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美媒:中國“安全力量”走出去有助減少恐怖活動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4月14日刊發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特聘教授讓-馬克·F·布朗夏爾的文章《中國海外投資潮對安全防衛的影響》稱, 西方一般傾向於強調中國經濟國際化導致負面的政治影響, 但實際或許相反, 它們有助於減少恐怖活動, 增加西方企業的機會, 加強區域穩定。 此外, 讓北京挑起一些以前由西方承受的擔當, 也未必是壞事。

布朗夏爾稱, 最近有各種消息來源稱, 中國力量參與了在阿富汗開展的“聯合反恐行動”。 中資企業在該國採礦、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等領域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需要說明的是, 中國力量參與海外事務並不新鮮:他們約五年前曾在湄公河與老撾、緬甸和泰國一起開展多邊巡邏打擊犯罪活動;中國警方從去年開始在義大利某些城市與義大利警方聯合巡邏。 然而, 介入阿富汗動盪局勢似乎與上述兩種活動是完全不同等級的。 媒體還報導稱, 南蘇丹以及衣索比亞和伊拉克等地也出現中國“私人”安保企業。 諸如此類的動向讓人對中國經濟的日益國際化及其影響提出質疑, 或者說再度提出質疑。

圍繞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有許多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疑問, 包括它對接收國(或稱東道國)就業和環境的影響、對東道國對華政策的影響, 以及對經濟上的新自由主義等西方意識形態的影響。

許多人還好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如何影響中國在外交和軍事方面對外政策的能動性、中國長期以來秉持的不干涉別國內政等原則, 以及它對國際經濟組織的態度。 這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但由於前述最新事態以及中國加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力度、讓海軍在非洲之角附近採取打擊海盜的行動、支持穩定蘇丹和南蘇丹的局勢, 這些疑問再度興起。

布朗夏爾稱, 西方一般傾向於強調這些動向的負面影響:它們被認為標誌著西方(首先是美國)的力量衰退, 證明中國正加緊掌控全球基礎設施和資源, 或是無可爭議地表明瞭中國開始積極推行對外政策、擴大海外軍事影響等等。

文章稱, 北京當然竭力否認有任何不良意圖, 而且種種證據表明, 它在開展海外活動時的確表現得比較溫和且顧及東道國的感受。 儘管如此, 中國在外國的軍事、安全影響日益擴大與它的對外直接投資不斷增長和在其他領域的海外影響力增強有著明顯關聯。 中國在國外採取更積極主動姿態的能力增強, 也越來越熟悉在海外行動的要求和利弊以及其他大國的歷史。 因此, 有充分依據認為同樣的情形在今後會越來越多。

布朗夏爾稱, 探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其外交政策思想、政策及其實施的影響非常重要。 遺憾的是, 預測這些領域中的事態發展十分困難。 不管怎樣, 假如中國旨在保護其海外資產和僑民的行動也有利於改善地區局勢——這正是西方國家及其領導的機構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那樣的話就難以斷然宣稱,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經濟國際化的其他體現形式所產生的政治影響是惡劣的。 相反, 它們也許有助於減少恐怖活動, 增加西方企業的機會, 加強區域穩定。

布朗夏爾稱, 不加嚴密分析就對中國經濟國際化趨勢增強的政治影響進行評判是有問題的。 事實上, 鑒於中國的國際化將始終是世界政治的一個重要方面, 深思熟慮必不可少。 否則, 世界就有可能回絕也許本應被接納和鼓勵的東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