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傑長、李勇堅:網路安全為人民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夏傑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勇堅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截至2016年12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7.31億, 線民人數持續居全球之首;互聯網普及率為53.2%, 超過全球平均水準3.1個百分點。 互聯網在給人們生產生活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時, 也帶來了大量安全問題。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在2015年共接收境內外報告的網路安全事件126916起, 較2014年增長了125.9%。 《2016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報告》表明, 我國46.3%的網站有漏洞,

其中高危漏洞占7.1%。 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2017年3月發佈的一項線上問卷調研結果指出, 45%的企業技術高管認為網路安全問題是他們2017年工作中的最大挑戰。

網路安全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網路安全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 在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4·19’講話”)中, 總書記提出了關於網路安全的四點要求: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加快構建關鍵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 通過深入學習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互聯網的多次講話,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總書記的網路安全思想。

網路安全的根本是以人民為中心

維護網路安全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站在某些西方大國的立場, 可能是為了更大的商業利益, 也可能是為了維護一國一地的絕對網路安全。 中國則不一樣, 習近平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旗幟鮮明地指出, “網信事業要發展, 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 加快資訊化服務普及, 降低應用成本, 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資訊服務, 讓億萬人民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他又明確指出, 我們的目標, 就是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

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因此, 從根本上來講, “網路安全為人民, 網路安全靠人民”。

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網路安全的根本, 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理念一脈相承。 2014年2月, 他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表示, “我的執政理念, 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 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這一理念應用於互聯網發展, 則表現為“網路空間是億萬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 符合人民利益。 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 不符合人民利益”。 因此, 維護網路安全對守護這個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既不是出於某個商家的利益, 也不是為了維護所謂的絕對網路安全而忽略其他國家的利益,

而是必須站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 關注各類網路安全問題。 正是基於這一點, 習近平總書記還高度關注與網路安全相關的網路風險問題。 在“4·19”講話中, 他特別提出“要加快網路立法進程, 完善依法監管措施, 化解網路風險”, 並以“e租寶、中晉系案件”為例, 說明在互聯網上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重要性。

網路安全是國家安全戰略重要組成部分

由於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快速滲透, 網路安全已成為創新治國理政的堅固基石, 並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3 年11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向十八屆三中全會作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指出, “如何加強網路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

確保網路資訊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 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 在這裡, 習近平總書記將網路安全與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直接聯繫起來, 體現了他對網路安全戰略意義的高度重視。 在2014年2月中央網路安全與資訊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沒有網路安全, 就沒有國家安全”的重要論斷。 在2014年4月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 強調要構建包括資訊安全在內的各類安全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將資訊安全納入總體國家安全的戰略構想, 不僅是對網路安全理論的重要理論突破, 更是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 在之後的多次講話中, 習近平總書記對網路安全的戰略意義進行了更為全面的闡述。特別是在“4·19”講話中,他進一步指出,在資訊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安全與發展、網路安全與開放等方面關係的論斷,進一步豐富了網路安全的戰略內涵。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相輔相成,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維護網路安全並不是將網路封閉起來,而是要通過積極的開放合作,促進各方共贏,才能實現真正的網路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是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之一。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只有立足開放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互動、博弈,吸收先進技術,網路安全水準才會不斷提高。

維護網路安全是各方共同責任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發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有著各種各樣的主體。維護網路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就國內而言,需要政府、企業、線民等多方主體參與;就國際而言,需要各國之間積極合作,促進網路空間的和平與穩定。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刻的論述,形成了關於多方參與、多方治理的網路安全觀,是中國特色網路安全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線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在政府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和廣大幹部群眾,對於網路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力的舉措,從嚴防範,從實做起,並正確處理好資訊公開和網路安全的關係。在企業方面,他明確指出,“一些涉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資料,很多掌握在互聯網企業手裡,企業要保證這些資料安全。企業要重視資料安全”。如果企業在資料保護和安全上出了問題,對自己的信譽也會產生不利影響。一個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企業做得越大,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就越大,公眾對企業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辦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開網店的要防範假冒偽劣,做社交平臺的不能成為謠言擴散器,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

網路安全是網路空間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影響深遠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強調“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他向國際社會提出了五點主張:第一,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促進交流互鑒;第三,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第四,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在資訊時代,網路安全問題已然成為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正是因為強調網路空間的全球性,習近平總書記還對西方一些關於網路安全的錯誤觀點,尤其是強調一國網路絕對安全的思想進行了剖析。2014年7月,他在巴西國會的重要演講中明確指出:“在資訊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資訊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技術是網路安全的“命門”

網路一直以來都是技術高度密集之地。從網路安全的核心看,技術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對網路安全的威脅還是保障,歸根到底都需要技術進行支撐。在“4·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技術”一詞就達69次。尤其在關於“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的論述中,明確提出“要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只有夯實了技術基礎、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把控好網路安全的“命門”。這是解決網路安全問題關鍵之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對網路安全高度重視,他關於網路安全的思想是做好我國網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南。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網路安全思想,築牢網路安全基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對網路安全的戰略意義進行了更為全面的闡述。特別是在“4·19”講話中,他進一步指出,在資訊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髮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路安全與發展、網路安全與開放等方面關係的論斷,進一步豐富了網路安全的戰略內涵。網路安全和資訊化相輔相成,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維護網路安全並不是將網路封閉起來,而是要通過積極的開放合作,促進各方共贏,才能實現真正的網路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是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之一。網路安全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只有立足開放環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互動、博弈,吸收先進技術,網路安全水準才會不斷提高。

維護網路安全是各方共同責任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發展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有著各種各樣的主體。維護網路安全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就國內而言,需要政府、企業、線民等多方主體參與;就國際而言,需要各國之間積極合作,促進網路空間的和平與穩定。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刻的論述,形成了關於多方參與、多方治理的網路安全觀,是中國特色網路安全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共同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廣大線民共同參與,共築網路安全防線。在政府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和廣大幹部群眾,對於網路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力的舉措,從嚴防範,從實做起,並正確處理好資訊公開和網路安全的關係。在企業方面,他明確指出,“一些涉及國家利益、國家安全的資料,很多掌握在互聯網企業手裡,企業要保證這些資料安全。企業要重視資料安全”。如果企業在資料保護和安全上出了問題,對自己的信譽也會產生不利影響。一個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企業做得越大,社會責任、道德責任就越大,公眾對企業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辦網站的不能一味追求點擊率,開網店的要防範假冒偽劣,做社交平臺的不能成為謠言擴散器,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

網路安全是網路空間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影響深遠的“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概念,強調“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在此基礎上,他向國際社會提出了五點主張:第一,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促進交流互鑒;第三,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第四,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在資訊時代,網路安全問題已然成為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正是因為強調網路空間的全球性,習近平總書記還對西方一些關於網路安全的錯誤觀點,尤其是強調一國網路絕對安全的思想進行了剖析。2014年7月,他在巴西國會的重要演講中明確指出:“在資訊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資訊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技術是網路安全的“命門”

網路一直以來都是技術高度密集之地。從網路安全的核心看,技術在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對網路安全的威脅還是保障,歸根到底都需要技術進行支撐。在“4·19”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技術”一詞就達69次。尤其在關於“增強網路安全防禦能力和威懾能力”的論述中,明確提出“要以技術對技術,以技術管技術,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只有夯實了技術基礎、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把控好網路安全的“命門”。這是解決網路安全問題關鍵之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對網路安全高度重視,他關於網路安全的思想是做好我國網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南。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網路安全思想,築牢網路安全基石,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