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日媒看中國共用單車迅猛擴張:初創企業是“超高速車道”

日媒稱, 如果把中國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話, 那就是超高速車道與超低速車道的一種並存。 國有企業制定的長期改革目標看起來像是超低速車道。 一方面, 以創業熱潮為背景, 城市地區人們的生活正在迅猛變化, 這可以看作是超高速車道。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18日發表文章稱, 最近到中國出差的外籍人士應該不難感受到這種變化。 一出機場就會發現, 街上到處都停放著橘色或黃色的自行車。 這是1年前完全看不到的情景。 街頭的這些自行車是可以通過智慧手機APP利用的共用單車, 費用基本為“半小時1元”等。

這類共用單車因“可以隨騎隨停”、“無需擔心被盜”、“既有利於健康又環保”等理由而迅速普及, 據稱單單上海就已經投放了十幾萬輛。

很多在華日本人感覺“比日本方便得多”的服務不在少數。 除了共用單車外, 還有利用智慧手機的電子支付、送餐及打車服務等, 這些只要用過一次就欲罷不能的服務在過去1至2年迅速增加。 這些服務全部是在超高速車道激烈競爭的企業提供的。

新的創意和服務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普及的背後, 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極具中國特色的三項“機制”在發揮作用。 作為第一個中國式機制大致經歷三步:(1)看到其他公司成功的話毫不猶豫地涉足;(2)價格隨著過度競爭降低;(3)服務普及擴大。

以共用單車為例來看一下。

例如, 較早推出共用單車業務的“摩拜單車”從2016年4月開始在上海提供服務。 之後僅一年時間, 上海至少有7家企業涉足了共用單車業務。 商業模式基本相同, 自然就變成了“價格”競爭。 半小時1元的收費降到了0.5元、0.1元, 最近又接連推出了“免費一周”等宣傳活動。 如果各公司爭相投放自行車, 費用也降低的話, 就會作為很有魅力的服務快速普及。

當然, 所有公司都在虧損。 既然如此這些企業為什麼還硬著頭皮往裡鑽呢?原因很簡單, 各公司重視的不是通過主業盈利的營業現金流(現金收支), 而是在尋找四處漂流的投資資金。

在中國, 2016年初創企業募集的資金達到2364億元, 1年實際增長了70%。

文章稱, 初創企業吸收的資金多的話,

盡職調查(業務前景和資產評估)當然就變成了走形式。 商務模式毫無特點, 只是一味模仿成功案例的企業也能募集到資金。 各企業還在打著如意算盤, 認為即使後涉足的企業在競爭中失利, 只要把資產出售給競爭的“贏家”就能回本。

第三個機制或許是對“失敗”的思考方式。 大體來說, 日本為了防止失敗和事故, 會過度謹慎地提前研究規定和對策。 美國的思考方式是, 雖然一定程度的失敗不可避免, 但為了防止損失增大, 會提前採取對策, 也就是考慮“故障安全原則”。 而中國是服務先行型, 規定往往要滯後一段時間才會逐漸跟上。

共用單車也是如此。 隨著新企業紛紛涉足, 共用單車數量猛增, 街頭大量出現的自行車對步行和交通構成阻礙,

自行車被扔到河裡等行為已經成為社會問題。 原因是相關法規不完善。 不過, 一旦發生問題, 行政解決問題的速度之快和強硬程度也是日本無法想像的。 上海市2017年在加強自行車停車位相關規定的同時, 還強制撤除了4000輛違法停放的自行車。 另外, 不但禁止投放新的自行車, 為了方便提供服務的企業掌握自行車的位置, 還規定所有共用單車必須配備全球定位系統(GPS)。

企業方面也表示, “後期加強相關規定在預料之中”, 立即開始採取對策。 率先提供服務的摩拜單車大量雇用了自行車“整理員”, 展開了在深夜等將路上散亂停放的自行車一個不落地擺放整齊的人海戰術。 該公司的自行車一開始就內置GPS,

掌握所在位置沒有問題。 最近, 清晨大量共用單車整齊停放的場景也越來越多。

摩拜單車高管的話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說, “便利的新服務肯定會出現問題。 就像菜刀也是一樣, 雖然為很多人做飯提供了幫助, 但也會成為武器。 較之於把小問題放大扼殺新服務, 發生問題後制定對策才更有助於社會進步”。

文章慨歎稱, “超高速車道與超低速車道”並存有時會造成混亂, 不過從全都是“中低速車道”的日本來看, 這同樣也充滿魅力。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銀河大街,共用單車整齊有序地停放在共用單車推薦停車點。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銀河大街,共用單車整齊有序地停放在共用單車推薦停車點。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