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截段腸子代食管 9歲男孩終能“用嘴吃飯”啦!

文 | 燕小六

來源 | 醫學界兒科頻道

3月15日下午, 9歲的陽陽離開重症監護室, 回到小兒外科病房。

此時距離5.5小時、開腹開頸的手術, 只過去了一天一夜。

“陽陽是當天小兒胸科醫療組的最後一台手術。 也是時間最長、手術範圍最大的一台。 我們取出一段結腸, 提到頸部, 做成食管。 過程比預想的順利。 ”主刀醫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副教授、小兒胸科醫療組長徐暢說。

術後, 陽陽就能實現自己的生日願望:重新用嘴吃飯。

圖片說明:徐暢醫生(右)和胡廷澤醫生(左)在重症監護室探查陽陽的情況

活命 全靠從肚皮上注射稀飯

2016年2月, 時年8歲的陽陽偷偷打開家中的一個飲料瓶。 原以為會嘗到一口美味的他, 感受到的只有劇烈疼痛。

瓶中裝的是燒鹼。

陽陽被迅速送往家附近的縣人民醫院急救。 1周後, 陽陽病情好轉。 他的出院記錄所寫診斷是:“食道灼傷”。

出院後不久,

陽陽無法吞咽食物。 父親帶他到昆明的醫院檢查。 醫生說, 只有北京、上海和國外的醫院才能治。

2016年4月, 父親帶著陽陽去往上海, 做了食道擴張手術。 好景不長。 術後不到一個月, 他再次吞咽困難。

於是, 父親又帶著陽陽, 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這一次經過治療, 陽陽的肚皮上開了個口子。 每天, 他要用注射器, 把爸爸準備的稀飯、牛奶等流食, 從口子打進肚皮。 他說, 這是在給自己“餵飯”。

圖片說明:陽陽在給自己“餵飯”(來源中國網)

偶爾, 陽陽會把注射器含在嘴裡, 咗一咗味道。 但即使只是一口唾沫般大小的流質, 他也咽不下去。

圖片說明:陽陽很懷念用嘴吃飯的感覺(來源中國網)

Dr. 徐暢分析:

食管燒傷早期, 燒傷的食管炎症還未完全消退, 傷情沒有完全穩定。 再加上, 孩子因為長時間無法進食, 營養狀況極差, 只能先行胃造瘺手術, 讓其通過造瘺管進食, 改善營養狀況, 待食管傷情穩定後, 再做根治性手術。

陽陽首次來就診時, 我們就提醒其父親, 食管燒傷早期的胃造瘺手術是必要的, 但也是暫時的。 能不能用嘴吃飯, 對孩子的營養狀況、生長發育及心理健康等, 都非常重要。 待病情穩定後, 需要做代食管手術。

截段腸子做食管

3月7日, 陽陽住進了華西醫院小兒外科病房。

兩次針對性專科檢查發現, 陽陽第7胸椎水準以下有長段食管狹窄,

狹窄情況嚴重。 胃鏡無法通過。 通過前次胃造瘺手術, 陽陽的營養狀況已得到明顯改善。 除白蛋白稍低一點, 其他方面的情況基本接近正常孩子, 達到了做結腸代食管這一大型手術的要求。

圖片說明:晨會討論陽陽的病情

Dr. 徐暢分析:

針對陽陽的病情,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有兩種代食管手術方案。

A. 結腸代食管術

手術方法:不切除病變食管,截取一段帶有血管蒂的游離右半結腸,來替代損傷的食管。經胸骨後隧道,以順蠕動式提至頸部切口,與頸段食管吻合。

B.管狀胃代食管術

手術方法:通過游離、松解胃小彎周圍血管、筋膜及脂肪等組織,通過裁剪小彎側保留大彎側,將胃製成管道形狀,並與食管殘端相吻合。

經科室討論,大家都更贊同方案A。原因有五:

1.順蠕動式結腸代食管術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結構,且不用切除和上提部分胃,避免術後出現消化功能障礙和返流。

2.結腸的抗酸能力,不易被胃酸腐蝕。

3.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順蠕動式結腸代食管術,經驗豐富,且隨訪結果理想。

4.管狀胃或全胃代食管術多用於成人食道癌。在兒童食管良性狹窄的治療中,其術後生理效果,不如順蠕動式回結腸代食管術。

5.與胃代食管相比,結腸代食管的手術操作可以不用進入胸腔,有效降低了手術創傷和打擊,減少術後恢復難度和併發症率。對於小孩來說,可行性更大。

手術開創者和執行者 意見有出入

為了保障陽陽的手術順利實施,科室特意請來了小兒外科的創始人胡廷澤教授,做技術支援。胡教授是徐暢醫生的老師的老師,也是該院結腸代食管術的“開創者”之一。

圖片說明:病例討論ing

胡廷澤教授帶來一本出版於1998年的《華西醫科大學學報》。當年,他和科室同仁們發表過一篇名為《小兒回結腸代食管術後療效觀察》的論文。

圖片說明:《小兒回結腸代食管術後療效觀察》

DR. 胡廷澤分析:

對陽陽的手術,我有兩層擔憂:

1.這個手術範圍大,創傷大。當年,我們是兩組人同時開工,一組做頸部,一組做腹部,整台手術也要五六個小時。手術耗時太長,孩子要經受的麻醉也就越久,可能會損傷神經等。現在徐暢醫生一人帶組,能不能儘快完成?

2.陽陽目前的營養狀況較差,這對機體的抵抗力、手術耐受力,以及術後併發症和感染、傷口癒合等,都可能產生影響。是否先做一段營養支持,再談手術?

Dr. 徐暢分析:

我個人認為,陽陽的病情,在我院已經做過的小兒食管良性疾病代食管術中,並不算難。按照常規手術流程操作即可。

這個手術有3處吻合:頸部食管與結腸,腹部胃與結腸,以及腹部結腸兩斷端的吻合。其中,頸部吻合是一個手術難點。就陽陽的情況看,燒傷位置較低,但頸段食管無明細狹窄。只要術中注意保留足夠的帶食管結腸的長度,注意血供,保證張力不要過大,手術操作問題不大。

作為代食管的游離結腸的最遠端,頸部吻合口的血運相對較差,與腹部兩吻合口相比,術後發生吻合口瘺的幾率要大很多,所以術中血運、吻合口張力的控制,術後的營養支持等方面是保證孩子術後良好恢復的關鍵。

幸而根據我們的經驗,絕大部分術後頸部吻合口瘺,都是可以癒合的。

以前我們科做這類手術時,參與人數較多,往往都是兩個治療組的醫生同時做。隨著醫療設備和技術的發展與更新,現在一個組的醫生也能較好完成這類手術。雖然手術步驟多、範圍大,但流程固定,五六個小時內能全部完成。

圖片說明:徐暢醫生查房中

除了“能自主吃” 我更關注TA的心理狀態

手術當天,陽陽過得不太好。

從前一天晚上開始,他就開始禁食。等到手術前,肚子空得心慌。他哭鬧著,纏著爸爸要吃米線——雖然只能從肚皮打進去。

手術開始後,父親在手術室外等待著。他想起徐暢醫生所說:“術後,陽陽可能因為併發症,繼續用肚皮上的瘺管注射一段時間。因此,此次手術不會去掉瘺管。如果這次再造的食道長合不好,將來可能需要二次手術。”

Dr. 徐暢分析:

由於手術時間較長,對孩子氣道影響較大。術後,我們除了要密切觀察吻合口瘺、吻合口再狹窄等問題以外,我們會加強氣道的管理,強調早期進行恢復性呼吸運動,以避免呼吸道併發症。

術後餵養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胃造瘺口不關,術後3—5天儘早通過造瘺管恢復腸內營養。第二,若術後7—10天,頸部吻合口分泌物少、沒有明顯吻合口瘺,可以逐漸恢復經口進食。只要進食良好,就能出院回家,繼續進行恢復性調養。一般出院後觀察並恢復3個月左右,若能完全用嘴吃飯,就可以直接拔出胃造瘺管。

部分孩子因為血供的問題,可能出現頸部吻合口瘺的情況,在以前的病例中也遇到過,但通過相應的保守治療,吻合口瘺基本都能逐漸長好並痊癒,只是恢復和時間會更長一些,需要我們加強術後的觀察和護理。

除了手術,我更關注陽陽的心理狀態。食管受損、進食受限、生活狀態和同齡孩子明顯不同,這對患兒的心理打擊很大。之前,我接觸了幾例患兒,發現他們性格孤僻,有暴力傾向。因此,我建議陽陽爸爸在術後,帶孩子接受心理干預。

這兩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陽陽一樣,因為吞食燒灼性物品而導致食管燒傷的患兒,逐漸在減少。這是好事。但作為醫生,我仍要向父母強調,必須加強對孩子的監管,把燒鹼等物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同時要在裝化學品的容器上做好標注,並告知孩子不要誤食。

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有兩種代食管手術方案。

A. 結腸代食管術

手術方法:不切除病變食管,截取一段帶有血管蒂的游離右半結腸,來替代損傷的食管。經胸骨後隧道,以順蠕動式提至頸部切口,與頸段食管吻合。

B.管狀胃代食管術

手術方法:通過游離、松解胃小彎周圍血管、筋膜及脂肪等組織,通過裁剪小彎側保留大彎側,將胃製成管道形狀,並與食管殘端相吻合。

經科室討論,大家都更贊同方案A。原因有五:

1.順蠕動式結腸代食管術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結構,且不用切除和上提部分胃,避免術後出現消化功能障礙和返流。

2.結腸的抗酸能力,不易被胃酸腐蝕。

3.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順蠕動式結腸代食管術,經驗豐富,且隨訪結果理想。

4.管狀胃或全胃代食管術多用於成人食道癌。在兒童食管良性狹窄的治療中,其術後生理效果,不如順蠕動式回結腸代食管術。

5.與胃代食管相比,結腸代食管的手術操作可以不用進入胸腔,有效降低了手術創傷和打擊,減少術後恢復難度和併發症率。對於小孩來說,可行性更大。

手術開創者和執行者 意見有出入

為了保障陽陽的手術順利實施,科室特意請來了小兒外科的創始人胡廷澤教授,做技術支援。胡教授是徐暢醫生的老師的老師,也是該院結腸代食管術的“開創者”之一。

圖片說明:病例討論ing

胡廷澤教授帶來一本出版於1998年的《華西醫科大學學報》。當年,他和科室同仁們發表過一篇名為《小兒回結腸代食管術後療效觀察》的論文。

圖片說明:《小兒回結腸代食管術後療效觀察》

DR. 胡廷澤分析:

對陽陽的手術,我有兩層擔憂:

1.這個手術範圍大,創傷大。當年,我們是兩組人同時開工,一組做頸部,一組做腹部,整台手術也要五六個小時。手術耗時太長,孩子要經受的麻醉也就越久,可能會損傷神經等。現在徐暢醫生一人帶組,能不能儘快完成?

2.陽陽目前的營養狀況較差,這對機體的抵抗力、手術耐受力,以及術後併發症和感染、傷口癒合等,都可能產生影響。是否先做一段營養支持,再談手術?

Dr. 徐暢分析:

我個人認為,陽陽的病情,在我院已經做過的小兒食管良性疾病代食管術中,並不算難。按照常規手術流程操作即可。

這個手術有3處吻合:頸部食管與結腸,腹部胃與結腸,以及腹部結腸兩斷端的吻合。其中,頸部吻合是一個手術難點。就陽陽的情況看,燒傷位置較低,但頸段食管無明細狹窄。只要術中注意保留足夠的帶食管結腸的長度,注意血供,保證張力不要過大,手術操作問題不大。

作為代食管的游離結腸的最遠端,頸部吻合口的血運相對較差,與腹部兩吻合口相比,術後發生吻合口瘺的幾率要大很多,所以術中血運、吻合口張力的控制,術後的營養支持等方面是保證孩子術後良好恢復的關鍵。

幸而根據我們的經驗,絕大部分術後頸部吻合口瘺,都是可以癒合的。

以前我們科做這類手術時,參與人數較多,往往都是兩個治療組的醫生同時做。隨著醫療設備和技術的發展與更新,現在一個組的醫生也能較好完成這類手術。雖然手術步驟多、範圍大,但流程固定,五六個小時內能全部完成。

圖片說明:徐暢醫生查房中

除了“能自主吃” 我更關注TA的心理狀態

手術當天,陽陽過得不太好。

從前一天晚上開始,他就開始禁食。等到手術前,肚子空得心慌。他哭鬧著,纏著爸爸要吃米線——雖然只能從肚皮打進去。

手術開始後,父親在手術室外等待著。他想起徐暢醫生所說:“術後,陽陽可能因為併發症,繼續用肚皮上的瘺管注射一段時間。因此,此次手術不會去掉瘺管。如果這次再造的食道長合不好,將來可能需要二次手術。”

Dr. 徐暢分析:

由於手術時間較長,對孩子氣道影響較大。術後,我們除了要密切觀察吻合口瘺、吻合口再狹窄等問題以外,我們會加強氣道的管理,強調早期進行恢復性呼吸運動,以避免呼吸道併發症。

術後餵養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胃造瘺口不關,術後3—5天儘早通過造瘺管恢復腸內營養。第二,若術後7—10天,頸部吻合口分泌物少、沒有明顯吻合口瘺,可以逐漸恢復經口進食。只要進食良好,就能出院回家,繼續進行恢復性調養。一般出院後觀察並恢復3個月左右,若能完全用嘴吃飯,就可以直接拔出胃造瘺管。

部分孩子因為血供的問題,可能出現頸部吻合口瘺的情況,在以前的病例中也遇到過,但通過相應的保守治療,吻合口瘺基本都能逐漸長好並痊癒,只是恢復和時間會更長一些,需要我們加強術後的觀察和護理。

除了手術,我更關注陽陽的心理狀態。食管受損、進食受限、生活狀態和同齡孩子明顯不同,這對患兒的心理打擊很大。之前,我接觸了幾例患兒,發現他們性格孤僻,有暴力傾向。因此,我建議陽陽爸爸在術後,帶孩子接受心理干預。

這兩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陽陽一樣,因為吞食燒灼性物品而導致食管燒傷的患兒,逐漸在減少。這是好事。但作為醫生,我仍要向父母強調,必須加強對孩子的監管,把燒鹼等物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同時要在裝化學品的容器上做好標注,並告知孩子不要誤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