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世界腎臟日|有一種腎病與肥胖有關

肥胖已經成為了全球性健康問題, 肥胖是慢性腎病發生和發展的最危險因素之一。 2017年3月9日是第12個世界腎臟日, 今年的主題是“腎病與肥胖”。

肥胖者多存在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和腎結石等合併症, 這些合併症又會誘發或加重慢性腎病。 肥胖誘發的各種健康問題需要長期用藥, 若用藥不當容易引起慢性腎病。

有一種腎病與“肥胖相關”

過去30年, 全球超重和肥胖的發生率顯著增加, 尤其是我國, 1975年以來男女嚴重肥胖人口從分列全球第60和41位躍升至第2位, 僅次於美國。 據估計, 未來10年肥胖的流行率將增長40%。 多數人只知道肥胖是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殊不知肥胖已成為新發慢性腎臟病(CKD)最為顯著的風險因素之一。 有一種腎病源於肥胖, 即“肥胖相關性腎病”, 近年來其發病率增加了10倍!今年3月9日是第12個世界腎臟日, 主題之所以定為“腎病與肥胖”(Kidney Disease & Obesity),

就是希望全社會重視肥胖帶來的腎臟損害。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肥胖人群出現新發腎病的比例以及發生尿毒癥的比例, 都比一般人群高。 即使已經開始透析的肥胖患者, 其殘餘腎功能喪失的速度也比正常體型者更快。 肥胖人群發生急性腎損傷的比例也比一般人群高, 而有過急性腎損傷經歷的患者, 以後發生出現慢性腎病的機會也是增加的。 肥胖可大大增加腎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從而影響其生存率和生活品質。

所幸的是肥胖和肥胖相關性腎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 通過加強宣傳, 有助於提高全社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宣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更加有效預防和治療肥胖,

從而有效預防腎病的發生。

如何判斷肥胖?

成年人標準體重BMI法: 體重指數 = 體重(公斤) 除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肥胖為什麼會引起慢性腎病呢?

1

肥胖本身會引起慢性腎病

為滿足機體的需要, 肥胖者腎小球處於高濾過、高灌注狀態, 使腎臟的工作負荷增高, 長此以往腎臟會不堪重負。 單純由肥胖導致的慢性腎病, 稱為“肥胖相關性腎病”, 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 肥胖相關性腎病在早期減重後可以得到緩解。

2

肥胖容易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高脂血症等, 這些合併症誘發或加重慢性腎病

在肥胖人群中, 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中, 高血糖、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合併症的發病率都比一般人群高, 這些疾病本身都引起腎臟損傷和纖維化, 導致慢性腎病。

3

肥胖誘發的各種健康問題需要長期用藥, 若使用不當也容易引起慢性腎病

肥胖合併的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和骨關節炎等疾病, 往往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有些肥胖患者通過藥物減肥。 如果在藥物品種、劑量、療程等方面選擇不慎, 就有可能造成藥物腎損害。 比如痛風發作或骨關節炎疼痛時, 患者常需服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而這類藥物容易引起腎損害。

如何發現肥胖相關性腎病?

1

用肥胖的診斷標準評估一下自己

臨床常用的肥胖的診斷標準,有體重指數、腹圍和腰臀比等。因為種族不同,遺傳基因或體格的差異,國人往往在這些指標比西方人更低時,已經出現各種代謝紊亂和腎臟併發症。

2

關心腎病常見的早期症狀

慢性腎病的發病常常非常隱匿,所以平時對腎病的一些蛛絲馬跡應該多加注意,比如水腫、腰酸、泡沫尿、年輕人高血壓等。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以查個究竟。

3

定期體檢

正因為慢性腎病十分隱匿,所以即使感覺良好,沒有任何症狀,也應該定期體檢。尤其是超重或肥胖患者,已經出現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長期應用各種藥物的患者,有腎臟病家族史者,都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更應該定期篩查腎臟相關指標,如尿常規、尿微量蛋白、腎功能、腎臟B超檢查等。對於肥胖相關腎臟病來說,檢查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十分重要。

4

請腎病專科醫生幫您解讀檢查結果

腎病相關指標眾多,一份尿常規裡可能就有十幾個項目,有些指標又常常不敏感,比如血清肌酐,往往要到腎臟功能喪失一半時,血清肌酐才會超過正常參考值。請專業人士幫你解讀檢查結果,以免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斷,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如何預防肥胖相關性腎病?

減輕體重!正確的方式是:控制飲食+運動;即“管住嘴、邁開腿”!

1. 步行:最受人們喜歡的健身和減重運動之一,適合於各年齡段。

2. 騎車:由於肥胖者體重原因,長距離步行或跑步等容易損傷關節,故騎車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運動選擇。

3. 游泳:借助水的浮力,游泳是最不容易損傷關節的一項運動,也最適合肥胖者。

4. 健身操:太極和八段錦等是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健身和減重運動。

如何發現肥胖相關性腎病?

1

用肥胖的診斷標準評估一下自己

臨床常用的肥胖的診斷標準,有體重指數、腹圍和腰臀比等。因為種族不同,遺傳基因或體格的差異,國人往往在這些指標比西方人更低時,已經出現各種代謝紊亂和腎臟併發症。

2

關心腎病常見的早期症狀

慢性腎病的發病常常非常隱匿,所以平時對腎病的一些蛛絲馬跡應該多加注意,比如水腫、腰酸、泡沫尿、年輕人高血壓等。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以查個究竟。

3

定期體檢

正因為慢性腎病十分隱匿,所以即使感覺良好,沒有任何症狀,也應該定期體檢。尤其是超重或肥胖患者,已經出現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長期應用各種藥物的患者,有腎臟病家族史者,都是慢性腎病的高危人群,更應該定期篩查腎臟相關指標,如尿常規、尿微量蛋白、腎功能、腎臟B超檢查等。對於肥胖相關腎臟病來說,檢查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十分重要。

4

請腎病專科醫生幫您解讀檢查結果

腎病相關指標眾多,一份尿常規裡可能就有十幾個項目,有些指標又常常不敏感,比如血清肌酐,往往要到腎臟功能喪失一半時,血清肌酐才會超過正常參考值。請專業人士幫你解讀檢查結果,以免延誤疾病的早期診斷,喪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如何預防肥胖相關性腎病?

減輕體重!正確的方式是:控制飲食+運動;即“管住嘴、邁開腿”!

1. 步行:最受人們喜歡的健身和減重運動之一,適合於各年齡段。

2. 騎車:由於肥胖者體重原因,長距離步行或跑步等容易損傷關節,故騎車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運動選擇。

3. 游泳:借助水的浮力,游泳是最不容易損傷關節的一項運動,也最適合肥胖者。

4. 健身操:太極和八段錦等是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健身和減重運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