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快車跌落神台,150億美元去了哪裡?

滴滴出行宣佈, 從4月10日起滴滴快車在北京正式引入“分時計價”模式, 起步價從10元調整至13元。 消息一出引起群民義憤、罵聲一片, 說來也正常, 這個號稱曾經擁有3億用戶量、1400萬日均訂單的打車軟體, 而今搖身一變成了跟“司機拒載、服務惡劣、環境髒亂差”的計程車平起平坐的假滴滴, 消費者能滿意嗎?

事實上, 這次漲價也早非滴滴第一次調整價格政策了。 從去年8月份以來, 一度被指有壟斷嫌疑的滴滴漲聲一片, 除了包括廣州在內的許多城市悄然調高了每公里的收費單價外, 1.5倍~2倍的加價更是成了新常態。

尤其是滴滴快車忍痛割下90%的外地車司機後, 加價已經是最後一步棋, 但從昔日的“滴滴一下, 馬上出發“到如今的”滴滴一下, 馬上加價”, 漲價真的能夠挽救已經失去民心的滴滴嗎?這顆救命稻草恐怕也無力救命吧?

有分析人士稱滴滴此次遭遇的不是腰斬, 而是斬首, 頭以下全部砍去。 2012年以來, 滴滴已經歷經14輪融資, 累計資本超過150億美金, 擁有100多家投資者。 最近一次投資的風聲是由軟銀領頭的60億美元的融資。 而現在軟銀還會為這樣的滴滴進行投資嗎?

滴滴漲價的事實再一次, 讓用戶選擇遠離平臺, 失去了市場和用戶粘性的滴滴, 再無成長空間, 盈利便更將遙遙無期。 而現在對於滴滴來說“自己走的路哭著也要走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