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考狀元的群體沒落 印證了教育是最大的偽劣品

最近, 網上一篇熱點文章《教育是中國最大的偽劣產品》《30年1000余高考狀元的悲慘下場》一文, 最近也在網上幾天內就被轉載1.8萬多條。

兩篇文章在最近的集中發酵, 表明社會各方把中國教育當做偽劣產品看待已成共識。

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我們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1000名高考狀元, 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

不僅如此, 他們還有另一個調查結果:“調查了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 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係外, 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係。 ”

筆者注意到, 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早在2015年1月就在網上出現, 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各方的注意。 在冷卻了2年後的今年, 尤其是3月份幾乎被所有各地的網站集中轉載, 與另一篇文章《教育是中國最大的偽劣產品》的熱傳時間高度吻合。

把中國教育定義為最大偽劣產品的文章更為尖刻, 該文認為, 中國的教育摧殘孩子的秘訣是:要求學生大量記憶碎片化的"知識"。

現代教育研究證明, 任何"碎片化的知識"必須被理性梳理並建構起系統化的秩序, 才能顯示出知識的力量。 否則不但不能夠給人帶來任何的幫助,

還會成為大腦沉重的負擔, 使人成為"書呆子記憶棒"。

任何人要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 都必須建構屬於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 在這個可操作的體系裡, 他所有的觀點和知識都是不矛盾的, 是一個邏輯自洽的體系。

完成了這一步, 就相當於在我們的大腦中建立了一個知識作業系統。 我們就具有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成為有創造力的學者而不是"書呆子記憶棒"。

文章列舉了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邀請中美兩國學生參與後的表現事列。 其中, 美國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國總統獎的獲得者, 國內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等著名大學錄取的優秀學生。

在價值取向的考察中, 主持人分別給出了智慧、權力、真理、金錢和美的選項。 美國學生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 他們有的這樣解釋, 如果我擁有智慧, 我掌握了真理, 相應我就會擁有財富和其他東西。

而中國高中生除了有一個選擇了"美"外, 沒有一個選擇真理和智慧, 有的選擇了財富,

有的選擇了權力。 中國學生直奔權力和財富這樣的結果, 忽視了如何實現的過程, 不去思索實現這些目標的途徑。

我們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們的觀念裡已根深蒂固, 社會上對於金錢的過分熱衷追逐深深地影響著他們。

接下來的環節是制定對非洲貧困兒童的援助計畫。 首先由中國學生闡述。

我們的孩子從中國悠久的歷史入手, 從歌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 到吟詠茶馬古道, 然後有人彈古箏, 有人彈鋼琴, 有人吹簫, 三個女生大合唱, 一人一句, 一會又是一個人深情地背誦, 然後是大合唱。

最後對非洲的援助計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組織去非洲旅遊,組織募捐,還去非洲建希望小學。整個感覺是一個大掃帚,後面拖個小尾巴。

有一個留美的華裔作家發問,你們募捐,要我掏錢出來,首先你的整個援助計畫得打動我,我還要知道我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錢是不是都真正發揮作用了。我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目前的實際情況,從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非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愛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小的實際問題入手。

每一項做什麼,準備怎麼做,甚至具體到每項的預算,而那些預算竟然準確到幾元幾分。每個人分工明確,又融成一個整體,整個計畫拿來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與美國學生的成熟幹練穩重不同,從節目表現的東西來看,中國學生完全與社會實際脫鉤,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體意識,除了才藝展現,就是書本上的知識。

經過這兩個環節,使人無由的悲憤:當中國學生該展現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時候,他們要追逐金錢和權力。

當中國學生該立足實際、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又吟詩弄賦,在實際問題的週邊不著邊際地輕輕飄浮。

我們到哪裡尋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30年1000余高考狀元的群體沒落,是中國相關機構對中國從1977年到2006年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跟蹤調查的結果。

這麼多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成為頂尖人才。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那麼也可以說,1000余高考狀元也是這個教育產業中出廠的偽劣產品。

調查一文後面的分析認為,高考頭名,只是應試教育下會做題的“狀元”而已,只能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計劃性較強,但是在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多少反映。

兩篇文章結論的高度一致,印證了我們的教育是製造偽劣產品生產線的事實。

採編:華子

排版:喜鄧

主編:林明

投稿郵箱:kmcedong@163.com

從這裡 親近昆明

最後對非洲的援助計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組織去非洲旅遊,組織募捐,還去非洲建希望小學。整個感覺是一個大掃帚,後面拖個小尾巴。

有一個留美的華裔作家發問,你們募捐,要我掏錢出來,首先你的整個援助計畫得打動我,我還要知道我的錢都花在什麼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錢是不是都真正發揮作用了。我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是從非洲目前的實際情況,從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非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飲用水、愛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來很細小的實際問題入手。

每一項做什麼,準備怎麼做,甚至具體到每項的預算,而那些預算竟然準確到幾元幾分。每個人分工明確,又融成一個整體,整個計畫拿來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與美國學生的成熟幹練穩重不同,從節目表現的東西來看,中國學生完全與社會實際脫鉤,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體意識,除了才藝展現,就是書本上的知識。

經過這兩個環節,使人無由的悲憤:當中國學生該展現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時候,他們要追逐金錢和權力。

當中國學生該立足實際、腳踏實地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又吟詩弄賦,在實際問題的週邊不著邊際地輕輕飄浮。

我們到哪裡尋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30年1000余高考狀元的群體沒落,是中國相關機構對中國從1977年到2006年30年間1000多位“高考狀元”進行跟蹤調查的結果。

這麼多曾經讓人驚羨的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成為頂尖人才。他們如今都過著平凡的日子,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那麼也可以說,1000余高考狀元也是這個教育產業中出廠的偽劣產品。

調查一文後面的分析認為,高考頭名,只是應試教育下會做題的“狀元”而已,只能說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計劃性較強,但是在動手操作能力還是創新能力方面沒有得到多少反映。

兩篇文章結論的高度一致,印證了我們的教育是製造偽劣產品生產線的事實。

採編:華子

排版:喜鄧

主編:林明

投稿郵箱:kmcedong@163.com

從這裡 親近昆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