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世園會開拍國內首部植物主題自然類紀錄片

4月17日上午, 在北京植物園萬生苑, 北京世園會對外宣佈將開拍國內首部以植物為主題的自然類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 據介紹, 這部紀錄片, 將在兩年後的2019年4月北京世園會開幕之時, 在國內主流紀錄片播出平臺上播放。 與此同時, 北京世園會形象大使推選活動啟動。 組委會委員、政府總代表、中國貿促會副會長王錦珍, 組委會委員、北京市政府黨組成員夏占義等領導出席啟動活動。

形象大使擬推選4人園藝情懷是必備條件

形象大使, 是大型活動重要的宣傳載體, 承擔形象代言人、資訊傳播者、社會宣傳員的重要作用。 在活動現場, 夏占義副主任對外公佈了推選公告。 北京世園會形象大使推選採用定向邀請和社會推薦的方式展開。 形象大使需具備道德高尚、形象健康、樂於奉獻、影響廣泛的條件。 “在北京世園會形象大使的推選條件中,

必備的一條就是要擁有深厚的園藝情懷, 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植物、鍾情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北京世園會的主題是‘綠色生活美麗家園’, 因而形象大使本人必須是綠色生活積極的宣導者, 是美麗家園的締造者。 ”北京世園局副局長葉大華表示。

首次展示“大園藝”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啟動活動中, 上演了一場以植物為主題的對話。 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石、鮮花山谷主人周小林、殷潔夫婦、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英寶分享了各自的植物情緣。 王石時常在朋友圈中更新專欄人與植物, 對植物的瞭解、描述堪稱專業;周小林、殷潔夫婦, 用盡畢生精力打造了中國最大的私人花園, 他們鍾情植物, 癡迷植物, 享受著植物帶來的快樂;孫英寶從事植物科學繪畫20年,

曾設計建設北京市第一家小學內的以植物為主題的教學溫室, 致力於植物科普。 在場觀眾從這些故事中去換個角度瞭解植物, 深入的感受植物。

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說, “北京世園會, 是繼1999昆明世園會之後世界A1類世園會再次回到中國。 植物, 是世園會無可爭議的主角。 北京世園會將薈萃歷屆世園會精華, 再現世園會的精品園藝, 稱為參展國最多、參展植物種類最全、數量最多的一屆園藝盛會, 帶觀眾走進植物的奇妙世界。 ”

據瞭解, 北京世園會將是歷史上首次展示“大園藝”範疇的一屆世園會, 彙聚花卉、果樹、蔬菜、茶、中藥植物、賞石盆景等展示內容, 從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全產業鏈條的角度,

展示園藝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 並將建設果樹、蔬菜、中草藥三個館、園一體的專題展園——百果園、百蔬園、百草園, 分別圍繞果樹、蔬菜、中草藥的歷史文化展, 結合品種展示和體驗活動設置, 進行相應的栽培技術、現代產業發展成果等展示, 凸顯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現代人生活的息息相關。

走進中國植物世界, 從北京世園會開始

世界上已認知的植物大約有三十萬種, 其中超過十分之一生長在中國, 因而中國被稱為“世界園林之母, 花的王國”。 早在六七千年前, 河姆渡人種植了水稻, 今天水稻是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五千年前, 半坡人種植了粟;中國還是最早植桑養蠶的國家, “絲綢之路桑為基”, 憑藉這些技術中國絲綢稱雄世界, 締造了“絲路千年”。

據介紹, 北京世園會將彙集5000年來由中國傳到世界的各類園藝品種, 展現中國園藝對世界園藝的貢獻。 “北京世園會將中國館設專門展區, 以‘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為主題, 用生動的植物故事展現植物歷史和文化, 梳理中國植物對世界的貢獻,傳播園藝故事裡的中國聲音。如果說1999年昆明世園會向國人打開了瞭解世界植物的大門,那麼20年後的北京世園會,將讓世界瞭解神奇的中國植物。而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就將是這一展區主要的影像支撐。”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表示。

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用10集每集50分鐘的篇幅,將重大歷史節點、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來描繪中國植物如何改變世界,厘清中國植物如何被世界發現,在世界紮根、生長。展現傳統農耕文明的生態智慧,這也是北京世園會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向世界呈現的重要生態文明成果。

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總導演李成才表示,將前往全球影響最大的英國切爾西花卉節,不僅為尋找中國植物走出國門的歷程,也尋找切爾西花卉節創始人與最早期來到中國的植物獵人的關聯,我們將前往皇家園林邱園,去探求佇立在那裡幾個世紀的中國風格的古塔從何而來,我們將前往紐西蘭發掘中國原生的獼猴桃如何在這裡煥發新生,走向世界,我們將前往日本,尋找中國茶葉如何融入日本文化元素促進茶道的誕生,我們將前往美國,搜尋最早的在那裡介紹如何傳播中國大豆營養價格的歷史的物證。

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表示,“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是北京世園會留下的獨特的文化遺產,也將是北京世園會對中國植物界的獨特貢獻。”

創新拍攝手法呈現植物視覺盛宴

作為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拍攝的植物類大型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借鑒基因研究,歷史考察,植物學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勾勒中國植物通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傳播的路徑圖譜。拍攝將採用最先進的影像設備和技術,更生動鮮活地呈現植物的世界。植物的生長通常是肉眼不可察覺的,是相對靜態的。創作團隊表示,將與專業植物研究機構合作,建立植物生長拍攝的專業溫室,在可控的環境中,通過逐格延時等相關技術,持續完整地記錄植物地生長週期。在壓縮地時間裡,以極致生動的鏡頭呈現植物的生命活力。

《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會前往英國、美國、日本、紐西蘭等國家,尋找中國植物遷徙傳播的線索,通過與世界知名植物研究機構的合作,採訪植物研究前沿的科學家,拍攝全球最權威的植物園、自然保護區,通過航拍、延時、微距、高速等常規和非常規拍攝手段,全面深入的記錄植物本身,以及植物與周邊環境的互動。

“2019年4月,北京世園會開幕之時,我們通過31個省市自治區展園,通過超過3萬平米的室內展覽,通過1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精心設計的展區、展園,通過眾多的企業展園,為世界各地的遊客呈現前所未有的以植物為主角的視覺盛宴。”周劍平表示。

梳理中國植物對世界的貢獻,傳播園藝故事裡的中國聲音。如果說1999年昆明世園會向國人打開了瞭解世界植物的大門,那麼20年後的北京世園會,將讓世界瞭解神奇的中國植物。而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就將是這一展區主要的影像支撐。”北京世園局常務副局長周劍平表示。

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用10集每集50分鐘的篇幅,將重大歷史節點、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來描繪中國植物如何改變世界,厘清中國植物如何被世界發現,在世界紮根、生長。展現傳統農耕文明的生態智慧,這也是北京世園會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向世界呈現的重要生態文明成果。

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總導演李成才表示,將前往全球影響最大的英國切爾西花卉節,不僅為尋找中國植物走出國門的歷程,也尋找切爾西花卉節創始人與最早期來到中國的植物獵人的關聯,我們將前往皇家園林邱園,去探求佇立在那裡幾個世紀的中國風格的古塔從何而來,我們將前往紐西蘭發掘中國原生的獼猴桃如何在這裡煥發新生,走向世界,我們將前往日本,尋找中國茶葉如何融入日本文化元素促進茶道的誕生,我們將前往美國,搜尋最早的在那裡介紹如何傳播中國大豆營養價格的歷史的物證。

北京世園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表示,“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是北京世園會留下的獨特的文化遺產,也將是北京世園會對中國植物界的獨特貢獻。”

創新拍攝手法呈現植物視覺盛宴

作為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拍攝的植物類大型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借鑒基因研究,歷史考察,植物學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勾勒中國植物通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傳播的路徑圖譜。拍攝將採用最先進的影像設備和技術,更生動鮮活地呈現植物的世界。植物的生長通常是肉眼不可察覺的,是相對靜態的。創作團隊表示,將與專業植物研究機構合作,建立植物生長拍攝的專業溫室,在可控的環境中,通過逐格延時等相關技術,持續完整地記錄植物地生長週期。在壓縮地時間裡,以極致生動的鏡頭呈現植物的生命活力。

《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將會前往英國、美國、日本、紐西蘭等國家,尋找中國植物遷徙傳播的線索,通過與世界知名植物研究機構的合作,採訪植物研究前沿的科學家,拍攝全球最權威的植物園、自然保護區,通過航拍、延時、微距、高速等常規和非常規拍攝手段,全面深入的記錄植物本身,以及植物與周邊環境的互動。

“2019年4月,北京世園會開幕之時,我們通過31個省市自治區展園,通過超過3萬平米的室內展覽,通過1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精心設計的展區、展園,通過眾多的企業展園,為世界各地的遊客呈現前所未有的以植物為主角的視覺盛宴。”周劍平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