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陸海空全面換代:退役兵器賣給中小國家,新裝備賣給俄羅斯

韓國媒體日前發表文章稱, 中國三軍進入到了全面換裝時期。 退役下來的舊武器, 通過升級後將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這期間, 中國還將全力推銷各式新武器。


中國將大量出售退役武器

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期間, 中國通過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 曾一度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軍售大國。 與此同時, 中國得益於其裝備與俄制裝備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漫長的冷戰期間,

也曾創下了不俗的外銷業績。 但隨著冷戰的結束, 以及世界各國對裝備性能的要求逐漸提高, 中國已經越來越難以取得外銷訂單, 自己反而還成為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武器進口大國。

進入新世紀初至今, 中國在新式武器的研發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陸海空三軍各型裝備先後定型服役, 而且很多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這為中國三軍全面換裝打下了基礎。

韓國媒體稱, 一直以來, 大國退役裝備的外銷儘管不為人們重視, 但發展卻一直相對穩定。 此外, 退役裝備外銷所帶來的政治影響也比較小。 比如, 美國就向很多國家和地區轉手了大量退役裝備。

隨著中國舊裝備的大退役, 未來, 中國也會將退役裝備作為軍售外銷的發展重點之一。

當然, 相比之下, 中國軍售的核心還是各種新裝備, 出售退役裝備只能作為一種補充。 但後者的意義更重大, 因為通過向第三世界國家出售經過技術改裝、升級的退役裝備, 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軍售地位, 使熱點地區的軍力平衡向有利中國的方向轉化。

退役裝備先升級再出口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 所謂退役裝備的出口, 絕不是簡單的將退役裝備用於軍售, 而是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 對退役裝備進行不同形式與等級的技術升級後, 再進行出口。

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在秘魯的坦克競標中, 擊敗中國坦克的烏克蘭“提夫-2”坦克。 該型坦克實際上就是老舊的T-55坦克的烏克蘭升級版。 不僅裝備了125毫米坦克炮, 還裝備了功率更高的新型發動機與性能更強大的火控系統。 與之相比, 中國陸軍中可供升級的59式坦克數量極為眾多。

在空軍中, 大量面臨退役, 但仍有性能潛力可挖的殲-7與殲-8戰機, 若經類似以色列對印度米格-21戰機, 與對土耳其F-4戰機的那種升級,

使其具備有限的超視距空戰與綜合作戰能力, 在國際中低端戰機市場上, 也可以具備相當強的競爭力。

在海軍方面, 隨著以052D驅逐艦與054A護衛艦為代表的新型戰艦的大量服役, 數量眾多的“旅大”級驅逐艦與“江衛”、“江湖”級護衛艦即將退役。 此類戰艦經過適當技術升級後, 完全能達到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外貿型護衛艦的水準, 屆時也將成為第三世界海軍的搶手貨。 因此, 現階段中國無疑擁有大量的退役三軍裝備適合出口。

按照一般觀點, 在軍售中, 退役裝備似乎沒有全新裝備賺錢。 但先進性與敏感性以及造價更低的退役裝備, 在幾乎所有情況下, 均能發揮出全新裝備的全部功能。 因此退役裝備能夠相對容易地出售到更廣的地區, 包括敏感地區。由此不難看出,出售退役裝備與正在進行和平崛起的中國並不矛盾,甚至可能成為後者發展的重要助力。

可大膽向這些國家轉售退役裝備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從中國獲得的裝備外銷訂單中不難發現,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向巴基斯坦出口的F-22P型導彈護衛艦。而這筆軍售,是在巴基斯坦面對來自印度海軍的巨大壓力下做出的。對於軍費有限的巴基斯坦而言,能夠一次簽訂4艘護衛艦的訂單已經不易。但如果中國提供的是經過大幅技術升級的“江衛”-2型導彈護衛艦(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護衛艦正是在“江衛”-2型護衛艦上升級而來),巴基斯坦的訂購數量很可能超過6艘。儘管在出口金額上可能並無太大變化,但無疑為中國軍備出口贏得了更大的突破。

與之相應,之前裝備過中國戰艦,或類似“科林斯”級驅逐艦一類老式蘇俄戰艦的國家,無疑將紛紛採購艦況好得多的中國退役戰艦,或採購中國技術,對本國老舊戰艦進行升級翻修。而這類軍售,在類似美俄等資深軍售國家的軍售中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而對全新成品裝備尚不具備全面競爭力的中國,退役裝備的軍售,或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主導中國軍售。

據美媒透露,美國計畫退役全部9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在這些戰艦還未開始退役時,部分就被印度訂購了。儘管這筆交易還未開始,但美國拉攏印度遏制中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反觀中國,坐擁大量性能尚佳的退役艦艇,如果將其中一部分進行武裝升級,出口到中東、半島、南美等地區,這樣對“美國團隊”的威懾無疑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相比全新裝備,退役裝備可在限制相對較低的環境下大量出售到世界熱點地區,對伸張中國的國際利益幫助極大。

陸海空新裝備均可賣向俄羅斯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更給力的新裝備。韓國媒體稱,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俄羅斯作為世界傳統的軍售大國,近年來卻逐漸轉向對外軍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法國訂購了“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因干擾而未成功)與從以色列採購了無人機。但相比之下,與俄制裝備存在千絲萬縷聯繫的中國裝備,可使俄羅斯在最大限度保有本國裝備研發的基礎上,對本國已顯陳舊的三軍準備體系進行更新。

海軍方面:已經大量裝備的“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對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其裝備的類似美制MK-41型熱發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範圍內極少數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而需要注意的是,裝備該系統的導彈,卻是脫胎於俄制SA-N-7的“海紅旗”-16艦空導彈。而作為首款成功裝備SA-N-7艦空導彈的戰艦,俄制“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在其裝備之初便提出了垂直發射系統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受制於軍費和技術的限制,俄羅斯一直未能發展成熟,現在採用的仍是陳舊的冷發射模式。

時至今日,俄羅斯海軍裝備的艦載防空系統,不是笨重的“裡夫”系統,就是發射效率很低的單臂的“牛虻”系統。因此,俄羅斯進口中國的熱發射系統,不僅能延續現有的彈藥體系,也能將戰艦的整體作戰性能提升到與西方同類戰艦接近的水準。

陸軍方面: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在誕生之初,就被認為是俄制T-72坦克的升級版。關於這兩種坦克是否存在血緣關係,這裡暫不予以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99式主戰坦克確實採用了一些俄制坦克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制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與自動裝彈機。但除此之外,中俄兩國主戰坦克的相似之處,似乎也僅限於外觀了。

中國國產主戰坦克發展的加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技術的整體發展來看,中國坦克實際上是成功整合東西方坦克技術的成果。儘管日後俄羅斯直接引進中國坦克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引進如坦克炮、火控系統等關鍵的子系統,在短期內即可大幅提升現役裝備的技術水準。而從長期來看,通過研究中國的坦克發展,也能找到正確對待外來技術的尺度。

空軍方面: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認為中國戰鬥機技術水準已經全面超越俄羅斯,確實為時尚早。但通過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高速發展,中國在各項關鍵技術上,已經獲得了較大發展,比俄羅斯的產品更先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就該型雷達的發展歷程來看,俄羅斯與日本是最先掌握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日本不僅將該技術實用化,還轉讓美國,成為美制F-22戰機裝備的AN/APG-77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但俄羅斯已列裝的各型機載相控陣雷達均為無源模式。相比之下,中國已經在多款戰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上取得了突破(比如已經裝備殲-10B與殲-20)。因此,俄羅斯可以通過引進或聯合研發的模式,獲得中國的先進技術。

儘管採用這種合作方式,俄羅斯將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但面對本國裝備的嚴重老化的窘境,與交情更深,技術特點、水準更加接近的中國進行合作,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另外,中國無人機無疑是俄羅斯空軍最感興趣的裝備。

包括敏感地區。由此不難看出,出售退役裝備與正在進行和平崛起的中國並不矛盾,甚至可能成為後者發展的重要助力。

可大膽向這些國家轉售退役裝備

回顧過去一段時間,從中國獲得的裝備外銷訂單中不難發現,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向巴基斯坦出口的F-22P型導彈護衛艦。而這筆軍售,是在巴基斯坦面對來自印度海軍的巨大壓力下做出的。對於軍費有限的巴基斯坦而言,能夠一次簽訂4艘護衛艦的訂單已經不易。但如果中國提供的是經過大幅技術升級的“江衛”-2型導彈護衛艦(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護衛艦正是在“江衛”-2型護衛艦上升級而來),巴基斯坦的訂購數量很可能超過6艘。儘管在出口金額上可能並無太大變化,但無疑為中國軍備出口贏得了更大的突破。

與之相應,之前裝備過中國戰艦,或類似“科林斯”級驅逐艦一類老式蘇俄戰艦的國家,無疑將紛紛採購艦況好得多的中國退役戰艦,或採購中國技術,對本國老舊戰艦進行升級翻修。而這類軍售,在類似美俄等資深軍售國家的軍售中所占比例是相當大的。而對全新成品裝備尚不具備全面競爭力的中國,退役裝備的軍售,或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主導中國軍售。

據美媒透露,美國計畫退役全部9艘“提康得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在這些戰艦還未開始退役時,部分就被印度訂購了。儘管這筆交易還未開始,但美國拉攏印度遏制中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反觀中國,坐擁大量性能尚佳的退役艦艇,如果將其中一部分進行武裝升級,出口到中東、半島、南美等地區,這樣對“美國團隊”的威懾無疑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相比全新裝備,退役裝備可在限制相對較低的環境下大量出售到世界熱點地區,對伸張中國的國際利益幫助極大。

陸海空新裝備均可賣向俄羅斯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更給力的新裝備。韓國媒體稱,對於任何國家而言,過度依賴進口裝備都是不可取的。但俄羅斯在本國裝備研發嚴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進口裝備將不可避免。而中國裝備不僅性能先進,且與俄制裝備存在諸多技術淵源,若俄羅斯從中國訂購裝備,將可避免大多數進口裝備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俄羅斯作為世界傳統的軍售大國,近年來卻逐漸轉向對外軍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從法國訂購了“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因干擾而未成功)與從以色列採購了無人機。但相比之下,與俄制裝備存在千絲萬縷聯繫的中國裝備,可使俄羅斯在最大限度保有本國裝備研發的基礎上,對本國已顯陳舊的三軍準備體系進行更新。

海軍方面:已經大量裝備的“中華神盾”導彈驅逐艦對中國海軍而言,是一個劃時代的成就。其裝備的類似美制MK-41型熱發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使中國成為世界範圍內極少數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而需要注意的是,裝備該系統的導彈,卻是脫胎於俄制SA-N-7的“海紅旗”-16艦空導彈。而作為首款成功裝備SA-N-7艦空導彈的戰艦,俄制“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在其裝備之初便提出了垂直發射系統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受制於軍費和技術的限制,俄羅斯一直未能發展成熟,現在採用的仍是陳舊的冷發射模式。

時至今日,俄羅斯海軍裝備的艦載防空系統,不是笨重的“裡夫”系統,就是發射效率很低的單臂的“牛虻”系統。因此,俄羅斯進口中國的熱發射系統,不僅能延續現有的彈藥體系,也能將戰艦的整體作戰性能提升到與西方同類戰艦接近的水準。

陸軍方面:中國的99式主戰坦克在誕生之初,就被認為是俄制T-72坦克的升級版。關於這兩種坦克是否存在血緣關係,這裡暫不予以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99式主戰坦克確實採用了一些俄制坦克技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俄制125毫米滑膛坦克炮與自動裝彈機。但除此之外,中俄兩國主戰坦克的相似之處,似乎也僅限於外觀了。

中國國產主戰坦克發展的加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從技術的整體發展來看,中國坦克實際上是成功整合東西方坦克技術的成果。儘管日後俄羅斯直接引進中國坦克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引進如坦克炮、火控系統等關鍵的子系統,在短期內即可大幅提升現役裝備的技術水準。而從長期來看,通過研究中國的坦克發展,也能找到正確對待外來技術的尺度。

空軍方面: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認為中國戰鬥機技術水準已經全面超越俄羅斯,確實為時尚早。但通過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高速發展,中國在各項關鍵技術上,已經獲得了較大發展,比俄羅斯的產品更先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機載相控陣雷達。儘管就該型雷達的發展歷程來看,俄羅斯與日本是最先掌握相控陣雷達技術的國家。日本不僅將該技術實用化,還轉讓美國,成為美制F-22戰機裝備的AN/APG-77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原型。但俄羅斯已列裝的各型機載相控陣雷達均為無源模式。相比之下,中國已經在多款戰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上取得了突破(比如已經裝備殲-10B與殲-20)。因此,俄羅斯可以通過引進或聯合研發的模式,獲得中國的先進技術。

儘管採用這種合作方式,俄羅斯將處於相對被動的位置,但面對本國裝備的嚴重老化的窘境,與交情更深,技術特點、水準更加接近的中國進行合作,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另外,中國無人機無疑是俄羅斯空軍最感興趣的裝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