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桐廬:小微水體智慧監管

浙江線上4月17日訊(浙江線上記者 施力維 通訊員 應兆丹) 日前, 在桐廬縣分水鎮百歲坊村內, 兩名工作人員檢測了該村小微水體烏新畈溝的水質, 並將氨氮、總磷、高錳酸鹽等主要污染物資料和地理位置資訊, 更新上傳到桐廬智慧環保APP平臺上。

今年2月以來, 桐廬委託協力廠商檢測機構摸排並檢測了1638個小微水體, 其中107個小微水體需要整治提升。 小微水體不同于大江大河, 量大面廣, 水質檔案資料缺乏, 在做好整治的同時, 全天候、全覆蓋管理是一大難題。

桐廬以“互聯網+治水”平臺建設與完善為載體,

全面整合環保、水利、農林、港航等部門的網路平臺, 擴大智慧化管理範圍, 將1638個小微水體納入智慧環保一張網。

桐廬縣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說, 現在, 只要輕點智慧環保APP就可直接查詢桐廬所有的池塘、溝渠等小微水體的具體責任人、水質狀況、整治計畫等內容, 環保部門還定期更新資料, 真正實現智慧監管、不留死角。

目前, 桐廬全縣83條主要河道水質已經全部達到Ⅲ類以上。 按照全省全面剿滅劣Ⅴ類水的戰略部署, 桐廬提出“全縣域、全天候消滅Ⅳ類及以下水體”的目標。 這意味著在做好主幹河道、湖、庫水質鞏固工作的同時, 桐廬還要全縣域、全天候提升鞏固Ⅳ類及以下的小微水體水質。

下一步, 桐廬將依託智慧環保平臺深化“河長制”,

根據資料檔案, 對水質在Ⅳ類及以下的水體和敏感區域進行重點整治, 編制實施《農村河溝池塘生態化改造三年行動計畫》, 在清淤、水質提升的基礎上, 全面進行生態化修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