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特朗普的政策到底能走多遠?

黃衛挺

特朗普註定會在世界歷史上留下一筆, 這不僅因為他是美國總統, 更因為他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國總統。 從特朗普參加競選開始, 很多美國媒體就用偏執、幼稚、古怪、自大等讓人不悅的詞彙來形容這位美國總統, 但也曾有過樂觀的想像, 認為上任後的特朗普會走向總統的正軌。 然而, 特朗普上任後的一系列舉動似乎擊碎了這種樂觀, 正如很多美國人所評論的, 特朗普不僅對三權分立下的其他權力表現出了“極大的不屑”, 也與媒體, 這個長期被視為第四權力部門發生了各種口水大戰。

對於美國以外的人來說, 這不僅是看一場熱鬧, 更是分析特朗普的現實案例。 作為目前的唯一超級大國, 美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球, 美國的對外政策更具有相對占優的主導權。 全球都在揣測, 這位在美國國內已經引發巨大爭議, 甚至是抗爭的美國總統, 將會以何種方式執行他的“美國優先”。 從啟動美墨邊境隔離牆修建計畫, 到拋出“禁穆令”, 再到巴以問題上棄守“兩國方案”, 凡此種種, 正如新華社所言, “不走套路、不守章法的特朗普在外交領域屢次掀起波瀾”, 也引發了很多國家擔心。

那麼,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位美國總統?毫無疑問的一點是, 特朗普在美國是有民意基礎的, 不管反對特朗普的理由有多少,

他的確代表了一種思潮, 甚至是社會情緒!否則, 他上不了台。 當然, 有人會說, 自從特朗普上臺後, 很多美國民眾都後悔了, 民意支持率也下來了。 但最近的幾任美國總統, 哪個不是上臺後民意支持率就下滑的?所以, 還是讓我們把視角轉向真正關鍵的問題, 即特朗普和他的政策到底能走多遠?

從特朗普本人來看, 不可否認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將生意做到了全球不同地方。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 當特朗普把這種商人的本性嫁接到美國的國家政治上, “美國優先”就成為他的國家利益觀和執政目標。 特朗普在2月28日的第一場國會演講中提到, “我的工作不是代表世界, 我只代表美國”, 這是美國優先的具體化, 但也引發了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美國的那些所謂盟友,

長期以來這些國家讓渡部分主權以換取美國的軍事“庇護”, 特朗普的“我只代表美國”讓他們懷疑美國是否還可以依靠, 而這或許會引發新一輪的國際安全秩序調整;二是那些長期指責美國充當“世界員警”的國家, 美國不代表世界並不意味著美國的全球戰略收縮, 他們更擔心美國從“世界員警”變成“世界無賴”, 通過打破慣例和規則在美國以外的地方“搗蛋”。 這些擔心不無道理, 面對種種不確定性和憂慮, 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其他地方亂了, 美國也好不了。

與這些憂慮相對的是, 特朗普或許也在學習做一名美國總統。 有美國媒體指出, 沒有人天生就能當好總統, 他們要在工作中學著成為總統,

只是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 作為商人出生的特朗普, 尤其是憑藉其沉淪商海數十年的成功經驗, 我們或許不應該太懷疑他的學習和應對能力。 但也需要注意到, 他還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 思想這種東西也最難說。 或許特朗普更多的是在學, 怎麼用看上去更容易被各方接受的辦法實現他的“美國優先”目標。

當然, 最為重要的還是要從美國的制度設計看特朗普。 必須認識到, 特朗普的政策不是他個人的政策, 而是美國總統的政策。 特朗普要想推行他的政策, 需要獲得其他方面的認可和配合, 不同權力之間的博弈和制衡是美國制度給特朗普下的“緊箍咒”。 在當前美國精英階層與底層民眾間出現巨大意識和利益鴻溝的情況下,

外界對這個“緊箍咒”能否順利拴住特朗普有較大疑慮。 甚至有評論認為, 美國的制度設計缺乏對特朗普的防範,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還可能放縱特朗普。 這的確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但至少目前來看, 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特朗普的人士, 對維持美國政治制度的核心價值, 估計不會有太大的分歧。 所以, 特朗普的政策到底能走多遠, 變化的民意或許是最終的考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