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互聯網的起源——從古巴導彈危機到互聯網誕生

互聯網的思想萌芽於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當時蘇聯在離美國一水之隔的島國古巴部署了彈道導彈, 美國感覺芒刺在背, 欲除之而後快。 美國以發動核戰爭威脅, 要求蘇聯撤出導彈。 雙方發生了緊張對峙、激烈交涉的各種事件, 最終蘇聯作出讓步, 從古巴撤出了導彈, 核戰危機解除。 在此次空前嚴重的危機中, 美國國防部發現了自身一個致命弱點:美國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 如果被蘇聯核武器攻擊摧毀, 那麼所有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 美國國防部經過研究後提出了這麼一個設想:應該建立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

它由遍佈在全國的眾多軍事指揮點組成, 這些指揮點之間能夠以某種方式彼此通信聯繫, 這樣即使部分指揮點被摧毀, 其它的指揮點也能正常工作。 這就是分散式網路思想的起源, 後來的互聯網就屬於分散式網路。

古巴導彈危機中, 一架美軍偵察機掠過蘇聯貨船拍照

美國國防部組織了屬下機構高等研究計畫署的科學家們研究關於分散式網路通信的課題。 1968年, 高等研究計畫署的電腦科學家開發出了互聯網的雛形:阿帕網(ARPAnet)。 阿帕網是一個資源分享的電腦分散式網路, 將高等研究計畫署內部的電腦互相連接, 使大家能彼此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當時不同廠商生產的電腦系統互不相容, 為了讓阿帕網能與外部機構的電腦交流資訊, 1973年, 電腦科學家設計了一種電腦交流協定, 這就是現在互聯網通用的傳輸控制協定/互聯網控制協定(TCP/IP)。 自此之後, 阿帕網開始與外部機構的電腦網路互聯交流資訊, 實現了美國國防部關於分散式網路的構想。

1979年, 美國國防部把阿帕網由軍用轉為民用, 一些社會機構的內部網路也接入了阿帕網, 自此互聯網誕生成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擴展, 互聯網發展成了現在的規模。

開發阿帕網的電腦科學家團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