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 大黃

祝按

《神農本草經》載“蕩滌腸胃, 通利水穀, 調中化食”是對大黃瀉下攻積的詳細描述, 是胃腸積滯證候的常用藥。 “推陳致新”是指大黃具有很強的瀉下和活血祛瘀作用, 其功效迅猛, 與柴胡之“推陳致新”有異曲同工之妙。 “安和五臟”則是對大黃“蕩滌腸胃, 推陳致新, 通利水穀, 調中化食”之臨床療效的高度總結, 表明大黃的神奇效果, 能使人五臟六腑安順通和。

※ 藥物解讀 ※

大黃——蓼科Polygonaceae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收載: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大黃, 性寒, 味苦。 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火攻積, 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 逐瘀通經, 利濕退黃。 用於實熱積滯便秘, 血熱吐衄, 目赤腫痛, 癰腫疔瘡, 腸癰腹痛, 瘀血經閉, 產後瘀阻, 跌打損傷, 濕熱痢疾, 黃疸尿赤, 淋證, 水腫, 外治燒燙傷等。

藥材、飲片鑒別要點

藥材: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塊狀, 長3~18cm, 直徑3~10(15)cm。 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 有的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及星點(異型維管束)散在, 殘留的外皮棕褐色, 多具繩孔及粗皺紋。

質堅實, 有的中心稍鬆軟, 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 呈顆粒性;根莖髓部寬廣, 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部發達, 具放射狀紋理, 形成層環明顯, 無星點。 氣清香, 味苦而微澀, 嚼之黏牙, 有砂粒感。

飲片:飲片呈不規則的厚片或塊,

切面紅棕色至黃棕色, 可見網狀紋理, 錦紋明顯, 微顯朱砂點。 氣清香, 味苦, 微澀。

藥材、飲片鑒別專用術語

錦紋:指大黃橫切面特有的類白色薄壁組織與紅棕色射線及星點互排列所形成的織錦狀紋理。

星點:特指大黃根莖橫斷(切)面可見的暗紅色放射狀小點, 環列或散在, 如星星點綴, 為大黃根莖髓部的異常維管束, 放射狀紋理是異常維管束的射線。

南大黃:藥用大黃習稱南大黃, 主產四川甘孜、阿壩等地。

西大黃:即掌葉大黃和唐古特大黃, 主產西北地方, 又稱西北大黃。

馬蹄大黃:主產四川甘孜、理塘、九龍等地。 習稱雅黃, 產于四川雅安漢源等地。 藥材中間凹陷, 狀如馬蹄者, 習稱馬蹄大黃, 為大黃之上等品。

臨床藥師、臨床醫師注意事項

1.大黃常見偽劣品種

蓼科植物土大黃Rumex japonicus Houtt.的根:藥材呈圓錐形, 較粗壯, 表面暗棕色, 具有橫長皮孔瘢痕, 斷面黃棕色, 偶見腐朽樣空洞, 具特色香氣味, 味苦澀。

蓼科植物牛耳大黃Rumex crispus L.的根:藥材呈圓錐形或圓柱形, 粗壯, 斷面黃色, 具特殊香氣, 老根可見腐朽空洞。 味微苦澀, 略帶酸味。

2.大黃炮製功用

生大黃:生用攻積導滯之勢猛, 瀉火解毒之力亦強, 處方入煎劑時須備註後下, 若另包開水沖泡兌服或研末吞服, 療效更佳。

熟大黃:以黃酒拌透蒸熟、露曬乾名“熟大黃”, 亦名“制大黃”“制川軍”, 瀉下清熱之力較生品力緩, 具有清熱化濕、止血之功, 體虛邪實而不耐攻者尤宜。

酒大黃:酒洗大黃介於生大黃和熟大黃之間, 可驅上焦之火下行。

醋大黃:醋制大黃入肝, 破血而瀉血分之實熱, 並可調經。

大黃炭:大黃炒炭, 瀉火逐瘀之力大減, 而止血作用增強, 可用於腸胃中積熱、大便下血等。

經典湯方

大承氣湯(《傷寒論》方)大黃四兩, 芒硝三兩, 枳實五枚, 厚樸半斤。 治陽明病, 胃熱便難。 為治療陽明腑實證的基礎方。 臨床應用以痞、滿、燥、實四症具備, 常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胰腺炎等。 湯劑需注意, 大黃須後下, 芒硝不能入湯劑同煎, 須另包沖服。

小承氣湯(《傷寒論》方)大黃四兩, 厚樸二兩, 枳實(枳殼)三枚。 功能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熱輕證。 症見大便燥結, 脘腹痞滿, 譫語潮熱或熱積胃腸之痢疾初起, 腹中脹痛, 裡急後重等。 大黃須酒洗,

而不用酒蒸, 厚樸須蒸制。

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方)大黃四兩, 牡丹皮一兩, 桃仁五十個, 瓜子(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功用瀉熱破瘀, 散結消腫。 主治腸癰初起, 濕熱瘀滯之證。 臨床上常用於急性闌尾炎、腸梗阻、急性膽道感染、膽道蛔蟲病、急性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等屬濕熱瘀滯的患者。

【主編:祝之友 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相關新聞】

枸杞地理分佈和商品分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