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險業創新發展新引擎:全球首個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2017年4月18日, 武漢大學、中國保險學會、湖北省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發展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漢聯合發佈基於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畫專案的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及應用正式上線運行, 同時啟動100萬台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終端應用示範推廣, 這標誌著國內首次將北斗高精度感知與智慧聯網技術應用于車險和交管領域, 將成為保險業創新發展新引擎, 為保險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經南介紹,

即時判北斗高精度“互聯網+警保聯動”智慧系統, 是由武漢大學、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保險學會、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 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畫“協同精密定位技術”專案、中國保險學會重大專項“基於高精度北斗感知與智慧聯網技術的車輛保險UBI應用”及湖北省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示範等一批產學研重大項目等支撐下所取得的協同創新重大成果。

此次發佈的北斗產學研創新重大成果, 有全球首個集成北斗/GNSS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全球首個車道級(亞米級)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網聯車載後視鏡和行駛記錄儀終端及UBI北斗高精度智慧車險終端;全國首個集成大規模車道級高精度數位地圖的車聯網系統,

創新融合集成亞米級北斗高精度/GNSS定位感知、多感測器組合車輛行為感知、基於車載視覺的先進輔助駕駛、時空大資料協同計算與融合處理、基於UBI體系保險精算與反欺詐建模、智慧網聯等新興資訊技術, 具有國際先進水準。

北斗高精度技術成果, 國內首次切入保險和交管領域

據介紹, 全球首個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 由交警雲平臺+保險雲平臺+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務雲平臺+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用戶端APP組成。 其開發的車險智慧網聯汽車服務雲平臺系統, 採用業務分系統與雲計算(大資料)支撐分系統分層架構模式,

由車道級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終端、車載資訊服務門戶網站、車載資訊服務坐席軟體系統、車載資訊服務支撐系統、保險大資料決策系統和多類使用者APP應用軟體組成。

其車道級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具有智慧語音控制、車道級定位、前後高清行車記錄、導航位置服務、ADAS輔助駕駛與主動安全系統、交通事故智慧識別、視頻圖像資料即時記錄傳輸、駕駛行為資料獲取、快速理賠、車載多媒體資訊娛樂服務、車輛位置即時監控、4G移動通信等功能。

手機端APP能提供車聯網移動資訊綜合服務和輔助駕駛主動安全服務訊息, 統計與評估駕車行為, 綜合顯示不安全駕駛因素,

及時糾正車主的不良駕駛習慣, 全面提高駕駛安全性。

通過裝車使用的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及移動通信和互聯網路, 可與雲後臺客戶服務中心進行相關資訊資料的雙向接收與傳送, 給用戶提供駕駛所必需的主動安全和車聯網資訊服務, 給保險理賠提供現場還原與資料模型分析服務, 給公安交管部門提供基於高精度北斗衛星定位和視頻圖像交通違法行為的取證服務。

從而可實現車主用戶線上遠端報案, 交警可線上遠端可遠端線上查勘定責快處理, 同時將電子事故責任認定書及即時現場視頻圖像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全時空資訊資料推送到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同步可遠端線上接收查勘並審核相關即時現場高清視頻圖像資訊,

公平公正快速定損理賠, 實現警保聯動線上同步審核的一站式全流程處理服務, 從而全面提升事故處理和車險理賠效率, 同時避免由於事故現場撤除不及時引發的交通擁堵和二次事故。 從而助力交警和保險遠端事故處理模式升級, 全面提升車險理賠效率, 實現理賠新模式。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增量市場, 道路交通事故率及車險理賠率與日俱增

汽車保險是財產險的一種, 簡稱車險, 是指對機動車輛由於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負賠償責任的一種商業保險。

車險已成為財產險中最重要和車主必買的險種, 汽車保有量是車險業務的重要來源。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

隨著群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汽車剛性需求保持旺盛,汽車保有量保持迅猛增長趨勢,2016年新註冊登記的汽車達2752萬輛,保有量淨增2212萬輛,均為歷史最高水準,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增量市場。

全國有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18個城市超2百萬輛,6個城市超300萬輛。

中國保監會統計資料,2016年全行業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834.55億元,同比增長10.25%。

有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3億輛,車險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車險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車險業已經連續三年處於承保微利狀態,2016年車險行業將略有盈利。其利潤貢獻度與其保費占比嚴重不匹配,直接影響到整體財險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僅就行業公佈的資料來看,東部某保險大省,2016年34家經營車險的公司,除了人保、太平洋、平安前三家大公司實現車險盈利外,31家中小公司,僅10家實現盈利。而虧損的21家中小公司,平均綜合費用率達到45%。

有分析家指出,基於市場機制下的商業車險改革費率改革正在全國鋪開深化及市場競爭行為的不確定性,使得行業盈利水準更加脆弱,預計2017將在盈虧臨界點邊緣波動,很可能步入虧損週期。

與此同時,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導致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進而也導致車險理賠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車險行業還存在理賠服務方式落後、車險費率厘定不合理、賠付率高、騙賠欺詐案頻發等諸多痛點和問題,現有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僅就交通事故處理過程中的現狀來說,如輕微交通事故若及時撤離,保險企業很難掌握事故的第一現場情況,但未及時撤離則導致交通癱瘓。其次對於適用偏遠地點出警難度大;交通事故頻發警力不足,適用自行協商或簡易處理的交通事故需要到快速理賠點處理等待時間長;單方事故需要交警證明,手續較為繁瑣。三是從保險企業各項成本控制來說,第一現場查勘成本高,效率低;道德風險過高,假賠欺詐案頻發,四是從車險的後市場服務來說,整體保險服務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在保險定價方面,我國長期缺乏駕駛人員駕駛行為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六是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十分迅速,線上保險資料管理技術規範遠落後於發展需求。

“北斗高精度+保險”警保聯動創新應用,助力商業車險改革與創新

2016年7月1日,中國保監會決定將商業車險改革試點推廣到全國範圍,使得車險行業從單純價格競爭轉向全面服務競爭的新階段。充分運用物聯網、大資料、車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圍繞風險識別、精准定價和產品及服務創新,將業務流程的再造與新技術高度整合,最大化降低理賠和管理成本,重構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滿足互聯網時代客戶體驗,成為保險行業的迫切需求。

我國在“十三五”期間將建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高精度全球服務能力;同時全力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北斗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對物聯網、車聯網、車聯網保險等起著基礎支撐作用。

據介紹,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是即時判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及應用產學研重大成果項目實施產業化和市場推廣主體,是一家專注基於北斗高精度時空資訊車聯網和汽車保險大資料服務提供者。

另獲悉,產學研專案主體單位參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衛星定位技術取證規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技術取證規範》等標準規範的實施及北斗高精度定位取證技術實驗平臺的建設。

同時,在中國保險學會、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科學管理研究所等單位的支援下,產學研專案主體單位起草完成《智慧網聯車載後視鏡終端》、《智慧網聯車載系統保險資料》企業標準,填補我國還沒有北斗高精度智慧車載系統資料用於保險領域標準的空白,為北斗高精度定位資料合法性及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的證據效力提供了保障和依據。

目前,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被公安部交通科學管理研究所認定為國內首個公安交管車載視頻記錄取證設備,並通過國家道路安全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和公安部交通安全產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合格檢測;並榮獲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新產品成果銀獎。

據瞭解,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從去年始已在湖北、浙江、江蘇等地財險公司得到批量成功試用。

此次上線的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可以改變交通事故後處理現狀,車主無需在原地長時間等待交警和保險人員前來勘查,僅需通過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將即時記錄的事故車輛現場高清視頻圖像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車輛行駛軌跡資料,自動上傳交管和車險公司雲平臺,實現事故現場資料保全還原現場;交警和保險人員可基於事故過程高清視頻、北斗高精度定位行駛軌跡、事故現場圖片等即時資料還原事故現場,線上完成定責快處理及快定損理賠的警保聯動服務,車主通過智慧手機端APP接收車險定責定損理賠處理結果。

同時,如同飛機“黑匣子”透過事故過程視頻、高精北斗定位行駛軌跡、事故現場圖片等即時資料的存儲,可還原事故現場,保險公司可有效識別管控理賠欺詐風險,最大化降低車險理賠和管理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在車險行業的推廣應用,將觸發車險管理技術的深度轉型升級,將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車輛保險欺詐和保險理賠成本控制的痛點。

據測算,按照10萬台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系統終端承保汽車裝車使用,可將車險賠付支出下降8%;接報案查勘成本等間接理賠費用下降1-2%,實現車險保費增量收入3.5億。

以保險行業和公安交管應用需求為引領,加速推動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技術成果產業化

在此次北斗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成果發佈會上,武漢大學、賽伯樂綠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約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產業化實施推廣戰略投資合作框架協定,賽伯樂綠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0億元產業化建設和應用推廣資金,重點以保險行業和公安交管應用需求為引領,開展100萬台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終端機規模化應用,打造國家級北斗高精度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為我國商業車險改革與北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劉經南院士指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實現“互聯網+”行動計畫的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互聯網+天基資訊”在保險、交管和智慧交通領域的應用也是北斗產業化面臨的重要任務。

他認為,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創新“北斗高精度+保險”應用模式,將為建立新型基於使用的UBI車輛保險精算模型與服務平臺和實施推廣,根據不同目標市場需求設計UBI車險產品,提供了全新的可能;為多樣化的市場所服務,並可能引發“車險革命”。同時,車險領域也將成為北斗高精度系統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金礦”,一旦車險應用市場釋放,其北斗高精度車載終端將是千萬至上億級別。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3.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3.1億人。

隨著群眾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汽車剛性需求保持旺盛,汽車保有量保持迅猛增長趨勢,2016年新註冊登記的汽車達2752萬輛,保有量淨增2212萬輛,均為歷史最高水準,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增量市場。

全國有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18個城市超2百萬輛,6個城市超300萬輛。

中國保監會統計資料,2016年全行業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834.55億元,同比增長10.25%。

有機構預測,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3億輛,車險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車險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車險業已經連續三年處於承保微利狀態,2016年車險行業將略有盈利。其利潤貢獻度與其保費占比嚴重不匹配,直接影響到整體財險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僅就行業公佈的資料來看,東部某保險大省,2016年34家經營車險的公司,除了人保、太平洋、平安前三家大公司實現車險盈利外,31家中小公司,僅10家實現盈利。而虧損的21家中小公司,平均綜合費用率達到45%。

有分析家指出,基於市場機制下的商業車險改革費率改革正在全國鋪開深化及市場競爭行為的不確定性,使得行業盈利水準更加脆弱,預計2017將在盈虧臨界點邊緣波動,很可能步入虧損週期。

與此同時,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導致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進而也導致車險理賠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車險行業還存在理賠服務方式落後、車險費率厘定不合理、賠付率高、騙賠欺詐案頻發等諸多痛點和問題,現有盈利模式面臨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僅就交通事故處理過程中的現狀來說,如輕微交通事故若及時撤離,保險企業很難掌握事故的第一現場情況,但未及時撤離則導致交通癱瘓。其次對於適用偏遠地點出警難度大;交通事故頻發警力不足,適用自行協商或簡易處理的交通事故需要到快速理賠點處理等待時間長;單方事故需要交警證明,手續較為繁瑣。三是從保險企業各項成本控制來說,第一現場查勘成本高,效率低;道德風險過高,假賠欺詐案頻發,四是從車險的後市場服務來說,整體保險服務水準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在保險定價方面,我國長期缺乏駕駛人員駕駛行為資料的採集與分析。六是我國互聯網+保險發展十分迅速,線上保險資料管理技術規範遠落後於發展需求。

“北斗高精度+保險”警保聯動創新應用,助力商業車險改革與創新

2016年7月1日,中國保監會決定將商業車險改革試點推廣到全國範圍,使得車險行業從單純價格競爭轉向全面服務競爭的新階段。充分運用物聯網、大資料、車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圍繞風險識別、精准定價和產品及服務創新,將業務流程的再造與新技術高度整合,最大化降低理賠和管理成本,重構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滿足互聯網時代客戶體驗,成為保險行業的迫切需求。

我國在“十三五”期間將建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形成高精度全球服務能力;同時全力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北斗衛星定位與導航技術,對物聯網、車聯網、車聯網保險等起著基礎支撐作用。

據介紹,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是即時判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及應用產學研重大成果項目實施產業化和市場推廣主體,是一家專注基於北斗高精度時空資訊車聯網和汽車保險大資料服務提供者。

另獲悉,產學研專案主體單位參與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衛星定位技術取證規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圖像技術取證規範》等標準規範的實施及北斗高精度定位取證技術實驗平臺的建設。

同時,在中國保險學會、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科學管理研究所等單位的支援下,產學研專案主體單位起草完成《智慧網聯車載後視鏡終端》、《智慧網聯車載系統保險資料》企業標準,填補我國還沒有北斗高精度智慧車載系統資料用於保險領域標準的空白,為北斗高精度定位資料合法性及在交通事故處理中的證據效力提供了保障和依據。

目前,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被公安部交通科學管理研究所認定為國內首個公安交管車載視頻記錄取證設備,並通過國家道路安全產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和公安部交通安全產品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合格檢測;並榮獲2016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新技術新產品成果銀獎。

據瞭解,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從去年始已在湖北、浙江、江蘇等地財險公司得到批量成功試用。

此次上線的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可以改變交通事故後處理現狀,車主無需在原地長時間等待交警和保險人員前來勘查,僅需通過即時判北斗高精度定位智慧網聯車載終端,將即時記錄的事故車輛現場高清視頻圖像和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車輛行駛軌跡資料,自動上傳交管和車險公司雲平臺,實現事故現場資料保全還原現場;交警和保險人員可基於事故過程高清視頻、北斗高精度定位行駛軌跡、事故現場圖片等即時資料還原事故現場,線上完成定責快處理及快定損理賠的警保聯動服務,車主通過智慧手機端APP接收車險定責定損理賠處理結果。

同時,如同飛機“黑匣子”透過事故過程視頻、高精北斗定位行駛軌跡、事故現場圖片等即時資料的存儲,可還原事故現場,保險公司可有效識別管控理賠欺詐風險,最大化降低車險理賠和管理成本。

業內人士認為,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在車險行業的推廣應用,將觸發車險管理技術的深度轉型升級,將有效解決長期困擾車輛保險欺詐和保險理賠成本控制的痛點。

據測算,按照10萬台北斗高精度智慧網聯車載系統終端承保汽車裝車使用,可將車險賠付支出下降8%;接報案查勘成本等間接理賠費用下降1-2%,實現車險保費增量收入3.5億。

以保險行業和公安交管應用需求為引領,加速推動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技術成果產業化

在此次北斗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成果發佈會上,武漢大學、賽伯樂綠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六點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約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系統產業化實施推廣戰略投資合作框架協定,賽伯樂綠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入10億元產業化建設和應用推廣資金,重點以保險行業和公安交管應用需求為引領,開展100萬台即時判北斗高精度警保聯動智慧終端機規模化應用,打造國家級北斗高精度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為我國商業車險改革與北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刺激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劉經南院士指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實現“互聯網+”行動計畫的重要時空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互聯網+天基資訊”在保險、交管和智慧交通領域的應用也是北斗產業化面臨的重要任務。

他認為,利用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創新“北斗高精度+保險”應用模式,將為建立新型基於使用的UBI車輛保險精算模型與服務平臺和實施推廣,根據不同目標市場需求設計UBI車險產品,提供了全新的可能;為多樣化的市場所服務,並可能引發“車險革命”。同時,車險領域也將成為北斗高精度系統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金礦”,一旦車險應用市場釋放,其北斗高精度車載終端將是千萬至上億級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