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終於盼來了恢復高考

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

終於盼來了恢復高考

晨霧 / 轉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楊益茂

楊益茂,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 1969年7月下鄉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第十八團。

1978年高考, 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習, 畢業留校任教。 主講中國近代史、中國近代史料學等課程。 主要著作:合著《中國近代史料學稿》、《中國近代史教程》、《中國方志學綱要》、《臺灣—歷史與現狀》、《太平天國詩文選譯》、主編《清代人物傳稿》等;著有《交通郵電志》、《工業志》、《洋務運動時期的新式教育》、《洋務運動與晚清政局》、《海軍衙門與洋務運動》、《奕譞與洋務》、《試論慈禧在晚清變革中的表現》、《日記不完全是為私的》、《皇太極與滿漢關係》、《努爾哈赤貢明考》及《李永芳諜事考》等論文多篇。

1977年, 黨中央決定恢復高考, 通過正規考試招收大學生。 它不僅是對當時已經耽誤了美好時光的青年學子的一種補償, 更是中國將重新走上正軌教育管道的象徵。

聞此消息, 教育界乃至全國民眾極為振奮。 學校力圖為辦好大學而積極籌備, 青年學子為挽回失去的時光而盡力拼搏。 儘管當時的政策仍然有種種障礙, 諸如報考大學, 要由單位組織批准, 要有政治標準, 出身不好的一般不允許上大學等, 但是大學正式開辦了;青年學子基本可以自己選擇報考大學。 這猶如一聲春雷響徹中國大地, 為文化與科技的復興送來了春天。

瀕臨破滅的大學夢

我早就有個大學夢, 但久久不能實現。 原因大體有二:

一是文化大革命阻斷了正常學業。 1966年, 我正在天津八中讀高中一年級。 6月時, “文革”使全國鼎沸。 我們一群無知的學生也就跟著“鬧革命”。 不少老師被批鬥,

“大字報”遍佈全校, 社會乃至學校內“打砸搶”成風。 學校失去了昔日的寧靜和教學秩序。

其實, 我初中畢業時, 父親單位曾在1965年開始辦半工半讀的技校, 專門收取本單位子弟入學, 畢業後據說留在本單位工作。 此前, 天津已經有些中學生到農村、邊疆, 有的還受到了政府的嘉獎, 但是下鄉後的許多實際問題難以解決。 諸如, 父母年老撫養問題、未來工作及生活保障等問題, 政策上均沒有保障。 所以, 父母對我中學以後的出路頗為擔心。

我中學時的學習成績較好, 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試, 都是名列前茅, 無論是考幾門功課, 七門(數學、物理、化學、語文、歷史、地理、政治)或者更多學科, 如外語、生物等, 成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最高達到平均97.4分。

考試後, 各班都要搞一個成績排行榜。 我每次考試的總成績和平均成績都是全班第一, 也是全年級第一。

由於學習成績較好, 我就想在初中畢業後, 再上一層樓, 也就是一心想上高中, 為上大學做準備。 換成現在的說法, 就是有一個大學夢。 因此, 當父母勸我上技校時, 我謝絕了。 然而, 剛剛考上高中, 只上了一年, “文革”開始了。 在高中一年級, 我的學習成績仍然名列前茅, 因此, 也被貼了大字報, 稱我為某某老師的“孝子賢孫”。 當時, 學校停課, 大學停辦。 大學夢也就從此破滅了。

二是上山下鄉運動如火如荼。 文化大革命後期, 城市高、初中學生既不能繼續升學, 也很難在城市找到工作, 上山下鄉成為主要出路。 1968年, 我所在的學校開始大規模動員下鄉。

除個別學生留在城市, 其餘全部下鄉。 有的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有的到河北農村, 有的投親靠友到其他地方下鄉, 基本上是當農民或成為農墾兵團戰士。

1969年7月, 我到了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 當時, 我們是按照黨中央和兵團黨委的號召“紮根邊疆, 屯墾戍邊”。 可是, 過了幾年, 發現不對了。 一些有後門的人逐步離開兵團或農村, 參軍、提幹, 而大量苦幹、實幹的人則無人問津。 後來, 中央試圖用推薦工農兵上大學的方式搞一點高等教育, 但也給我們知青造成很大的困惑。 我雖然積極工作, 但不會拉關係、走後門, 得不到領導推薦。 當時, 有人總結說:要想上大學, 就不能只埋頭苦幹, 還要會拉關係。 幹得太好, 領導不放;幹得太差, 難被推薦;還是幹得較好,又要與領導有點“矛盾”才容易上大學。這確實是經驗之談。此外,更為普遍的是,不少知青為了回城照看年邁的父母和尋找出路,不得不以身體有病為藉口,搞假病退回城。一些接收知青的地區則假戲真做,使不少病退回城的知青長期找不到工作,理由就是你身體有病。這時,推薦工農兵上大學似乎走到了盡頭,白卷先生上大學的醜聞也日益受到社會鄙視。1977年,中央恢復高考的決定,猶如春雨降臨,為渴望知識渴求上進的青年開闢了一條生路。

邊工作,邊備考

當時,我們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面臨解散,改制為農場,領導換為地方幹部。這時,我已經被任命為政治處副主任,經過反復請求,終於得到農場領導同意,有了參加高考的機會。領導要求我不能耽誤工作,同時委任我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總指揮是農場副書記),任務是率領要求病退的知青為農場修大渠。為了能參加高考,我一口答應。

我們農場有知青幾千人,絕大部分只能通過病退回城市。當時,在我麾下準備辦病退、等待批准手續的知青就有千人以上。在指揮部戰友的幫助下,我採取分段包乾、逐級驗收的方式指揮農田水利建設。這樣,準備病退的戰友可以較為靈活地利用時間,既能完成水利工程任務,又有時間辦理病退手續。我白天到水利工地指揮勞動、檢驗工程,早晚還可以複習功課,做高考的準備。雖然時間緊張、人也勞累,但生活較有規律。

然而,好景不長。農場要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各連隊選派“小秀才”整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材料。農場黨委又臨時決定把我抽回來,主抓會議材料的籌備和修改。一時搞得我暈頭轉向。當時已經是四五月份,而高考時間是七月。我想抽點時間複習功課,結果比平時更為忙祿、疲憊,有一次一上午我竟抽了一包煙。我著實嚇了一跳,下決心再疲勞也堅決不抽煙。由於幾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走路也感覺不穩當。到醫院一檢查,血壓降到50—70。大夫要我立即停止工作,並喝葡萄糖水緊急治療。後來,會議順利召開,我又闖過了一關。可是,高考已經臨近了。

高考來臨,盡力而為

面對高考,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報名參加,就要盡力而為。令人難過的是,我手中沒有課本,更沒有老師輔導。當時高考科目大概是:數學、語文、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外語,七門課程,六張卷子。我通過朋友借到當時內蒙古出版的高中數學、物理,可能還有化學,其他科目連課本也找不到。複習只能憑藉這兩三本教材,其他科要依靠10年前中學階段積澱下的“老本兒”了。語文方面,好在文字工作有點基礎,沒有複習;歷史,靠當時能看到的範文瀾《中國通史》等歷史讀物;地理靠下鄉時在天津買的《知識青年地圖冊》;外語則完全靠運氣了。初中、高中時我學的是俄語,本想改學英語,無奈實在沒有時間,只自學了字母和幾個單詞,就到高考時間了。

臨考試,要報志願。我認為,報志願有兩大要素:一是愛好或偏好;二是學校或地區。當時,我已三十歲開外。按照過去的學習成績和愛好,當然是學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因為,我對物理情有獨鍾。然而,十年後原有的“老本兒”已很難延續,我不得不改為文科。對於學校的選擇,我初步考慮,既然要上大學,就上好的、一流的,選擇北京大學為第一志願。但是,當正式上報志願時,我發現中國人民大學也開始在內蒙古招生。當時人大一般是面對年紀較大的學生。因此,我臨時又改報了人大。

考點在臨近包頭市青山區的一所中學。我們農場在包頭市幾十裡外。為了不耽誤考試時間,農場領導為我們考生(包括附近的共青農場考生)專門準備了一輛卡車,每天早上把我們拉到青山區考點,下午考完後運回。考試時,考生們大都心裡打鼓,底氣不足,上一年高考落榜的考生尤其如此。1977年,內蒙古高考由當地出題,數學題偏難,不少考生因此落榜。我就為他們打氣。我說,考場如戰場。首先要有勇氣,要敢考。考上是運氣,考不上也丟不了什麼,不要怕。要為多考一分而奮鬥!這樣,我們互相鼓勵,氣宇軒昂,奔赴考場,中午在當地小館吃午飯,下午繼續考試。連續三天,風雨無阻,我完成了夢寐以求的高考,不久後就成了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的學生。

現在,高考已經過去了近四十年。但是,當時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因為,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更改變了中國的前景。

“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徵文啟事

徵文要求如下:

1. 來稿者為恢復高考制度後參加過高考者。

2. 文章為第一人稱自述文。文章講述真故事,抒發真情感,有細節描寫,能感動人心。

3. 篇幅在3000字之內。

4. 來稿文章寫明作者姓名、單位、手機號碼等聯繫方式。請隨稿提供1至2張近期照片,並附個人簡介,300字內即可,可寫個人經歷、著作等。

5. 徵稿即日開始,2017年12月31日止。來稿擇優刊登。

來稿請寄:E-mail:

ylandly@163.com 或 zongbianshi@bjeea.cn

報社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志新東路9號A座北京考試報社總編室收(100083)

http://bjksb.bjeea.cn/html/ksb/kaoshiwenhua/2017/0315/65272.html

難被推薦;還是幹得較好,又要與領導有點“矛盾”才容易上大學。這確實是經驗之談。此外,更為普遍的是,不少知青為了回城照看年邁的父母和尋找出路,不得不以身體有病為藉口,搞假病退回城。一些接收知青的地區則假戲真做,使不少病退回城的知青長期找不到工作,理由就是你身體有病。這時,推薦工農兵上大學似乎走到了盡頭,白卷先生上大學的醜聞也日益受到社會鄙視。1977年,中央恢復高考的決定,猶如春雨降臨,為渴望知識渴求上進的青年開闢了一條生路。

邊工作,邊備考

當時,我們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面臨解散,改制為農場,領導換為地方幹部。這時,我已經被任命為政治處副主任,經過反復請求,終於得到農場領導同意,有了參加高考的機會。領導要求我不能耽誤工作,同時委任我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總指揮是農場副書記),任務是率領要求病退的知青為農場修大渠。為了能參加高考,我一口答應。

我們農場有知青幾千人,絕大部分只能通過病退回城市。當時,在我麾下準備辦病退、等待批准手續的知青就有千人以上。在指揮部戰友的幫助下,我採取分段包乾、逐級驗收的方式指揮農田水利建設。這樣,準備病退的戰友可以較為靈活地利用時間,既能完成水利工程任務,又有時間辦理病退手續。我白天到水利工地指揮勞動、檢驗工程,早晚還可以複習功課,做高考的準備。雖然時間緊張、人也勞累,但生活較有規律。

然而,好景不長。農場要召開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各連隊選派“小秀才”整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材料。農場黨委又臨時決定把我抽回來,主抓會議材料的籌備和修改。一時搞得我暈頭轉向。當時已經是四五月份,而高考時間是七月。我想抽點時間複習功課,結果比平時更為忙祿、疲憊,有一次一上午我竟抽了一包煙。我著實嚇了一跳,下決心再疲勞也堅決不抽煙。由於幾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走路也感覺不穩當。到醫院一檢查,血壓降到50—70。大夫要我立即停止工作,並喝葡萄糖水緊急治療。後來,會議順利召開,我又闖過了一關。可是,高考已經臨近了。

高考來臨,盡力而為

面對高考,我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報名參加,就要盡力而為。令人難過的是,我手中沒有課本,更沒有老師輔導。當時高考科目大概是:數學、語文、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外語,七門課程,六張卷子。我通過朋友借到當時內蒙古出版的高中數學、物理,可能還有化學,其他科目連課本也找不到。複習只能憑藉這兩三本教材,其他科要依靠10年前中學階段積澱下的“老本兒”了。語文方面,好在文字工作有點基礎,沒有複習;歷史,靠當時能看到的範文瀾《中國通史》等歷史讀物;地理靠下鄉時在天津買的《知識青年地圖冊》;外語則完全靠運氣了。初中、高中時我學的是俄語,本想改學英語,無奈實在沒有時間,只自學了字母和幾個單詞,就到高考時間了。

臨考試,要報志願。我認為,報志願有兩大要素:一是愛好或偏好;二是學校或地區。當時,我已三十歲開外。按照過去的學習成績和愛好,當然是學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因為,我對物理情有獨鍾。然而,十年後原有的“老本兒”已很難延續,我不得不改為文科。對於學校的選擇,我初步考慮,既然要上大學,就上好的、一流的,選擇北京大學為第一志願。但是,當正式上報志願時,我發現中國人民大學也開始在內蒙古招生。當時人大一般是面對年紀較大的學生。因此,我臨時又改報了人大。

考點在臨近包頭市青山區的一所中學。我們農場在包頭市幾十裡外。為了不耽誤考試時間,農場領導為我們考生(包括附近的共青農場考生)專門準備了一輛卡車,每天早上把我們拉到青山區考點,下午考完後運回。考試時,考生們大都心裡打鼓,底氣不足,上一年高考落榜的考生尤其如此。1977年,內蒙古高考由當地出題,數學題偏難,不少考生因此落榜。我就為他們打氣。我說,考場如戰場。首先要有勇氣,要敢考。考上是運氣,考不上也丟不了什麼,不要怕。要為多考一分而奮鬥!這樣,我們互相鼓勵,氣宇軒昂,奔赴考場,中午在當地小館吃午飯,下午繼續考試。連續三天,風雨無阻,我完成了夢寐以求的高考,不久後就成了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的學生。

現在,高考已經過去了近四十年。但是,當時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因為,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更改變了中國的前景。

“紀念恢復高考40周年”徵文啟事

徵文要求如下:

1. 來稿者為恢復高考制度後參加過高考者。

2. 文章為第一人稱自述文。文章講述真故事,抒發真情感,有細節描寫,能感動人心。

3. 篇幅在3000字之內。

4. 來稿文章寫明作者姓名、單位、手機號碼等聯繫方式。請隨稿提供1至2張近期照片,並附個人簡介,300字內即可,可寫個人經歷、著作等。

5. 徵稿即日開始,2017年12月31日止。來稿擇優刊登。

來稿請寄:E-mail:

ylandly@163.com 或 zongbianshi@bjeea.cn

報社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志新東路9號A座北京考試報社總編室收(100083)

http://bjksb.bjeea.cn/html/ksb/kaoshiwenhua/2017/0315/65272.htm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