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交所:完善市場化並購重組和退出機制 加快清理“僵屍”企業

4月17日消息, 深交所今天召開2017年會員大會。 會上深交所發佈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稱, 強化上市公司監管。 完善資訊披露監管體系, 構建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綜合管理制度, 加強對“高送轉配合減持”、“鐵公雞”、“忽悠式重組”、“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的現場檢查, 提升一線監管手段的威懾力。 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監控。 探索科技化、智慧化監管方式, 研究建立帳戶資訊共用制度, 提升對“看不穿”帳戶的識別監控能力, 加大對重點帳戶、“黑名單”帳戶即時監控力度。

工作報告還提出, 完善市場化並購重組和退出機制,

助推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資源整合, 實施轉型升級, 穩妥推進退市相關工作, 加快清理“僵屍”企業, 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和高庫存。 鼓勵企業運用交易所多樣化融資工具,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提升資本配置效率, 為企業去杠杆提供有效管道, 防範系統性風險。 持續增強服務國企改革能力, 推動國有企業利用交易所平臺, 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準, 優化國有資本佈局, 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

一、第三屆理事會主要工作

理事會高度重視發展戰略, 主動將深交所改革穩定發展融入國家整體戰略佈局, 始終堅持深交所發展特色, 持續推動增強交易所核心競爭力。

一是全力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 積極服務國家經濟轉型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注重支援科技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 先後推出中小板、創業板, 多層次股票市場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市場廣度、深度不斷拓展, 更好契合了經濟多元發展的特點。 深市主機板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支援國有企業做優做強。 中小板積極服務製造強國戰略, 支援中小企業拓展產業鏈條、深度參與國際分工, 近4成公司成長為細分行業龍頭。 創業板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支援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 7成以上公司為戰略新興產業公司, 8成以上公司擁有核心專利技術, 創業板已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服務創業創新的市場。 隨著市場體系不斷完善,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市場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截至目前, 深市各項主要指標均處在國際前列。

二是積極發揮交易所平臺作用。 注重加強與相關部委、金融機構、中央企業、地方政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的戰略合作, 不斷推進平臺對接、資訊共用, 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推動建設科技金融資訊服務平臺, 延伸服務鏈條, 拓展服務範圍, 精准對接市場需求, 促進形成覆蓋全面、各方共同參與的綜合服務平臺。

三是不斷提升深交所國際化水準。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積極支援參與廣東自貿區建設, 穩步推出深港通, 完善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機制。 積極推動“走出去”戰略, 僅近兩年就先後到26個國家地區開展宣傳推介活動, 與全球50多家交易所、市場機構等簽訂諒解備忘錄,

建立合作關係。 支持參股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 與泛歐、納斯達克、以色列特拉維夫等交易所開展深度合作, 推動產品、業務和技術跨境合作, 提升深市全球影響力。

完善規則體系, 保障依法治市

理事會注重交易所規則體系建設, 為強化一線監管夯實制度基礎。 一是推動完善規則體系。 以上市、交易、會員管理三大業務規則為核心, 適應業務發展需要, 著力從強監管、促發展、防風險層面, 審議制定或修訂相關重要規則, 審議完善相關細則、指引及其他規定。 審議修訂股票上市規則, 推動退市制度改革, 淨化市場生態;修訂債券上市規則, 落實“小公募”債券審核下放, 推動債券業務創新發展;修訂交易規則,

適應交易技術發展趨勢, 完善交易基礎制度, 強化異常交易監控;修訂會員管理規則, 建立健全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制度, 推行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制定《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等規則, 為深港通順利推出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注重提高規則有效性和適應性。 推動完善業務規則定期清理機制, 累計廢止業務規則540件, 引導業務規則體系建設從“數量型”向“品質型”轉變, 初步建立了一套適應市場發展階段的多層次規則體系。 三是著力提高規則透明度。 推動完善重要業務規則公開徵求意見機制, 注重傾聽市場意見, 推進規則公開, 避免口袋政策, 向市場傳遞清晰的監管信號, 明確市場預期。

強化一線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市場監管是交易所的法定職責,理事會積極推動深交所履行好一線監管責任,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一是提升監管理念。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推動交易所一線監管理念從局部個案、運動式監管向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轉變,公司監管從單一標準的籠統式監管發展到分類分行業的差異化監管、從事前監管擴展到事中事後監管,市場監管從人工判斷、依靠經驗式監管發展到系統預警式、依託大資料的智慧化監管。二是加強一線監管。根據市場發展形勢,推動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依法強化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密切關注並積極應對市場熱點事件,嚴防“跟風式”、“忽悠式”重組,妥善做好相關公司退市工作。從嚴履行市場交易監管,強化異常交易行為監控,圍繞重點帳戶、重點行為、重點股票、重點時段,對市場交易情況強化即時盯盤,及時採取監管措施。全面豐富監管手段,提高監管的威懾力和公信力,進一步強化監管資訊公開,提升監管透明度。三是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推動風險監測從單一產品、單一市場發展到跨產品、跨市場的系統性監測,嚴防股市債市“大起大落”。全面排查各業務環節風險情況,加強分級基金產品風險管理,強化固定收益業務風險防控,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切實維護市場“公平、公正、公開”,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夯實市場基礎,促進協同發展

理事會持續推動技術、產品、服務等領域的改革創新發展,不斷夯實深交所市場發展的基礎。一是強化技術領先優勢。謀劃在先、提前佈局,按照世界一流標準,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一代交易系統、中國證券期貨業南方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全面提升技術系統運營能力,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和各項業務有序開展。多年來,深交所核心交易系統歷經3次改版升級,至今已連續15年保持安全運行,交易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得到巨大提升,整體運行能力已達全球一流水準。二是打造多元化產品體系。支援創新,規範發展,推動制定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股票期權等創新產品業務規則,支援固定收益產品和交易制度創新,推動發展“基金超市”,打造具有深市特色的指數序列,平穩實施深證成份指數改造,為實體經濟提供創新性資本服務。三是創新升級服務模式。貼近一線,貼近需求,強化組織功能,深化服務能力,推動服務體系持續升級,建立線上線下結合、培訓互動交流的社區化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前海優勢,承接“引進來”境外資源,打造跨境投融資綜合服務生態圈。

彙聚會員合力,提升治理水準

規範完善的治理機制是深交所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廣大會員參與深圳市場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推動完善“三會一層”法人治理架構,在所黨委領導下,按照會員大會賦予的職責,積極支援經理層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監事會監督,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內部治理機制。二是注重找准自身定位,著力發揮理事會決策職能,堅持集體決策原則,遵循“三重一大”決策程式,推動交易所規範運作。三是充分發揮理事和會員的作用,強化理事會自身職能,先後建立戰略規劃、創新發展、自律監管、風險管理、中小企業培育發展、上訴覆核等6個專門委員會,設置辦事協調機構,完善工作銜接機制,調動理事及委員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資訊交流、凝聚共識的平臺,充分發揮理事、委員的專業優勢和決策影響。

深交所第三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在中國證監會的堅強領導下,在歷任理事長的團結帶領下,在各位理事的支持配合下,勤勉盡責、不負重托,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深交所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勢頭。理事會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體會員的大力支持,廣大會員為深交所多層次市場建設、深港通啟動、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等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支持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重要保證。深交所管理層及廣大員工隊伍胸懷全域,恪守使命,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成為深交所發展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二、面臨的形勢、挑戰與任務

當前,影響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資本市場運行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在新的歷史時期,深交所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必須充分認識當前資本市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認真研判形勢,積極面對挑戰,明確工作任務,正確把握方向。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市場建設使命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一個功能強大、配置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一個設施完備、運行可靠的資本市場,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穩定;迫切需要一個覆蓋廣泛、層次清晰的資本市場,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投融資需求;迫切需要一個規則有效、監管有力的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深交所作為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平臺,必須努力建設一個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交易所市場,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逐步完善市場體系,持續強化市場監管,積極提升運行效率,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發揮更大作用。

金融安全形勢錯綜複雜,強化風險防範責任重大

股市異常波動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資本市場基本實現政策預期穩、市場運行穩、改革步子穩。但是,市場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市場脆弱性不可低估。防範風險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永恆主題,深交所穩定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的責任重大。深交所必須與廣大會員攜手並進,堅持風險管理導向,緊密跟蹤國內外金融市場動態,摸清風險底數,對趨勢性問題早研究、早判斷、早部署,防範市場大幅波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效防範化解影響市場穩定的重大突發性事件。

市場發展根基不牢固,加強一線監管任務緊迫

去年以來,在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指導下,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不斷提升,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顯著加強,監管與市場開始良性互動。但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現狀與市場各方實際需求還存在差距。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形勢和違法違規新態勢,深交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貫徹依法監管,持續完善規則體系,夯實監管檢查制度依據;落實全面監管,豐富智慧化監管手段,充分利用大資料技術,提高監管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堅持從嚴監管,提高一線監管威懾力和公信力,堅決維護市場秩序,夯實市場健康發展基礎。

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破解後發劣勢壓力凸顯

境外成熟資本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市場產品體系相對完善,專業服務能力較為完備,市場規模、市場深度和市場廣度等趨於成熟,全球化競爭格局基本確立。作為新興市場,我國資本市場有著獨特優勢,排隊上市企業眾多,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隊伍龐大,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後發劣勢也相對明顯,產品結構以股票為主,基金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發展滯後,證券經營機構跨境專業服務能力有限,對國際市場特點和市場規則不熟悉,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薄弱,整體實力遠遠跟不上國家戰略發展的要求。深交所必須與廣大會員緊密配合,跟蹤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抓住中國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板塊多元、技術領先、服務高效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提升資本市場國際影響力,打造全球最具創業創新特色的證券交易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交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服從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要堅持党對交易所的領導,持續加強党的建設,把党的領導融入交易所治理各個環節,提高規範運作水準。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提升監管、服務、技術和管理能力,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提高交易所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打造國際一流證券交易所。

推進改革創新,服務國家利益

深交所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具有鮮明的國家屬性和政治屬性,必須站在國家利益、戰略全域的高度去佈局謀劃交易所各項工作,主動圍繞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充分發揮交易所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方面的功能作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完善市場化並購重組和退出機制,助推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實施轉型升級,穩妥推進退市相關工作,加快清理“僵屍”企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和高庫存。鼓勵企業運用交易所多樣化融資工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資本配置效率,為企業去杠杆提供有效管道,防範系統性風險。持續增強服務國企改革能力,推動國有企業利用交易所平臺,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準,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

健全市場體系,服務實體經濟

多層次市場體系和綜合性服務平臺是深交所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要不斷提高市場品質和運行效率,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推進多層次市場建設。落實“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優化創業板的定位和制度安排,提高創業板的包容性,引導社會資金更好地配置到創新創業領域。持續發展壯大主機板、中小企業板,進一步強化深市規範治理功能,促進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二是完善多元化產品體系。深化固定收益和股票衍生品市場改革創新,著力創新特色債券和資產證券化融資工具,豐富多樣化債券品種序列,積極推動深市ETF期權交易試點平穩啟動,豐富交易所產品序列,助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優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全國在地化服務網路,在重點區域與當地政府部門共建異地服務平臺。健全一體化服務模式,樹立“大推廣”理念,為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業集團提供一攬子服務解決方案,全面發揮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功能。

強化一線監管,維護市場穩定

深交所是法定監管機構,要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著力提升一線監管效能,當好資本市場“守門人”。一是推行“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發揮廣大會員作用,強化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職責,探索現場檢查方式方法,建立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加大對會員自身交易、客戶交易、適當性管理等方面的檢查力度,加強會員對客戶的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二是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完善資訊披露監管體系,構建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綜合管理制度,加強對“高送轉配合減持”、“鐵公雞”、“忽悠式重組”、“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的現場檢查,提升一線監管手段的威懾力。三是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監控。探索科技化、智慧化監管方式,研究建立帳戶資訊共用制度,提升對“看不穿”帳戶的識別監控能力,加大對重點帳戶、“黑名單”帳戶即時監控力度。四是提升技術支援能力。推進技術系統和資料中心建設,提升技術系統安全可靠性能;完善極端情況應急預案,提高基礎設施安全運營水準。五是強化風險預警防控。將防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市場運行風險監測預警和防控體系,針對市場重點風險和突發事件,加強研判、果斷決策,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市場穩定。

推進雙向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實力

深交所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視窗,要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圍繞“一帶一路”和成熟市場兩條主線,深入推進深港合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市場、技術、服務和區位等方面特色優勢,在地域上形成廣泛合作、重點突出的戰略佈局,努力提升深交所國際競爭力。一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要“走出去”,推動與沿線國家證券交易所在指數服務、融資推介、成長企業板塊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又要“請進來”,探索“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在境內發行熊貓債、私募債券、跨境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為境外投資者有序參與國內交易所市場提供管道。二是推動建設“跨境資本服務平臺”。圍繞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結合深市特點,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延伸特色服務鏈條,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資本市場服務。加強指數產品的國際開發和推廣,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便利服務。三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境外交易所的交易技術服務與合作,輸出或共建交易平臺,推動雙方技術基礎設施資源分享。增強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等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以深交所國際化帶動會員國際化,促進提升全行業對外開放水準。

完善治理結構,提升規範運作水準

深交所是會員制證券交易所,要通過建立一套體系完備、制度健全、運營規範、協作高效的治理結構,不斷提升深交所內部治理和規範運作水準。一是健全會員大會權力機構職能,完善會員大會常態化工作機制,維護廣大會員合法權益,提高會員歸屬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會員大會為平臺,凝聚共識,彙聚力量,推動各方共同建設好深圳市場。二是履行理事會決策機構職責,完善理事會工作機制,調整優化理事會專門委員會組成設置,強化理事和委員的職責意識和擔當意識,充分發揮其市場優勢、資訊優勢和專業優勢,整合共用資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三是發揮會員的市場主體作用。強化溝通交流,前沿課題請會員共同研究,重要規則制定聽取會員意見,重大事項請會員參與決策,共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加強監管協同,充分發揮會員貼近市場、瞭解市場的優勢,注重從直接監管投資者逐步轉向依靠會員管理投資者,將防範違規交易行為的關口前移,形成防範風險、遏制違規的第一道防線。協力保護投資者,深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推動開展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揭示,增強投資者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共同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明確市場預期。

強化一線監管,維護市場秩序

市場監管是交易所的法定職責,理事會積極推動深交所履行好一線監管責任,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一是提升監管理念。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推動交易所一線監管理念從局部個案、運動式監管向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轉變,公司監管從單一標準的籠統式監管發展到分類分行業的差異化監管、從事前監管擴展到事中事後監管,市場監管從人工判斷、依靠經驗式監管發展到系統預警式、依託大資料的智慧化監管。二是加強一線監管。根據市場發展形勢,推動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依法強化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監管,密切關注並積極應對市場熱點事件,嚴防“跟風式”、“忽悠式”重組,妥善做好相關公司退市工作。從嚴履行市場交易監管,強化異常交易行為監控,圍繞重點帳戶、重點行為、重點股票、重點時段,對市場交易情況強化即時盯盤,及時採取監管措施。全面豐富監管手段,提高監管的威懾力和公信力,進一步強化監管資訊公開,提升監管透明度。三是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推動風險監測從單一產品、單一市場發展到跨產品、跨市場的系統性監測,嚴防股市債市“大起大落”。全面排查各業務環節風險情況,加強分級基金產品風險管理,強化固定收益業務風險防控,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切實維護市場“公平、公正、公開”,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夯實市場基礎,促進協同發展

理事會持續推動技術、產品、服務等領域的改革創新發展,不斷夯實深交所市場發展的基礎。一是強化技術領先優勢。謀劃在先、提前佈局,按照世界一流標準,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一代交易系統、中國證券期貨業南方中心等重點項目落地,全面提升技術系統運營能力,保障市場穩定運行和各項業務有序開展。多年來,深交所核心交易系統歷經3次改版升級,至今已連續15年保持安全運行,交易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得到巨大提升,整體運行能力已達全球一流水準。二是打造多元化產品體系。支援創新,規範發展,推動制定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股票期權等創新產品業務規則,支援固定收益產品和交易制度創新,推動發展“基金超市”,打造具有深市特色的指數序列,平穩實施深證成份指數改造,為實體經濟提供創新性資本服務。三是創新升級服務模式。貼近一線,貼近需求,強化組織功能,深化服務能力,推動服務體系持續升級,建立線上線下結合、培訓互動交流的社區化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前海優勢,承接“引進來”境外資源,打造跨境投融資綜合服務生態圈。

彙聚會員合力,提升治理水準

規範完善的治理機制是深交所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廣大會員參與深圳市場建設的重要保障。一是推動完善“三會一層”法人治理架構,在所黨委領導下,按照會員大會賦予的職責,積極支援經理層開展工作,自覺接受監事會監督,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內部治理機制。二是注重找准自身定位,著力發揮理事會決策職能,堅持集體決策原則,遵循“三重一大”決策程式,推動交易所規範運作。三是充分發揮理事和會員的作用,強化理事會自身職能,先後建立戰略規劃、創新發展、自律監管、風險管理、中小企業培育發展、上訴覆核等6個專門委員會,設置辦事協調機構,完善工作銜接機制,調動理事及委員積極性和主動性,搭建資訊交流、凝聚共識的平臺,充分發揮理事、委員的專業優勢和決策影響。

深交所第三屆理事會成立以來,在中國證監會的堅強領導下,在歷任理事長的團結帶領下,在各位理事的支持配合下,勤勉盡責、不負重托,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深交所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勢頭。理事會的各項工作得到全體會員的大力支持,廣大會員為深交所多層次市場建設、深港通啟動、新一代交易系統上線等重點工作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支持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和重要保證。深交所管理層及廣大員工隊伍胸懷全域,恪守使命,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成為深交所發展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二、面臨的形勢、挑戰與任務

當前,影響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處於“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資本市場運行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在新的歷史時期,深交所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必須充分認識當前資本市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認真研判形勢,積極面對挑戰,明確工作任務,正確把握方向。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快市場建設使命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迫切需要一個功能強大、配置高效的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一個設施完備、運行可靠的資本市場,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穩定;迫切需要一個覆蓋廣泛、層次清晰的資本市場,滿足市場主體多樣化投融資需求;迫切需要一個規則有效、監管有力的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深交所作為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基礎平臺,必須努力建設一個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交易所市場,不斷擴大市場規模,逐步完善市場體系,持續強化市場監管,積極提升運行效率,為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發揮更大作用。

金融安全形勢錯綜複雜,強化風險防範責任重大

股市異常波動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我國資本市場基本實現政策預期穩、市場運行穩、改革步子穩。但是,市場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市場脆弱性不可低估。防範風險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永恆主題,深交所穩定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的責任重大。深交所必須與廣大會員攜手並進,堅持風險管理導向,緊密跟蹤國內外金融市場動態,摸清風險底數,對趨勢性問題早研究、早判斷、早部署,防範市場大幅波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有效防範化解影響市場穩定的重大突發性事件。

市場發展根基不牢固,加強一線監管任務緊迫

去年以來,在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指導下,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不斷提升,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顯著加強,監管與市場開始良性互動。但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現狀與市場各方實際需求還存在差距。面對日益複雜的市場形勢和違法違規新態勢,深交所必須堅決貫徹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貫徹依法監管,持續完善規則體系,夯實監管檢查制度依據;落實全面監管,豐富智慧化監管手段,充分利用大資料技術,提高監管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堅持從嚴監管,提高一線監管威懾力和公信力,堅決維護市場秩序,夯實市場健康發展基礎。

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破解後發劣勢壓力凸顯

境外成熟資本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市場產品體系相對完善,專業服務能力較為完備,市場規模、市場深度和市場廣度等趨於成熟,全球化競爭格局基本確立。作為新興市場,我國資本市場有著獨特優勢,排隊上市企業眾多,市場交投活躍,投資者隊伍龐大,發展潛力巨大。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後發劣勢也相對明顯,產品結構以股票為主,基金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發展滯後,證券經營機構跨境專業服務能力有限,對國際市場特點和市場規則不熟悉,行業整體抗風險能力薄弱,整體實力遠遠跟不上國家戰略發展的要求。深交所必須與廣大會員緊密配合,跟蹤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勢,抓住中國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板塊多元、技術領先、服務高效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積極提升資本市場國際影響力,打造全球最具創業創新特色的證券交易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交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服從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要堅持党對交易所的領導,持續加強党的建設,把党的領導融入交易所治理各個環節,提高規範運作水準。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提升監管、服務、技術和管理能力,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提高交易所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打造國際一流證券交易所。

推進改革創新,服務國家利益

深交所是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具有鮮明的國家屬性和政治屬性,必須站在國家利益、戰略全域的高度去佈局謀劃交易所各項工作,主動圍繞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充分發揮交易所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擴大有效供給方面的功能作用,落實“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完善市場化並購重組和退出機制,助推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資源整合,實施轉型升級,穩妥推進退市相關工作,加快清理“僵屍”企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和高庫存。鼓勵企業運用交易所多樣化融資工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資本配置效率,為企業去杠杆提供有效管道,防範系統性風險。持續增強服務國企改革能力,推動國有企業利用交易所平臺,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水準,優化國有資本佈局,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

健全市場體系,服務實體經濟

多層次市場體系和綜合性服務平臺是深交所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要不斷提高市場品質和運行效率,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推進多層次市場建設。落實“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優化創業板的定位和制度安排,提高創業板的包容性,引導社會資金更好地配置到創新創業領域。持續發展壯大主機板、中小企業板,進一步強化深市規範治理功能,促進提高上市公司品質,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二是完善多元化產品體系。深化固定收益和股票衍生品市場改革創新,著力創新特色債券和資產證券化融資工具,豐富多樣化債券品種序列,積極推動深市ETF期權交易試點平穩啟動,豐富交易所產品序列,助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三是優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全國在地化服務網路,在重點區域與當地政府部門共建異地服務平臺。健全一體化服務模式,樹立“大推廣”理念,為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業集團提供一攬子服務解決方案,全面發揮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功能。

強化一線監管,維護市場穩定

深交所是法定監管機構,要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著力提升一線監管效能,當好資本市場“守門人”。一是推行“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發揮廣大會員作用,強化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職責,探索現場檢查方式方法,建立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加大對會員自身交易、客戶交易、適當性管理等方面的檢查力度,加強會員對客戶的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二是強化上市公司監管。完善資訊披露監管體系,構建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綜合管理制度,加強對“高送轉配合減持”、“鐵公雞”、“忽悠式重組”、“清倉式減持”等市場亂象的現場檢查,提升一線監管手段的威懾力。三是加強異常交易行為監控。探索科技化、智慧化監管方式,研究建立帳戶資訊共用制度,提升對“看不穿”帳戶的識別監控能力,加大對重點帳戶、“黑名單”帳戶即時監控力度。四是提升技術支援能力。推進技術系統和資料中心建設,提升技術系統安全可靠性能;完善極端情況應急預案,提高基礎設施安全運營水準。五是強化風險預警防控。將防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市場運行風險監測預警和防控體系,針對市場重點風險和突發事件,加強研判、果斷決策,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切實維護市場穩定。

推進雙向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實力

深交所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重要視窗,要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圍繞“一帶一路”和成熟市場兩條主線,深入推進深港合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市場、技術、服務和區位等方面特色優勢,在地域上形成廣泛合作、重點突出的戰略佈局,努力提升深交所國際競爭力。一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要“走出去”,推動與沿線國家證券交易所在指數服務、融資推介、成長企業板塊建設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又要“請進來”,探索“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在境內發行熊貓債、私募債券、跨境資產證券化產品等,為境外投資者有序參與國內交易所市場提供管道。二是推動建設“跨境資本服務平臺”。圍繞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結合深市特點,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的深度合作,延伸特色服務鏈條,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資本市場服務。加強指數產品的國際開發和推廣,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便利服務。三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境外交易所的交易技術服務與合作,輸出或共建交易平臺,推動雙方技術基礎設施資源分享。增強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亞洲暨大洋洲交易所聯合會等國際組織中的參與度,以深交所國際化帶動會員國際化,促進提升全行業對外開放水準。

完善治理結構,提升規範運作水準

深交所是會員制證券交易所,要通過建立一套體系完備、制度健全、運營規範、協作高效的治理結構,不斷提升深交所內部治理和規範運作水準。一是健全會員大會權力機構職能,完善會員大會常態化工作機制,維護廣大會員合法權益,提高會員歸屬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會員大會為平臺,凝聚共識,彙聚力量,推動各方共同建設好深圳市場。二是履行理事會決策機構職責,完善理事會工作機制,調整優化理事會專門委員會組成設置,強化理事和委員的職責意識和擔當意識,充分發揮其市場優勢、資訊優勢和專業優勢,整合共用資源,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三是發揮會員的市場主體作用。強化溝通交流,前沿課題請會員共同研究,重要規則制定聽取會員意見,重大事項請會員參與決策,共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加強監管協同,充分發揮會員貼近市場、瞭解市場的優勢,注重從直接監管投資者逐步轉向依靠會員管理投資者,將防範違規交易行為的關口前移,形成防範風險、遏制違規的第一道防線。協力保護投資者,深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推動開展投資者教育和風險揭示,增強投資者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共同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