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綠荒山飽錢囊:“舶來品”油橄欖的中國化歷程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油橄欖種植戶向記者介紹該產業種植情況, 這個異域“舶來品”歷經42年的發展, 既綠化了當地的荒坡, 又加速了十余萬人脫貧的步伐。

崔琳 攝

中新網蘭州3月15日電 (記者 崔琳 李亞龍)初春時節,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油橄欖開發辦公室主任馬鵬飛像往年一樣, 走進山區農戶家, 為他們指導油橄欖樹修剪、嫁接技術及商討擴大種植規模等事宜。

1975年, 一批源自地中海地區的“橄欖枝”在武都區深山“紮根”。 42年過去了, 這些異域“舶來品”盛開於當地並且漫山遍野。

如今, 武都區已成為中國三大油橄欖種植基地之一, 油橄欖樹既綠化了當地的荒坡, 又加速了十余萬人脫貧的步伐。

油橄欖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樹種, 栽培品種有較高食用價值, 含豐富優質食用植物油——橄欖油, 為著名亞熱帶果樹和重要經濟林木, 主要分佈於地中海國家,

希臘、義大利、突尼斯、西班牙為集中產地。

馬鵬飛回顧油橄欖中國化歷程介紹, 1964年, 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雲南省境內親自栽下中國第一棵油橄欖樹, 武都區引種油橄欖始於1975年, 當時引進30多個油橄欖品種, 分別在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流域沿岸海拔700至1300米範圍內進行試驗栽培。

“我們這裡山大溝深, 昔日種糧食‘十年九不收”, 起初種植油橄欖, 農戶均持懷疑態度, 受技術限制, 上世紀七十年代種植的第一批油橄欖並未形成規模。 ”馬鵬飛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表示, 1989年武都區油橄欖才迎來第二次發展。

當時, 經過中國林科院專家組團考察論證, 發現白龍江沿岸海拔1300米以下山區種植的3至5年油橄欖單株產量為7公斤, 超過了原產地的3至5公斤;單株出油率14.5%超過了原產地的10%,

為中國境內油橄欖最佳適宜種植區之一。

在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 昔日荒坡依靠油橄欖種植恢復了生機。 殷春永 攝

就此, 當地農戶對該“舶來品”的態度從懷疑到逐漸認可。 特別是近年來, 武都區將油橄欖作為重點開發產業之一,

這種“舶來品”更因綠荒山、飽錢囊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特產, 也吸引周邊百姓參與其中。

武都區桔柑鄉賀家坪村便是油橄欖產業覆蓋受益區域之一。 該村致富能人潘小林告訴記者, 由於當地自然條件惡劣, 種植糧食收益極低, 人們以前基本靠外出務工掙錢。 如今有了特色產業, 讓大夥實現了家門口的“致富夢”。

“油橄欖打理起來十分容易, 從修剪枝葉、施肥、耕作到採摘等步驟, 每年最多集中管理4至5次就行, 這樣剩餘的時間還能外出打工。 ”潘小林說, 遇見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難題, 武都區油橄欖開發辦公室也會派專家入戶解決;同時, 油橄欖種植區的水利工程、基地建設、交通建設都由政府無償提供,

基本等於政府把飯“喂”到了我們嘴邊。

記者採訪獲悉, 目前, 賀家坪村油橄欖產業已實現了全覆蓋, 人均種植10餘畝, 家中僅有1至2畝作物的僅幾戶人家。

潘小林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依照科學種植, 一畝地可種植22株油橄欖, 單株產鮮果達50公斤, 一畝地可產一噸鮮果, 每公斤售7元(人民幣, 下同)可收入7000元;畝產橄欖葉150公斤, 每公斤售5元可收入750元;畝產育苗枝條200多公斤, 每公斤售8元可收入1600元, 這樣一畝地能夠達到1萬元左右的收入。 ”

對此, 馬鵬飛表示, 武都區油橄欖目前保存面積約占全國的60%, 橄欖油產量占全國的93%, 油橄欖鮮果產量占全國的91%, 該區油橄欖的發展水準基本代表中國油橄欖發展水準。

圖為當地橄欖油企業現場。 崔琳 攝

他透露,2016年武都區油橄欖鮮果產量達到26000噸,橄欖油產量達到3800噸,綜合產值達到12億元,適生區人均增收866元,戶均增收3033元,占適生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6%。此外,適生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7600戶34400人,減少到4398戶18910人,減貧3202戶15490人,貧困發生率由10.4%下降到5.7%,下降了4.7%。

馬鵬飛坦言,當前油橄欖產業發展仍面臨銷售難窘境,這源于消費者對於特級初榨橄欖油的認知誤區。比如:市面上進口的大牌精練橄欖油多是從果渣中提取的油,因此成本低、價格便宜;而特級初榨油則是從鮮果中提取出的“頭道油”,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其品質優於混合油和精練油。

作為當地油橄欖開發龍頭企業——隴南市祥宇油橄欖生態產業園副經理王伍信告訴中新網記者,隨著近年來人們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被稱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以及附屬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大。“公司還連續多年邀請國際知名品油師指導榨油過程,目前已有四款油品在國際上參獎,為走向國際打下基礎。”

目前,該公司在政府引導下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對接,帶動百姓共同致富。同時,祥宇原漿特級初榨橄欖油在網上銷售,2016年,油橄欖電商總銷售額1.42億元。

“今後,武都區將把油橄欖產業作為促進山區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長抓不懈,在現有38萬畝的基礎上,使全區的油橄欖基地面積達到50萬畝,實現油橄欖適宜區全覆蓋。”馬鵬飛表示,到那時,武都區油橄欖鮮果產量可達到45萬噸,橄欖油產量達到6萬噸,油橄欖產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以上,繼續做大中國油橄欖產業的主產區和中國最大的油橄欖基地。(完)

圖為當地橄欖油企業現場。 崔琳 攝

他透露,2016年武都區油橄欖鮮果產量達到26000噸,橄欖油產量達到3800噸,綜合產值達到12億元,適生區人均增收866元,戶均增收3033元,占適生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6%。此外,適生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7600戶34400人,減少到4398戶18910人,減貧3202戶15490人,貧困發生率由10.4%下降到5.7%,下降了4.7%。

馬鵬飛坦言,當前油橄欖產業發展仍面臨銷售難窘境,這源于消費者對於特級初榨橄欖油的認知誤區。比如:市面上進口的大牌精練橄欖油多是從果渣中提取的油,因此成本低、價格便宜;而特級初榨油則是從鮮果中提取出的“頭道油”,不添加任何化學成分,其品質優於混合油和精練油。

作為當地油橄欖開發龍頭企業——隴南市祥宇油橄欖生態產業園副經理王伍信告訴中新網記者,隨著近年來人們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被稱為“液體黃金”的橄欖油以及附屬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增大。“公司還連續多年邀請國際知名品油師指導榨油過程,目前已有四款油品在國際上參獎,為走向國際打下基礎。”

目前,該公司在政府引導下與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對接,帶動百姓共同致富。同時,祥宇原漿特級初榨橄欖油在網上銷售,2016年,油橄欖電商總銷售額1.42億元。

“今後,武都區將把油橄欖產業作為促進山區脫貧致富的重點產業長抓不懈,在現有38萬畝的基礎上,使全區的油橄欖基地面積達到50萬畝,實現油橄欖適宜區全覆蓋。”馬鵬飛表示,到那時,武都區油橄欖鮮果產量可達到45萬噸,橄欖油產量達到6萬噸,油橄欖產業總產值達到75億元以上,繼續做大中國油橄欖產業的主產區和中國最大的油橄欖基地。(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