但成效惠及世界”。 秉持“美美與共”的信念, 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身體力行、不斷推進, 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期許的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一定能夠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

堅持人權自信 促進人權保障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研究員做了關於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演講。 柳華文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中國人權事業已經進入有計劃、有步驟、迅速發展的新階段。 秉承中國傳統哲學的思維特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觀體現了一種整體性思維。

柳華文指出首先, 中國人權堅持整體推進的原則。 作為發展人口大國, 中國政府始終將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放在首位, 並不斷與時俱進, 在更新、更高水準上促進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實現。 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力爭到2020年,讓所有貧困人口脫貧。同時,中國將人權視為一個整體,兼顧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社會權利兩類人權,並特別強調保障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人權,包括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其次,中國立足國情,將人權與法治和發展結合在一起加以推進。人權不應該被孤立地加以看待,而是與法治國家建設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整體發展水準的提升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基礎,而人權進步是發展的應有之義和核心內容。第三,中國重視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是國際人權治理的宣導者和正能量。人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正在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中國積極主張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開展平等、尊重和建設性的對話與合作,特別是積極宣導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權。

英國考文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組教授尼爾·倫維克

深入理解大變革時代中國的價值觀

“‘中國價值觀’、‘巨大變化’及‘深入理解’是《理解中國》叢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三個詞。”英國考文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組教授尼爾·倫維克(Neil Renwick)表示,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使數億人擺脫貧窮,是非同尋常的成就。隨著中國走向世界,這對世界及中國而言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國經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國際上進行貿易、投資,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中國對於二十國集團會議議程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呼籲要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對話、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通過主辦二十國集團會議,著實促進了會議的包容性。中國致力於宣導南南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中國通過與非洲貿易、減少關稅,對非洲進行投資,促進了非洲貿易發展及經濟增長。”

倫維克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演講所宣導的精神,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必須進行對話協商,共同發展,加深對彼此的理解。各經濟體不應當背離全球化及國際社會,而是應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商討如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南南合作,並深入理解彼此的歷史與文化。

做中國學術“走出去”的主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國家級出版社,一直秉承著“傳播學術經典,蘊積智庫思想”這一出版理念,向中國讀者介紹國外人文社科經典著作,向外國讀者推薦中國嚴謹的學術成果。近年來與羅德里奇、斯普林格、劍橋、帕斯等出版社合作,也翻譯了《劍橋中國史》等多部經典著作。

除了《理解中國》叢書之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搭建優秀智庫成果發佈平臺為目標,創立了“中社智庫”品牌,並成功向海外出版發行,產生了積極的海內外影響。迄今為止,推出了100餘種包括國家智庫報告在內的多種產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已經成為中國高端智庫成果出版的重要平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紀委書記張民表示:“未來,‘中社智庫’將繼續向世界推出更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智庫研究成果,與《理解中國》叢書一道使各國讀者更好地瞭解中國、認識中國、走進中國。”

編輯:任睿明;攝影:任睿明、薑紅

理解中國叢書

書名

作者

1

中華文化簡明讀本

幹春松

2

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

蔡昉

3

中國的價值觀

韓震等

4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卓新平

5

中國社會巨變和治理

李培林

6

中國的民主道路

房寧

7

中國經濟改革的大邏輯

張曉晶等

8

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

潘家華

9

中國戰略新佈局

辛鳴

10

中國的法治道路

李林

11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會

周弘等

12

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之路

郝時遠

13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張宇燕、馮維江

14

中國工業化的道路:奮進與包容

金碚

中國有決心、也有能力,力爭到2020年,讓所有貧困人口脫貧。同時,中國將人權視為一個整體,兼顧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社會權利兩類人權,並特別強調保障弱勢群體、特殊群體的人權,包括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權利。其次,中國立足國情,將人權與法治和發展結合在一起加以推進。人權不應該被孤立地加以看待,而是與法治國家建設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中國整體發展水準的提升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基礎,而人權進步是發展的應有之義和核心內容。第三,中國重視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世界人權事業健康發展,是國際人權治理的宣導者和正能量。人權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正在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中國積極主張在聯合國的框架下開展平等、尊重和建設性的對話與合作,特別是積極宣導和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權。

英國考文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組教授尼爾·倫維克

深入理解大變革時代中國的價值觀

“‘中國價值觀’、‘巨大變化’及‘深入理解’是《理解中國》叢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三個詞。”英國考文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組教授尼爾·倫維克(Neil Renwick)表示,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內使數億人擺脫貧窮,是非同尋常的成就。隨著中國走向世界,這對世界及中國而言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中國經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在國際上進行貿易、投資,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中國對於二十國集團會議議程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呼籲要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參與對話、發出自己的聲音。中國通過主辦二十國集團會議,著實促進了會議的包容性。中國致力於宣導南南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發展。中國通過與非洲貿易、減少關稅,對非洲進行投資,促進了非洲貿易發展及經濟增長。”

倫維克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演講所宣導的精神,全球化就意味著我們必須進行對話協商,共同發展,加深對彼此的理解。各經濟體不應當背離全球化及國際社會,而是應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商討如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南南合作,並深入理解彼此的歷史與文化。

做中國學術“走出去”的主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為國家級出版社,一直秉承著“傳播學術經典,蘊積智庫思想”這一出版理念,向中國讀者介紹國外人文社科經典著作,向外國讀者推薦中國嚴謹的學術成果。近年來與羅德里奇、斯普林格、劍橋、帕斯等出版社合作,也翻譯了《劍橋中國史》等多部經典著作。

除了《理解中國》叢書之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搭建優秀智庫成果發佈平臺為目標,創立了“中社智庫”品牌,並成功向海外出版發行,產生了積極的海內外影響。迄今為止,推出了100餘種包括國家智庫報告在內的多種產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已經成為中國高端智庫成果出版的重要平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紀委書記張民表示:“未來,‘中社智庫’將繼續向世界推出更多具有國際水準的中國智庫研究成果,與《理解中國》叢書一道使各國讀者更好地瞭解中國、認識中國、走進中國。”

編輯:任睿明;攝影:任睿明、薑紅

理解中國叢書

書名

作者

1

中華文化簡明讀本

幹春松

2

破解中國經濟發展之謎

蔡昉

3

中國的價值觀

韓震等

4

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卓新平

5

中國社會巨變和治理

李培林

6

中國的民主道路

房寧

7

中國經濟改革的大邏輯

張曉晶等

8

中國的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

潘家華

9

中國戰略新佈局

辛鳴

10

中國的法治道路

李林

11

走向人人享有保障的社會

周弘等

12

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之路

郝時遠

13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張宇燕、馮維江

14

中國工業化的道路:奮進與包容

金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