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大荒英模人物—友誼農場第一任場長王操犁的故事

1954年12月21日, 寒風呼嘯的荒原上, 一面五星紅旗在風雪的吹拂下, 沿著一柄簡陋的旗杆正徐徐地升起, 五星紅旗下的人們是那樣的凝重和興奮, 他們和升旗人一起仰望著迎風飄揚的旗幟, 心中充滿了神聖感和使命感。

升旗人是友誼農場第一任場長王操犁, 這幅經典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歷史中。

建國以來, 被國務院任命的國營農場場長唯有友誼農場場長王操犁一人。

王操犁, 又名王國乾、王光震, 筆名王述。 1917年冬出生于河南省遂平縣王尚莊。 幼時讀過私塾, 1928年入小學學習, 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5年考入河南開封藝術學校,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6月, 到達革命聖地延安。 同年9月, 入魯藝文學系深造學習, 1941年9月, 調中央馬列學院任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員。 1942年, 王操犁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3年參加過延安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結束後, 王操犁先後擔任中央黨校文教科員、編輯組長、組織科審幹組長等職務。

抗日戰爭勝利後, 我黨派大批幹部到東北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1945年10月, 王操犁隨中央黨校幹部來到東北, 到達熱河省承德市。 到新區後, 更名王操犁。 根據中央緊急電示精神, 就地留下擔任淩源區區長而後任縣長, 率領淩源縣人民和區武工隊與入侵的國民黨開展鬥爭的同時, 積極開展土地改革,

並率擔架隊參加了錦州、遼西、瀋陽等主要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 王操犁調東北局工作, 先後擔任東北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東北局農工部處長。 王操犁長於思考, 工作期間注重調查研究, 針對東北公營農場創辦的情況, 於1954年撰寫出版了《關於農場的方針和任務》一書。

1954年6月, 中央撤銷東北大區建制, 同年8月, 王操犁調任黑龍江省農業廳廳長。 12月7日, 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建立國營友誼農場的決定》, 任命王操犁為場長。

接受任務的王操犁馬上開始友誼農場佈局謀篇的籌建工作。 千頭萬緒中, 他首先佈置前來報導的山東東阿縣委第二書記雷慶岩負責人事工作, 把來自全國各省的地、縣級幹部, 大學畢業生、全國各地抽調的430多名農機工人等安排妥當;隨後他要求49名蘇聯專家和40中國專家與技術人員組成以蘇聯專家馬斯洛夫為組長的勘測規劃設備組;對農場幹部工人提出基建工程備料、拖拉機試運轉、農機具調試等一系列要求,

為建場開荒生產做好一切準備。

1954年12月20日, 王操犁聽完中蘇兩國專家勘測彙報後, 十分高興, 立即召開建場動員會議, 會上敲定友誼農場總場部定址在距三道崗偏北8公里處。 12月21日下午, 舉行升旗儀式。

王操犁親手升起了這面五星紅旗。 獵獵寒風中, 升起的五星紅旗向荒原宣告, 向世界宣告——中國農業現代化將以國有體制、大機械化的嶄新姿態出現在世界四大黑土帶——北大荒的黑土地上!

升旗儀式的第二天,

王操犁場長同勘測組組長蘇聯專家馬斯洛夫、總工程師瓦辛科乘坐吉普車去踏查和選擇二分場場址。 在嚴冬的寒風和酷暑的泥濘中, 全場五個分場, 每個生產隊都留下了這位拓荒者的足跡。

1955年5 月, 中共黑龍江省委組織部批准王操犁榮任國營友誼農場工委書記。 由於扎實的理論學習功底和長期的革命工作實踐經驗, 他非常重視黨的政治思想工作。 季有計劃, 月有安排, 周有活動。 在繁忙的建場墾荒時期, 友誼農場對幹部堅持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和《社會發展史》教育, 對工人進行過渡時期總路線教育, 對職工家屬進行農場遠景遵紀守法教育, 為友誼農場開發建設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礎。

1955年5月2日, 是農場老墾荒戰士終生不忘的日子。

春夏之交的荒原, 一掃冬日的嚴酷和荒涼, 墾荒戰士們摩拳擦掌, 錚亮的機車整裝待發。 王操犁場長站在一分場二隊的荒原上, 召開了全場墾荒動員大會, “黨和政府交給我們全體職工的光榮任務, 今天開始執行了。 能否給國家增產糧食, 能否為農場示範, 能否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起推動作用, 都取決於目前的開荒! ”

開犁!一聲莊嚴的號令, 一車當先開路, 九台機車昂首轟鳴向遠方齊驅駛去, 車頭前獵獵迎風的紅旗和車身後翻躍的黑土組成中國墾荒史上最壯美的畫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