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揚子鰐剛結束冬眠 春風喚醒崇明東灘揚子鰐

上海剛剛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冬天, 好在春風已吹暖了江水。 就在本月, 崇明東灘濕地的揚子鰐爬出了泥洞。 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目前揚子鰐剛結束冬眠。 5月起, 隨著氣溫升高, 來東灘濕地公園的遊客將有機會看到揚子鰐的蹤跡。

揚子鰐(Alligator sinensis)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 因曾廣泛分佈于我國長江流域而得名, 有時也叫做中華鱷、土龍、豬婆龍等, 目前野生個體稀少, 是我國一級保護珍稀動物, 也是全球23種鱷類中最為瀕危的種類之一。

東灘濕地揚子鰐種群恢復與棲息地改造項目是上海確認的四個極小生物種群恢復項目之一。

對化石及古籍文獻的分析表明, 上海是揚子鰐的歷史分佈區。 東灘濕地是長江流域最大的自然河川濕地, 環境條件基本符合野生揚子鰐生存繁衍的需要, 理想狀態下可容納300條以上揚子鰐。

2007年6月, 來自美國和浙江長興揚子鰐自然保護區的6條揚子鰐經過一段時間的野化訓練後, 被放歸到東灘濕地公園。 隨著這批揚子鰐在東灘濕地順利完成覓食、築巢、打洞與繁殖, 它們孵化出的子代個體也順利存活與生長發育, 種群數量逐年增多。

隨著年齡增長, 這些子代個體即將達到性成熟階段, 並將參與繁殖。 為了避免近親交配帶來的種群衰退, 2015年, 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支持下, 東灘濕地公園從安徽宣城國家級揚子鰐自然保護區再次引入6條揚子鰐,

以提高區域內揚子鰐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為了改善揚子鰐的棲息環境, 東灘濕地公園對揚子鰐二期野放區棲息地進行了一系列的適應性改造:改造地形, 為揚子鰐提供更適宜打洞的環境;種植綠化, 為揚子鰐提供隱蔽的棲息場所;放置景觀石, 為揚子鰐提供曬太陽場所, 通過日光浴來補充能量;視頻即時監控及時掌握揚子鰐動向, 安裝防逃逸圍網有效降低揚子鰐外逃遇險的概率。

通過這些改造, 東灘濕地公園的揚子鰐種群數量逐年穩步增長, 標誌著揚子鰐野化實驗以及極小種群恢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受限於基數小、自然繁殖成活率低,

種群數量增速較緩慢, 目前這裡的揚子鰐個體數量約在20多條。 不過在前幾年, 東灘濕地曾連續觀測到揚子鰐築巢產卵、野外孵化。 通常小鱷魚孵化後會有母鱷保護, 小鱷魚也是在母鱷洞穴周圍活動。 小鱷魚的誕生對於東灘揚子鰐野外種群的穩定意義重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