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為什麼煩透了蔡康永提康熙來了

有句話不是叫做“好漢不提當年勇、將軍常言馬上威”嘛, 說的是真正的英雄好漢是不會總是在人前提到自己當年是多麼勇猛威風的,

這也是一種程度上的謙虛吧, 可就在奇葩說裡, 蔡康永同志每期不提個幾遍康熙來了, 不提個幾遍小S, 好像就沒什麼可聊似的。 這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歌手一輩子就唱了那麼一首成名作, 走到哪提到哪, 你說是不是, 楊臣剛?你自己可能覺得還滿驕傲的, 在這麼多人這麼多作品裡面, 有一個自己特別心儀的代表作多值得廣為提倡啊, 可有沒有想到過看你的人, 他煩呀, 他煩你一遍一遍提過去的事, 聽到耳朵都出繭子了, 拜託來點新鮮花樣也好嘛, 我們年輕人, 喜歡接受新事物。

咦, 說到這, 我突然覺得, 好像不是蔡康永的問題, 而是年齡的問題。 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 就喜歡“好漢總提當年勇”, 從這個角度來看,

又應該多讓這些人提一提當年勇。 一般情況下, 總提當年勇的人有兩類, 一類是當年就沒勇過, 都是瞎編的胡話, 經過歲月的流逝, 現在說一說胡話什麼的, 又沒有誰認真的去調查, 那就杜撰出自己這麼一個英雄形象, 讓別人都來羡慕我佩服我。 一類人是當年確實勇過, 同樣經過歲月的流逝, 現在不勇了, 這類人只能向別人提一提當年的事情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這個當年的勇是維繫他們生存和生活的最大理由, 被人佩服受人敬仰不是這類人的目的, 這恰恰意味著悲哀, 一種英雄遲暮的悲哀, 所以這類人要的是同情, 要的是理解, 不是羡慕, 不是佩服。

同樣, 好漢不提當年勇也有這麼兩類人, 一類是當年的勇名頭很大,

如雷貫耳, 誰都知道, 不用你提, 都知道, 你要是總提, 就會容易讓人厭煩;第二類人是現在比當年還牛逼, 當年那點成就在現在面前不值得一提, 所以當年的那點勇還是不提了。 你看, 現在蔡康永就是在第一類往第二類過度的過程中, 當年的名頭確實大, 但還想著有更大的名頭, 但這個更大的還沒到來, 只能不停說一說當年的事, 告訴大家, 別忘了我, 給我點時間。

我在心理學上對這種總回憶過去輝煌的心理找到了一個解釋, 叫做“回歸心理”, 就是迷戀過去, 喜歡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之中, 總要拿出來提一提。 這個回歸心理其實更多的是針對老年人(這麼一說, 蔡康永確實老了, 皺紋都好多),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越來越退化,

思維也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麼清晰, 甚至記憶力也會下降, 因此就會對大腦裡儲存的那點記憶反復敘述, 來填充記憶力的不足, 說白了就是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 莫名的我感受到了幾分孤寡老人的意味, 還是多理解理解吧。

別看我題目裡寫的好像很討厭蔡康永總提康熙來了這件事, 其實我更多的是在反思解剖我自己, 在人前的時候, 總是會忍不住提到自己的過去, 說自己的故事, 沒准還會說到上小學時候得了幾張獎狀的事兒, 當我在把這些說出口的時候, 我發現我並沒有那種舒暢感, 更多的是一種緊迫感和無力感, 我越來越覺得自己變得越來越差, 越來越沒辦法操控我的生活, 我是獅子座嘛, 總想要百分百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當越來越多的不受掌控出現的時候, 我就會情緒糾結反復, 內心甚至痛苦不堪, 這個時候就會拿出點過去的事出來說一說來麻痹一下自己。

在我寫字的這一刻, 我突然明白, 我產生了這種情況, 恰恰是給我敲響了一個警鐘:我開始落後了。 我覺得這可以成為一個測試的標準, 當你開始在生活中不斷提到過去的往事、成績、理想的時候, 這就表明, 你現在已經開始落後走下坡路了, 你要做的就是及時清醒, 抓緊時間, 重回山坡上。 就好像你這段時間總是不停地想前任當年對你多好多好的事, 這是在提醒你, 你要開始一段新感情了, 而不是回頭找前任挽回去, 你回了頭只會讓你再栽一次跟頭罷了。

順便說一句,上期奇葩說的辯題,分手該不該當面說?我的回答是不用了吧,我好像沒怎麼當面說過。

順便說一句,上期奇葩說的辯題,分手該不該當面說?我的回答是不用了吧,我好像沒怎麼當面說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