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泉州七中校園落葉引關注 孫紹振等名家撰文熱議

泉州網4月17日訊 冬去春來, 葉生葉落。 落葉並不代表凋零, 它們預示著新的希望。

落葉夕陽天際明 (黃日源 攝)

落葉自在舞春風 (江燕茹 攝)

[各方熱議]

孫紹振 (著名學者,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不掃落葉”透露的審美高度》

在快節奏學習生活中的孩子們, 經由這樹、這落葉的提醒, 發現了這座校園與自然的連結, 驚歎起自然生命的無窮力量, 驚豔於生命之美。 周而復始的自然現象,

讓校園附著上生命活力的色澤, 當置身在一片落葉繽紛的校道, 孩子們尋覓到久違了的重回自然的歸宿感。 與自然融洽的浪漫, 與季節一併芬芳的遐想, 這本身就是詩情畫意。 學生踏著落葉鋪就的校園, 這何嘗不是自然的教化?

可貴的是, 泉州七中師生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裡自發創作出那麼多成果, 這同樣反映出學校的底蘊;一次“不掃落葉”, 巧妙地透露出學校的一種審美高度。

紅葉無聲繞芳樹 (林思熒 攝)

葉開 (《收穫》雜誌副編審, 中國語文教育改革者):《落葉不掃自然道》

看到泉州七中“落葉不掃”的故事, 我也正在忙於寫春天, 也在看落葉和新芽。 這一切交替輪換, 都值得欣喜, 都是自然與生命的一部分。

不掃落葉, 讓自然而然的世界複歸本源, 是一個很好的做法。 仿佛是自然的鏡頭, 終於放慢了補全了, 讓學生們目睹了一個自然完整的世界, 世界本應如此, 本來自然。

樹木本應新芽與落葉共存, 而完成生命的交替和能量的自我補充。 在自然的森林裡, 落葉是樹木進行能量補充的最好方式之一,

那種鬆軟的腐殖土具有天然的肥力回饋樹木。 但城市裡人們過於勤快地掃除, 把落葉當成了不潔的東西, 而切掉自然迴圈的一端。

落葉流芳夜未央 (丁昕 攝)

我喜歡這種落葉厚積的景色。 我其實早早就準備好要歌頌香樟樹了。

喜歡香樟樹這樣自然而然的生命交替。 香樟樹是常綠喬木, 秋冬不落葉, 於凜冽中繼續保持著綠色。 只在春天萬綠萌生時, 交替換葉, 老葉脫枝, 新綠煥發, 不知不覺中, 更換了生命的機理。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是古人觀察四季輪回的基本認識。 這本來就是自然道, 與我們的身體也是同步的。 只是現代文明的飛速發展, 打破了自然的迴圈規律, 而讓我們深陷于城市叢林, 離自然越來越遠。

如果不是泉州七中有“落葉不掃”這樣的情趣, 人們都忘記了, 自然本來如此, 樹木與萬物, 本來如此。

最是天真爛漫時 (陳巧桂 攝)

楊鳳翔 (泉州團市委書記,泉州市青聯主席):《落葉不掃 其妙可言》

聽說泉州七中啟動為期一周的“落葉不掃”模式,我忍不住點了個贊,道了聲妙!

其妙可言,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形式新穎,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師生的注意力,沒有號角,勝似動員。二是啟迪有力,模式開啟之後,有的同學找到了不同的心境,有的同學展開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有的同學獲得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三是成效明顯,看似不經意的提議,在全校引起了熱議,得到了關注,也催生了一批作品。

作為一個主題活動,“落葉不掃”吸引了同學,啟發了思考,推動了創作,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我相信,多年以後再回首,七中的學子一定還能通過紛紛揚揚的落葉,喚醒腦海中思鄉思校的思緒,年少的記憶,琅琅的書聲,甜蜜的爭執,會隨之變得鮮活明亮起來。

葉落肩頭渾不覺 (劉橙陽 攝)

毛偉雄 (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成功的教育是喚醒》

落葉不掃,美了一座校園,這留給七中師生的,不僅僅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詩意校園,也不僅僅是一份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它蘊含了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本真規律的追求和認知:校園之美,並不完全在於它是否擁有一流的校舍、現代化的設施,更在於它是否始終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並且用心去做了,哪怕是“不掃樹葉”這樣的“小事”;教育即生長,成功的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讓學生去實踐、去感悟,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

重重落葉當朝紅 (陳詩琪 攝)

[校方聲音]

陳龍斌 (泉州七中校長):《我們為何 “落葉不掃”?》

無論文科生,理科生,還是不分文理科後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要有人文精神,要涵養之並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人的心智成長,不全在於課堂,不全在於書頁,還在於生活與自然,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感時而動,緣情體物,古人之時空精神多源於此,也因此常有流芳千古打動人心之情語。

落葉滿階紅不掃 (鄭喻婕 攝)

生活與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財富的寶庫。我們的學生,不能只有教材題海分數和網路,還要有情懷。如果落葉不掃撩出來的情懷,能直入人心而永遠記取,就是最好的教育。

落葉不掃的想法早已有之,也不是什麼獨創,只是每年都後悔猶豫之中忙碌之時,又換了新綠不留下痕跡。教育時機的選擇很重要。感謝落葉,感謝每一棵樹。

淡蕩春光寒食天 (盧震凡 攝)

最是天真爛漫時 (陳巧桂 攝)

楊鳳翔 (泉州團市委書記,泉州市青聯主席):《落葉不掃 其妙可言》

聽說泉州七中啟動為期一周的“落葉不掃”模式,我忍不住點了個贊,道了聲妙!

其妙可言,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形式新穎,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師生的注意力,沒有號角,勝似動員。二是啟迪有力,模式開啟之後,有的同學找到了不同的心境,有的同學展開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有的同學獲得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三是成效明顯,看似不經意的提議,在全校引起了熱議,得到了關注,也催生了一批作品。

作為一個主題活動,“落葉不掃”吸引了同學,啟發了思考,推動了創作,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我相信,多年以後再回首,七中的學子一定還能通過紛紛揚揚的落葉,喚醒腦海中思鄉思校的思緒,年少的記憶,琅琅的書聲,甜蜜的爭執,會隨之變得鮮活明亮起來。

葉落肩頭渾不覺 (劉橙陽 攝)

毛偉雄 (泉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成功的教育是喚醒》

落葉不掃,美了一座校園,這留給七中師生的,不僅僅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詩意校園,也不僅僅是一份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它蘊含了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本真規律的追求和認知:校園之美,並不完全在於它是否擁有一流的校舍、現代化的設施,更在於它是否始終把育人功能放在首位,並且用心去做了,哪怕是“不掃樹葉”這樣的“小事”;教育即生長,成功的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喚醒,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讓學生去實踐、去感悟,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

重重落葉當朝紅 (陳詩琪 攝)

[校方聲音]

陳龍斌 (泉州七中校長):《我們為何 “落葉不掃”?》

無論文科生,理科生,還是不分文理科後每一位學生,都應該要有人文精神,要涵養之並使自己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人的心智成長,不全在於課堂,不全在於書頁,還在於生活與自然,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感時而動,緣情體物,古人之時空精神多源於此,也因此常有流芳千古打動人心之情語。

落葉滿階紅不掃 (鄭喻婕 攝)

生活與自然,是最好的老師,是財富的寶庫。我們的學生,不能只有教材題海分數和網路,還要有情懷。如果落葉不掃撩出來的情懷,能直入人心而永遠記取,就是最好的教育。

落葉不掃的想法早已有之,也不是什麼獨創,只是每年都後悔猶豫之中忙碌之時,又換了新綠不留下痕跡。教育時機的選擇很重要。感謝落葉,感謝每一棵樹。

淡蕩春光寒食天 (盧震凡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