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想去終南山隱居?那裡可能比徐家匯還要熱鬧了……

一日, 問朋友:“認不認識在終南山隱居的人?想考察一下那裡的房價, 打算去隱居了。 ”朋友回答:“終南山?那裡隱居的人或許已經超過五萬人了吧, 可能比徐匯區還要熱鬧……”

慶山曾說:“隱士是一個很重要的仲介, 把各種知識變成活生生的生命。 隱士用純粹、潔淨、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返照自己。 ”現在想當隱士的衝動沒有這麼高尚, 可能只是想逃離。

隱士這樣的角色在古今中外都從未缺席, 只是呈現在世人面前, 供人遐想的形象不同。 比如, 中國的隱士想來就是仙風道骨、持齋茹素。 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

那裡的隱士卻是一派喝酒吃肉、設陷打獵、在機油與晨曦間露出六塊腹肌的樣子。

下面羅列中國、美國、日韓、西亞的一些隱居現象, 看看現代人都是怎麼“逃”的。

1

“中式隱居:寫意”

終南山, 這座中國人眼中的人間仙境, 玄法修煉的道場竟然已經人滿為患, 近似旅遊勝地了?

說到終南山上的男神, 或許不得不提到知名的“隱居博主”張二冬。 “當我意識到一切皆虛無的時候, 才慢慢感受到存在——唯有“此刻”, 此刻有光, 此刻坐在爐子旁。 所以, 每一天都很滿足, 每一年都很豐盛。 ”

他的成名好像是一夜之間, 又似乎順理成章。 畢竟在他的筆下, 終南山的歸隱生活似乎擺脫了枯燥乏味, 又沒有佛道修法的故作高深, 借山而居, 有景有畫、有詩有菜,

還有狗。

油畫系畢業的二冬住著年租金四千的終南山小院兒, 稍加捯飭, 隨便拍一張疏影橫斜的雪地照就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號稱:“五步之內, 必有芳草”。

其實有關終南山隱居在前幾年就火過一把。 這可能和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的作品《空谷幽蘭》有關, 也有可能和前圖書編輯張劍鋒有關, 都是親自奔赴終南山, 尋訪上百名隱者, 也都挖掘出了不少故事, 進行了如何才是最適宜當下人們生活方式的反思。

這些紅塵中打過滾的隱士們或是甘願從年薪百萬到兩袖清風, 或是剝離了物質享受,

從粗糲的生活中提煉對於人生與世界的追求。 也有夫妻雙雙歸隱, 轉行開醫鋪, 而成為終南山新生態的一環的。

2

“美式隱居:回歸”

美國桂冠詩人約翰·海恩斯, 二戰退役後隱居阿拉斯加, 他在苦寒之地度過了人生中的25年, 這在常人看來不啻於一場曠日持久的折磨。 可是他卻始終甘之如飴, 並把在那兒的生活經驗寫成了一本小書《星, 雪, 火》。

春日裡可以種植或造船;春天是捕魚的好時節;秋天修繕木屋;冬季, 在暖和的木屋中看一本書。

與普通人所料想的單一乏味、孤獨寂寞冷不同。 約翰·海恩斯的荒野生活似乎是津津有味的。 或許少了一些與人相處的時間, 卻發現與動物的關係多了那麼多的可能。

其中一部分是屬於維繫生存的, 關於狩獵, 是原始和血腥的。 另一部分是關於陪伴和友誼的。 狗當然是人類永恆的摯友, 尤其在那樣的冰天雪地裡, 雪橇的行進是少不了幾隻哈士奇的。

除此之外, 或許還有幾隻山貓、散養的狐狸、一隻找不到伴侶的土撥鼠、值得尊重的森林工程師水獺。 還有一部分或許是默默的觀賞,其中就有神秘而蹁躚的蝙蝠,有著美麗外表與隱秘作息的飛鼠,一隻鬱鬱寡歡的野豬……

雖然是為歸隱而來,可此地的人們從未徹底斷絕社交。哦,或許他們並沒有隱居的念頭,他們只是換回了一種更原始的生活方式。

他們的交集在於公路邊的酒吧。一杯威士卡就能帶來一個暖和又快樂的夜晚,聊著偶遇一隻熊的故事,在林中大火中生還的男人,又或者是一袋無人認領的骨頭,人們滿懷揣測而又三緘其口的謀殺案。

獵人們共用著這一片荒野。他們有自己的狩獵路線。他們的隱居生活,自然隨性,回歸到人最基本的需求,遠離世界反而看得更清楚。

中美隱居者的差異或許在於人種、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那同屬亞洲的民族,是否就具有地緣性的共同點呢?

3

“日式隱居-禁欲”

日本與國內十分類似。大多也是找到一處風景明秀的地方,避世而居。若是真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那裡的流派要比國內多多啦,有著眾多的小教派,而且往往教規十分森嚴,制式也自成一格,有時候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啊。

比如“修驗道”,作為日本傳統禁欲主義中的一種,曾在日本風靡一時。修驗道的信徒被稱為“修驗者”或者“山伏”,日語中的含義是“隱居在山裡的人”,信徒在各座靈山嚴修苦行。

4

“韓式隱居—自然人”

韓國社會裡所謂的“自然人”,也就是那些放下一切離開城市,走進深山老林,回歸原始生活的人。

但是韓國的自然人感覺比較魔性,也比較放飛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綜藝節目只挑選了一些奇葩來報導。舉兩個例子。

①韓國有一款節目叫“我是自然人”,主要尋找在大自然裡生活的人進行採訪。這一天,攝製組來到了一個深山裡,本來很期待和自然人一起吃一頓山裡的野味,沒想到自然人拿出來了兩袋速食麵,還說是為了營養均衡……(via@機智的兵長)

②採訪的另一個自然人,那人拿出了一堆石頭做石頭大醬湯給大家喝。說石頭是河裡的,裡面有所有淡水魚的香味,還富含礦物質,有青蛙和泥鰍的味道,其他地方可吃不到這樣的石頭湯哦……orz……

5

“印度及尼泊爾式隱居—靈修”

相比之下,類似於印度及尼泊爾這樣原本宗教氛圍就很濃厚的國家,隱居反而就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尤其類似於國內“逃離北上廣”的口號式隱居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他們那兒日常生活的所在本來就是“世外”呀。那又有何逃開的必要和理由呢。

當然,那些絕對遠離人煙,堅守苦行的大師也是有的。這就是超越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徹底的修煉了。在他們的心中,這種隱居已經和塵世的生活無關,而是通往神性的必經之路。

不吃不喝菩提樹下打坐多年的靈修少年

每當社會發生動盪變革及大戰結束後,就會出現一波隱居的高峰,諸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梭羅、塞林格、黑塞等。

人們究竟為什麼要隱居呢?就如同某些人所言,隱居或許是一種逃離。對生活現狀的懷疑,對外界形態的疲倦。但是又或者,隱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回歸。無論這種嚮往的生活是關乎神性的還是僅僅關乎自身的。或許只是對往昔原始而又簡單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憶。

不過有人說,現代生活,把手機關了,不出門,不就是隱居了嗎?陷入沉思……

—end—

#留言互動#

你相信“隱居”這件事嗎?

不想感情走彎路?不想被分手?真正在感情裡起決定作用的,是你的性格。3月16日晚20點,臺灣資深心理諮詢師盧美妏直播答疑關於你的性格的一切,長按二維碼報名。

還有一部分或許是默默的觀賞,其中就有神秘而蹁躚的蝙蝠,有著美麗外表與隱秘作息的飛鼠,一隻鬱鬱寡歡的野豬……

雖然是為歸隱而來,可此地的人們從未徹底斷絕社交。哦,或許他們並沒有隱居的念頭,他們只是換回了一種更原始的生活方式。

他們的交集在於公路邊的酒吧。一杯威士卡就能帶來一個暖和又快樂的夜晚,聊著偶遇一隻熊的故事,在林中大火中生還的男人,又或者是一袋無人認領的骨頭,人們滿懷揣測而又三緘其口的謀殺案。

獵人們共用著這一片荒野。他們有自己的狩獵路線。他們的隱居生活,自然隨性,回歸到人最基本的需求,遠離世界反而看得更清楚。

中美隱居者的差異或許在於人種、文化以及生活方式,那同屬亞洲的民族,是否就具有地緣性的共同點呢?

3

“日式隱居-禁欲”

日本與國內十分類似。大多也是找到一處風景明秀的地方,避世而居。若是真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那裡的流派要比國內多多啦,有著眾多的小教派,而且往往教規十分森嚴,制式也自成一格,有時候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啊。

比如“修驗道”,作為日本傳統禁欲主義中的一種,曾在日本風靡一時。修驗道的信徒被稱為“修驗者”或者“山伏”,日語中的含義是“隱居在山裡的人”,信徒在各座靈山嚴修苦行。

4

“韓式隱居—自然人”

韓國社會裡所謂的“自然人”,也就是那些放下一切離開城市,走進深山老林,回歸原始生活的人。

但是韓國的自然人感覺比較魔性,也比較放飛自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綜藝節目只挑選了一些奇葩來報導。舉兩個例子。

①韓國有一款節目叫“我是自然人”,主要尋找在大自然裡生活的人進行採訪。這一天,攝製組來到了一個深山裡,本來很期待和自然人一起吃一頓山裡的野味,沒想到自然人拿出來了兩袋速食麵,還說是為了營養均衡……(via@機智的兵長)

②採訪的另一個自然人,那人拿出了一堆石頭做石頭大醬湯給大家喝。說石頭是河裡的,裡面有所有淡水魚的香味,還富含礦物質,有青蛙和泥鰍的味道,其他地方可吃不到這樣的石頭湯哦……orz……

5

“印度及尼泊爾式隱居—靈修”

相比之下,類似於印度及尼泊爾這樣原本宗教氛圍就很濃厚的國家,隱居反而就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尤其類似於國內“逃離北上廣”的口號式隱居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不可想像的。因為他們那兒日常生活的所在本來就是“世外”呀。那又有何逃開的必要和理由呢。

當然,那些絕對遠離人煙,堅守苦行的大師也是有的。這就是超越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徹底的修煉了。在他們的心中,這種隱居已經和塵世的生活無關,而是通往神性的必經之路。

不吃不喝菩提樹下打坐多年的靈修少年

每當社會發生動盪變革及大戰結束後,就會出現一波隱居的高峰,諸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梭羅、塞林格、黑塞等。

人們究竟為什麼要隱居呢?就如同某些人所言,隱居或許是一種逃離。對生活現狀的懷疑,對外界形態的疲倦。但是又或者,隱居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回歸。無論這種嚮往的生活是關乎神性的還是僅僅關乎自身的。或許只是對往昔原始而又簡單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憶。

不過有人說,現代生活,把手機關了,不出門,不就是隱居了嗎?陷入沉思……

—end—

#留言互動#

你相信“隱居”這件事嗎?

不想感情走彎路?不想被分手?真正在感情裡起決定作用的,是你的性格。3月16日晚20點,臺灣資深心理諮詢師盧美妏直播答疑關於你的性格的一切,長按二維碼報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