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來自“滇北鎖鑰”的原生態天籟之音

對於富民縣, 大家更多的會聯想到櫻花、櫻桃、楊梅、冬桃......富民素有“滇北鎖鑰”之稱, 自古為川藏、滇北入滇中重鎮昆明之要津。 除此之外,

在離富民大概15公里的地方便是昆明市最大的苗族村寨——小水井苗族村。

關於小水井苗族村, 估計大部分人還有點陌生。 這個在海拔2350米的偏遠村莊, 依舊保持著茅草房、人畜同居、馬拉牛耕的原始生活方式, 可就這樣一個偏遠的貧困苗族村卻走上了中央台,

從苗族歌曲到英文歌《I will follow him》照樣唱響世界, 她們這份獨特的天籟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這個偏遠的村莊——小水井苗族村。

1937年, 來自澳大利亞的傳教士“郭秀峰”(中文民)到小水井傳教, 教會了當地苗族人近似美聲又不是美聲的發聲法, 也因如此合唱便在當地一直延續至今。

小水井苗族村的農民合唱團, 大概有60多位合唱隊員, 他們歌唱時的聲音沒刻意要炫耀技巧, 全都是處在一種比較放鬆、自然的的直聲歌唱狀態。 與此同時, 巧妙地將民族唱法與美聲的四聲部唱法融合在一起, 以及這來自於田間地頭最純淨的情感, 真正讓聽眾領略了來自“滇北鎖鑰”的原生態天籟之音。

在這樣一個遠離塵世的貧困苗族村寨, 小水井的村民在精神上卻是無比富足的。 每次外出演出, 演出者必然會有一定的補助, 可並非每個村民每次演出都能去, 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 村民們一點怨言都沒有, 更不會心存嫉妒。 近幾年, 小水井合唱團通過上中央台、參加青歌賽等, 可謂是被眾人所知, 但當地村民依然素樸且單純。 再回過頭想想, 的確如此, 唯有內心平和才能唱出原生態天籟之音。

即將建成的黎陽時代廣場, 為富民首個融合“新零售”體驗式商業模式的情景式購物廣場, 黎陽時代廣場作為“天籟之音”小水井合唱表演駐場演出地, 除了將承載城市市政廣場的功能外, 更是凝聚文化藝術的市民生活高地。

唐工坊-創客聯盟致力於構建“共用經濟”發展平臺, 以“雙創”理念培育雲南本土的原創藝術和優質資源, 實現與一線城市的文化、科技產業互動交流, 打造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開放、共用、可協同持續發展的創客聯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