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黔西南:走向世界的一顆旅遊明珠

雄奇壯偉的北盤江大峽谷

4月8日, 我州與雲南巨洲傳媒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一路黔行·貴在自由”2017全國航空管道媒體黔西南州自駕采風行活動在興義拉開帷幕。

為期4天的活動中, 由《東方航空》《南方航空》《雲南鐵路》(高鐵傳媒)等航空及管道媒體, 旅遊行業指導媒體, 昆明知名自媒體, 雲南地州媒體, 專業類自駕遊媒體, 以及自駕車隊、雲南旅行社組成的采風團一路“黔”行, 遊覽了萬峰林、萬峰湖、安龍招堤、晴隆24道拐、貞豐雙乳峰等景區景點, 領略了黔西南的自然山水之美、民族風情之美和人文景觀之美。

“這裡山美水美人熱情”

美酒迎貴客

馬嶺河峽谷合影走一個

網路主播萬峰林直播

初春的萬峰林, 早已脫去清冷的外衣, 景區入口處, 萬峰林的姑娘小夥們身著民族盛裝, 手裡拿著嗩呐, 手鼓等樂器, 笑意洋溢在他們年輕的臉上, 準備迎接遠道而來的貴客。

在嘹亮的嗩呐聲中, 踩著鼓點的韻律, “一路黔行·貴在自由”采風團一行的熱情刹那間被聲聲鼓樂點燃。 他們從姑娘小夥們手中接過香甜的米酒,

一邊品嘗著美酒的香醇, 一邊附和著動聽的敬酒歌, 形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 融進了人們手中的相機鏡頭裡。

“山的那一邊有一條大溝溝, 山的那一邊我老伯在挖地, 山的那一邊煮飯冒青煙, 山的那一邊擺起了長桌宴……”這是黔西南本土歌手唱出來的歌, 歌詞樸實卻能讓人無限遐想。 “聽著這歌, 喝著這酒, 看著這山這水, 讓人都醉了。 ”雲南小蜜蜂自駕俱樂部的李雁鴻說, “山美水美人熱情, 這是到黔西南來的第一感覺。 ”

萬峰林被譽為中國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氣勢宏大壯闊, 山峰密集奇特, “眾星捧月”“六六大順”等別具一格的山峰形狀讓采風團一行歎為觀止, 攝影大咖們紛紛舉起手中的照相機, 用不同的姿勢,

從不同的角度, 將這些大自然中的奇特景觀攝入鏡頭中。 “人們常說, 西南三省是一家, 說的是山形地貌的相似, 可到了貴州, 到了萬峰林才知道, 這裡有著獨一無二, 不可複製的東西。 ”來自我愛昆明自媒體的侯永峰連聲讚歎道。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裡的神奇”

參觀安南古城

在貞豐,采風團先後到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雙乳峰、北盤江大峽谷等地采風,當地純樸的風土人情、優美的自然景觀,讓他們流連忘返。

尤其是來到雙乳峰景區時,采風團一行本來很是疲憊,可當纜車爬上觀景台,落日的餘暉灑在山峰上,人們瞬間被眼前的獨特景象吸引住了,“那是不是雙乳峰?這麼獨特”“哇,太形象了!”“真的很神奇,難以置信!”“還等什麼,再磨蹭就要錯過最美的時刻了。”他們迫不及待往自己認為最佳的觀景臺上跑,航拍飛行器盤旋上空,相機、手機齊齊上陣,自拍、他拍、集體拍,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試圖將自己融進雙乳峰,融進大自然。

東方航空雜誌的郜芳琳說:“貞豐這個地方,有山有水,還有一個非常完善一個房車旅行地,各項基礎設施都很完善,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旅遊地方。”

“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少風景,只能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裡的神奇!”來自雲南的網路主播何曼娟說,“我這兩天是帶著直播的工作來到這裡,平均觀看量都在兩萬之間,看直播的粉絲都問這麼美的地方是哪裡,我都快回答不過來了。當得知我是在黔西南以後,粉絲們表示,有機會一定要來黔西南,親身感受這裡奇山秀水、民族風情。”

“這裡積澱了濃厚的歷史文化”

遊覽晴隆縣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遺址

站在晴隆縣二十四道拐的觀景臺上,采風團一行拍攝了雄、奇、險、峻的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聽取了二十四道拐歷史及開發現狀的講解。他們認為,晴隆在抗戰歷史上是光榮的!二十四道拐建於二戰時期,是抗戰物資運送的大動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條公路見證了抗戰的光榮歷史,也是晴隆縣人民的光榮歷史的見證。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公路,而是一條有著特殊貢獻的神奇公路。”雲南巨洲傳媒有限公司的普中華說。“其實,在很多地方也有類似這種類型的公路,不過只有二十四道拐聞名世界,因為在它的背後凝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的因素,見證了那一段抗戰歷史,這是根本。”雲南巨洲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應富談道。

安龍之行對於采風團來說,不僅是一段尋美之旅,更是一段懷古之行。晚清重臣張之洞11歲時在招堤半山亭中即興作文,初展才華。從此,《半山亭記》與半山亭風雨相伴,相互映襯,成為了安龍“荷文化”中的一個亮點。

踏入安龍半山亭,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讓采風團成員們留連許久。他們聆聽張之洞的故事,賞析《半山亭記》這一佳作,觸摸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離開半山亭時,有的人仍依依不捨,小聲地反復念誦著《半山亭記》的那句“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這裡的旅遊將會走向世界”

快看,我後面的山峰像什麼?

遊覽半山亭

在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科技展覽館裡,VR體驗戶外運動的樂趣

“其實,很多地方的旅遊都發展得很早。多年前到過黔西南,當時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通過這次采風活動,感覺黔西南變化很大,特別是旅遊基礎設施與現在的旅遊業的發展很配套。這裡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更有著厚重的歷史人文,相信這裡的旅遊業將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金應富評價道。

巨洲傳媒的張嚴翔表示,“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第一次,我們以後一定會多組織‘一路前行’類似這種主題的活動,把兩個省的跨省級旅遊聯合互動起來。”

“一路黔行,貴在自由,耶!”晚飯時,采風團成員們喊起了口號,興致高昂地舉起手中的酒杯。細細回味這幾天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聽過的故事,從歡聲笑語裡,相信他們在走進黔西南的同時,黔西南也在走近他們,映入眼裡,融入心裡。

如果說以前的黔西南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大家閨秀”,那如今的黔西南已逐漸變成走向世界的一顆“旅遊明珠”!

作者:文/圖 記者 文國坤 實習記者 劉朝富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參觀安南古城

在貞豐,采風團先後到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雙乳峰、北盤江大峽谷等地采風,當地純樸的風土人情、優美的自然景觀,讓他們流連忘返。

尤其是來到雙乳峰景區時,采風團一行本來很是疲憊,可當纜車爬上觀景台,落日的餘暉灑在山峰上,人們瞬間被眼前的獨特景象吸引住了,“那是不是雙乳峰?這麼獨特”“哇,太形象了!”“真的很神奇,難以置信!”“還等什麼,再磨蹭就要錯過最美的時刻了。”他們迫不及待往自己認為最佳的觀景臺上跑,航拍飛行器盤旋上空,相機、手機齊齊上陣,自拍、他拍、集體拍,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試圖將自己融進雙乳峰,融進大自然。

東方航空雜誌的郜芳琳說:“貞豐這個地方,有山有水,還有一個非常完善一個房車旅行地,各項基礎設施都很完善,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旅遊地方。”

“走過很多地方,看過不少風景,只能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裡的神奇!”來自雲南的網路主播何曼娟說,“我這兩天是帶著直播的工作來到這裡,平均觀看量都在兩萬之間,看直播的粉絲都問這麼美的地方是哪裡,我都快回答不過來了。當得知我是在黔西南以後,粉絲們表示,有機會一定要來黔西南,親身感受這裡奇山秀水、民族風情。”

“這裡積澱了濃厚的歷史文化”

遊覽晴隆縣二十四道拐抗戰公路遺址

站在晴隆縣二十四道拐的觀景臺上,采風團一行拍攝了雄、奇、險、峻的抗戰公路二十四道拐,聽取了二十四道拐歷史及開發現狀的講解。他們認為,晴隆在抗戰歷史上是光榮的!二十四道拐建於二戰時期,是抗戰物資運送的大動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條公路見證了抗戰的光榮歷史,也是晴隆縣人民的光榮歷史的見證。

“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公路,而是一條有著特殊貢獻的神奇公路。”雲南巨洲傳媒有限公司的普中華說。“其實,在很多地方也有類似這種類型的公路,不過只有二十四道拐聞名世界,因為在它的背後凝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的因素,見證了那一段抗戰歷史,這是根本。”雲南巨洲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應富談道。

安龍之行對於采風團來說,不僅是一段尋美之旅,更是一段懷古之行。晚清重臣張之洞11歲時在招堤半山亭中即興作文,初展才華。從此,《半山亭記》與半山亭風雨相伴,相互映襯,成為了安龍“荷文化”中的一個亮點。

踏入安龍半山亭,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讓采風團成員們留連許久。他們聆聽張之洞的故事,賞析《半山亭記》這一佳作,觸摸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在離開半山亭時,有的人仍依依不捨,小聲地反復念誦著《半山亭記》的那句“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這裡的旅遊將會走向世界”

快看,我後面的山峰像什麼?

遊覽半山亭

在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科技展覽館裡,VR體驗戶外運動的樂趣

“其實,很多地方的旅遊都發展得很早。多年前到過黔西南,當時旅遊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通過這次采風活動,感覺黔西南變化很大,特別是旅遊基礎設施與現在的旅遊業的發展很配套。這裡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更有著厚重的歷史人文,相信這裡的旅遊業將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金應富評價道。

巨洲傳媒的張嚴翔表示,“這次活動只是我們第一次,我們以後一定會多組織‘一路前行’類似這種主題的活動,把兩個省的跨省級旅遊聯合互動起來。”

“一路黔行,貴在自由,耶!”晚飯時,采風團成員們喊起了口號,興致高昂地舉起手中的酒杯。細細回味這幾天到過的地方、看過的風景、聽過的故事,從歡聲笑語裡,相信他們在走進黔西南的同時,黔西南也在走近他們,映入眼裡,融入心裡。

如果說以前的黔西南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大家閨秀”,那如今的黔西南已逐漸變成走向世界的一顆“旅遊明珠”!

作者:文/圖 記者 文國坤 實習記者 劉朝富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資訊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