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歲孩子郊遊後喊頭疼 被蜱蟲叮住後腦勺

5歲的甜甜就被蜱蟲叮住了

這幾天, 她在父母的帶領下到郊外小樹林野炊, 傍晚回家時, 她感覺自己後腦勺有點痛, 父母沒特別重視。

次日傍晚, 甜甜的頭依舊疼痛, 爸爸把女兒的頭髮剝開一看, 一隻小蟲黏附在她的頭皮上。 情急之下, 甜甜的爸爸用小鑷子將蟲子夾出來, 但只夾出半截蟲體, 懷疑是蜱蟲。

第二天上午, 甜甜隨父母到長沙市中心醫院, 醫護人員用專用夾子、無菌針將蜱蟲頭部的殘留部分慢慢挑取出來。

什麼是蜱蟲?

蜱蟲是一種寄生蟲, 由於蜱蟲吸血時是將整個頭部都埋進皮肉裡, 所以當發現停留在皮膚表面的蜱時, 切勿用手直接拍打或用力撕拉、扯拽, 這樣會使蜱頭部折斷留在傷口處產生繼發性損害。 通常蜱蟲叮咬時是不痛的, 只有少數人會引起明顯過敏反應, 所以人們被叮咬時往往沒有覺察。 蜱蟲會寄生在人體任何地方,

尤其是皮膚褶皺處, 比如頭皮、耳後、頸部、腋窩、手腕、腹股溝等等, 還有些蜱蟲會附著在衣物鞋帽上。

每年的4-6月為蜱蟲出現高峰期, 為防蜱叮咬, 應注意一下幾點:

1.出遊時, 應當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 如需進入此類地區,

建議給孩子和自己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沒有蜱蟲的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儘量光滑, 這樣蜱不易粘附;不要穿涼鞋。

2. 為防止被蜱蟲叮咬, 在外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裸露的皮膚可塗抹驅避劑, 如避蚊胺(DEET, 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 可維持數小時有效。 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氯菊酯)浸泡或噴灑, 或塗抹含避蚊胺的驅避劑。

3.刺蝟、狗、鼠、蛇、鳥類等動物由於其活動特點造成容易被蜱寄生於體表, 不要撿拾或接近這些體表自然攜帶蜱的動物。 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 除個人要做好個人防護, 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防止這些動物由野外攜帶蜱進入家居環境。

正確拔除蜱的方法:用尖頭鑷子, 鑷子尖儘量靠近皮膚, 然後緊緊夾住蜱頭部或靠近頭部的地方, 緩慢用力, 不要扭轉或猛拉, 不然蜱的頭部就留著身體上了。

如果不慎皮膚接觸蜱, 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 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小麼碎碎念:近年來, 全國多地發生“蜱蟲咬人致死事件”。 這種小而噁心的蟲子廣泛存在于山區、森林和草叢等茂密植物地區。 它“咬人”後輕易不換地方, 吸血的時間很長。 致人死亡的是蜱蟲體內攜帶並通過叮咬傳播給人類的致病性微生物。 蜱蟲的危害使父母們感到恐慌, 生怕孩子會受其傷害。 因此, 讓寶寶遠離蜱蟲, 父母一定要謹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