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文昌航太發射場|90後測控系統科技人員,挑起“大樑”

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測控系統, 一群“90後”科技工作者在經歷了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的歷練後, 已成長為給“天舟”保駕護航的“主力軍”。

訾金剛—“90後系統指揮員”

2016年11月3日,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 “80後”“01”指揮員胡旭東一戰成名。 而在他的身後, 有許許多多更為年輕的系統指揮員, 訾金剛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是指揮員, 但必須對測控系統的全部狀態熟諳於心, 從任務策劃到聯試聯調,

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節點、每一個狀態他都要全面掌握, 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應對自如。

回想起長五首飛時驚心動魄的歷程, 訾金剛依然記憶猶新。 由於種種原因, “01”指揮員胡旭東接連下達推遲點火口令, 遠在300多公里外的某測控系統主控機房裡, 一雙雙疑慮的眼神向訾金剛投來。 火箭到底怎麼了?發射還要進行嗎?

作為指揮員, 訾金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告誡自己一定要冷靜, 一定要穩住。

“我們的狀態是穩定的, 設備是可靠的, 大家不要慌!”

“無論火箭現在是一個什麼狀態, 我們的責任就是釘在自己的崗位上, 等待火箭點火起飛!”

“01沒有下達新的指令, 上一條指令就是鐵令!”

短短三句話, 給全部崗位操作手吃下了“定心丸”,

終於,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直上九霄, 訾金剛指揮的測控分系統, 圓滿完成了火箭發射跟蹤測量任務。

2016年12月20日, 作為參試人員代表, 訾金剛到北京接受了習主席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他看來, 這是最高的榮譽, 最重的褒獎, 最大的鞭策。

天舟一號任務中, 訾金剛主動請纓擔綱任務“型號負責人”, 這一次, 他更加堅定自信。

寧先舉—“90後金牌操作手”

“金牌操作手!”這是長七首飛任務成功後系統工程師盛午剛對寧先舉的評價。

時間回到2016年6月25日,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太發射場首飛。 這既是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首次飛行, 也是文昌航太發射場首次亮相。

成功!必須成功!圓滿成功!發射場的各個系統、各個崗位, 每個人都鉚足了勁頭。

發射日當天,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拖著長長的尾焰騰空而起, 在夜空之中劃出一條絢麗的軌跡。 作為某型號雷達主控操作手, 寧先舉的任務就是操作雷達、“捕獲”火箭、測量軌跡, 為資料分析提供重要支撐。

火箭進入預定跟蹤測量弧段,

寧先舉準確發現並跟蹤目標, 指控大廳內, 跟蹤曲線與理論彈道吻合。 突然, 信號出現異常。 機房內的空氣瞬間停滯,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寧先舉, 他能否快速應急重捕, 將決定此次跟蹤測量任務的成敗。

設備置“清錯”狀態, 退出跟蹤, 重新切距離引導, 疊加手控重新截獲目標……一連串的操作動作, 像是手指在鋼琴上輕快地“舞動”, 讓人眼花繚亂。 短短6秒鐘時間, 火箭再次被寧先舉牢牢“抓住”。 指控大廳內, 跟蹤曲線恢復正常, 再次與理論彈道吻合。

“關鍵時候的出彩, 源於平日的學習訓練。 ”組長陳俊一語道破了這位“金牌操作手”的制勝秘訣。 為了練就“捕得住、跟得穩、測得准”的過硬技能, 寧先舉將21項應急預案、3萬多字的應急操作規程爛熟於心。

長七首飛成功後,寧先舉與女友劉洋領取了結婚證,如今這個已經成家立業的“90後”小夥,以更加成熟穩健的姿態,全力投身“天舟一號”任務。

胡松林—“90後駐島第一人”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紮根海島的時間有四分之三。在旁人看來,出生於1992年的胡松林,是一個“另類”的“90後”,對繁華不屑、對遊戲“過敏”,他摯愛於0.45平方公里小島上的安詳與寧靜,這種摯愛,甚至有一點“執拗”的感覺。從2013年開始,他每年駐島時間都超過200天,2016年更是高達287天。

作為測控崗位操作手,胡松林有幸作為第一批創業者參與文昌航太發射場建設。2013年4月,胡松林護送設備設施前往南海某小島,從安裝調試到綜合校飛,時間跨度有大半年。期間,單位領導考慮讓他到後方休息一段時間,但他堅持要留在島上。

在他看來,“這麼好的學習‘黃金期’,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這一年,他在島上一待就是220多天,設備設施由一個個零部件到成系統形成戰鬥力,他沒有錯過一個環節,這也使得他對設備原理有了全面透徹的掌握。

2014年下半年,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胡松林作為崗位操作手,圓滿完成了8次航太發射測控任務,組織推薦給他立功。

2015年初,胡松林時常感到自己胃部陣陣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在他的肝動脈上發現了良性血管瘤,長寬各有3公分,醫生建議保守治療。單位領導考慮到讓他上島存在一定隱患,要求他多在後方參與支持性工作,但他毅然婉拒。

去年,文昌航太發射場長七、長五兩型火箭首飛,胡松林把藥品打進背包,堅持要到一線去,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新火箭首飛是大事,是要載入史冊的,哪怕倒在崗位上,我也不能錯過。”首飛成功的時候,他最是感到滿足。

聽說“天舟一號”要給“天宮二號”送快遞,胡松林哪裡坐得住,他又打起背包,義無反顧地奔向了茫茫南海。

青春的年紀未及而立,年輕的臉龐略顯稚氣,但絲毫不能掩蓋這群“90後”科技工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忠誠、“千磨萬擊還堅韌”的執著、“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守。

探索蒼穹無止境,矢志航太競風流!這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歡迎大家評論

小編會精心挑選留言

▋作者:鄒維榮、陳俊環

▋監製:鄒維榮

▋責編:韓阜業

▋編輯:亓創

長七首飛成功後,寧先舉與女友劉洋領取了結婚證,如今這個已經成家立業的“90後”小夥,以更加成熟穩健的姿態,全力投身“天舟一號”任務。

胡松林—“90後駐島第一人”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紮根海島的時間有四分之三。在旁人看來,出生於1992年的胡松林,是一個“另類”的“90後”,對繁華不屑、對遊戲“過敏”,他摯愛於0.45平方公里小島上的安詳與寧靜,這種摯愛,甚至有一點“執拗”的感覺。從2013年開始,他每年駐島時間都超過200天,2016年更是高達287天。

作為測控崗位操作手,胡松林有幸作為第一批創業者參與文昌航太發射場建設。2013年4月,胡松林護送設備設施前往南海某小島,從安裝調試到綜合校飛,時間跨度有大半年。期間,單位領導考慮讓他到後方休息一段時間,但他堅持要留在島上。

在他看來,“這麼好的學習‘黃金期’,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這一年,他在島上一待就是220多天,設備設施由一個個零部件到成系統形成戰鬥力,他沒有錯過一個環節,這也使得他對設備原理有了全面透徹的掌握。

2014年下半年,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裡,胡松林作為崗位操作手,圓滿完成了8次航太發射測控任務,組織推薦給他立功。

2015年初,胡松林時常感到自己胃部陣陣疼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在他的肝動脈上發現了良性血管瘤,長寬各有3公分,醫生建議保守治療。單位領導考慮到讓他上島存在一定隱患,要求他多在後方參與支持性工作,但他毅然婉拒。

去年,文昌航太發射場長七、長五兩型火箭首飛,胡松林把藥品打進背包,堅持要到一線去,戰鬥在自己的崗位上。“新火箭首飛是大事,是要載入史冊的,哪怕倒在崗位上,我也不能錯過。”首飛成功的時候,他最是感到滿足。

聽說“天舟一號”要給“天宮二號”送快遞,胡松林哪裡坐得住,他又打起背包,義無反顧地奔向了茫茫南海。

青春的年紀未及而立,年輕的臉龐略顯稚氣,但絲毫不能掩蓋這群“90後”科技工作者“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忠誠、“千磨萬擊還堅韌”的執著、“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守。

探索蒼穹無止境,矢志航太競風流!這是他們共同的心聲。

歡迎大家評論

小編會精心挑選留言

▋作者:鄒維榮、陳俊環

▋監製:鄒維榮

▋責編:韓阜業

▋編輯:亓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