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話說孟村——渤海回民支隊(下)

在孟村回族自治縣牛進莊鄉大北趙河村的東部, 渤海回民支隊隊長劉震寰紀念碑和回民支隊烈士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渤海回民支隊紀念園內, 向人們述說著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 述說著孟村兒女勇於抗爭的歷史記憶。

劉震寰, 回族, 1912年出生在孟村牛進莊鄉大北趙河村的一個中農家庭。 他只間斷讀過6年私墊和初小, 在清真寺讀過一年多的阿文。 由於家庭人口多勞力少, 父親殘疾, 8歲喪母, 為了生計, 他種過地, 學過徒, 做過小生意。 青少年時代,正值軍閥混戰,列強瓜分國土,官府橫徵暴斂,外患內憂,民不聊生。

當時,劉震寰出於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正義感, 於黑暗中尋找光明, 廣交進步青年, 並于1935年8月由邸玉棟、李安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正式從事革命活動。

回支驍勇天下聞,英勇殺敵叱風雲。 抗日戰爭時期, 冀魯邊區的敵我鬥爭之殘酷、激烈和艱苦是罕見的,

這一時期,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劉震寰在党的領導下, 積極組織抗日武裝, 創建冀魯邊區回民支隊, 並使之不斷壯大, 成為冀魯邊區一支重要的回族抗日力量。 劉震寰也成長為冀魯邊區一名優秀的抗日將領。 他能征善戰, 威名遠揚, 有常勝將軍之稱。 抗日戰爭中帶領隊伍多次對日偽作戰, 攻克敵人據點, 並繳獲各種火炮、槍支無數, 為冀魯邊區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劉震寰也成為傳奇式英雄, 他的故事被邊區老百姓廣泛流傳, 提到劉震寰的名字, 敵人聞風喪膽。 在鄉親們中流傳著一句話:“誰幹了壞事, 叫他們碰到劉震寰”。 1944年冬季, 隨著鬥爭形勢的發展, 冀魯軍區與清河軍區合併為渤海軍區, 冀魯軍區回民支隊改稱為渤海軍區回民支隊,
支隊長劉震寰同志兼青城縣縣長。

在解放戰爭時期, 劉震寰率部挺進東北又揮師下湖南、廣西。 由過去的對日偽作戰, 變為土改、支前、護路、反霸、清剿土匪, 完成了向技術兵種的轉變, 劉震寰也成為黨的高級領導幹部。

在擔任東北回民支隊支隊長及東北回民聯合總會會長和鐵道兵二師師長期間, 由於特殊的工作性質, 劉震寰多次直接受到張聞天、彭真、林彪、肖克、鄧子恢等東北局和四野首長的召見並給予指示和工作的支持。 劉震寰在搶修津浦鐵路, 汩羅江鐵路大橋中成績突出榮立大功一次並獲四野通令嘉獎。

在抗美援朝戰爭, 劉震寰率部入朝參戰, 久經槍林彈雨的回民支隊隊長又一次經受現代戰爭的考驗。 1951年5月19日師長劉震寰率鐵道兵二師八千官兵在安東鎮江山公園舉行慶祝鴨綠江大橋通車暨入朝宣誓。 跨過鴨綠江大橋, 參加抗美援朝鐵路搶修, 敵機轟炸頻繁, 戰士們提出“有我們在, 就有鋼鐵運輸線”的口號,

不顧炸彈的威脅, 堅持隨炸隨修。 全體官兵用生命和鮮血構築了一條“打不垮, 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創造了當時從党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同志到普通老百姓無人不曉的奇跡, 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抗美援朝勝利後,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在王震的支持下,成立了鐵道兵團幹部學校(石家莊),劉震寰擔任學校第一任校長兼政委,為鐵道兵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技術人才、為鐵道兵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2年回國後,劉震寰歷任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委秘書長,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二屆政協副主席。

解放後,經中央政府批准,劉震寰帶領鐵道兵174名回族幹部參加西北社會主義建設,籌建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了自治區的建立和黨的統戰工作,劉震寰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

1971年12月28日,劉震寰在山東青島療養期間,突發心肌梗死,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逝世。1972年劉震寰子女根據劉震寰本人的遺願向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寫信,經黨委組織部門批准,將骨灰遷回原藉,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大北趙河村安葬。渤海回民支隊和東北回民支隊的老戰友、老部下為劉震寰立碑紀念。

提起劉震寰創建渤海回民支隊,今年83歲、曾經十幾年擔任大北趙河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樹義老人仍然激動萬分。

孟村大地,慷慨悲壯;孟村兒女,熱血豪情。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在劉震寰的率領下,渤海回民支隊浴血奮戰、馳騁沙場,英勇抗擊日寇侵略,成為一支民族抗日勁旅,是渤海戰場上戰功赫赫、無堅不摧的鐵流,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神聖尊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發展歷史最長、活動地域最廣的一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她英勇善戰、吃苦耐勞、尚武強悍、不畏強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在王震的支持下,成立了鐵道兵團幹部學校(石家莊),劉震寰擔任學校第一任校長兼政委,為鐵道兵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技術人才、為鐵道兵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作出了突出貢獻。

1952年回國後,劉震寰歷任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委秘書長,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二屆政協副主席。

解放後,經中央政府批准,劉震寰帶領鐵道兵174名回族幹部參加西北社會主義建設,籌建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了自治區的建立和黨的統戰工作,劉震寰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

1971年12月28日,劉震寰在山東青島療養期間,突發心肌梗死,經全力搶救無效、不幸逝世。1972年劉震寰子女根據劉震寰本人的遺願向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寫信,經黨委組織部門批准,將骨灰遷回原藉,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大北趙河村安葬。渤海回民支隊和東北回民支隊的老戰友、老部下為劉震寰立碑紀念。

提起劉震寰創建渤海回民支隊,今年83歲、曾經十幾年擔任大北趙河村黨支部書記的王樹義老人仍然激動萬分。

孟村大地,慷慨悲壯;孟村兒女,熱血豪情。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祖國的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在劉震寰的率領下,渤海回民支隊浴血奮戰、馳騁沙場,英勇抗擊日寇侵略,成為一支民族抗日勁旅,是渤海戰場上戰功赫赫、無堅不摧的鐵流,捍衛了中華民族的神聖尊嚴,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發展歷史最長、活動地域最廣的一支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她英勇善戰、吃苦耐勞、尚武強悍、不畏強敵,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