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辦事視窗不能說“No”,一年多來他們如何化解山大壓力

“2014年在浦東註冊的內資企業有11萬家, 到2016年已經接近22萬家了。 ”兩年內新增企業數量達到過去20餘年的總和, 施文英和她的同事們恰好經歷了這歷史性的兩年。

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註冊科工作的他們, 三年多來見證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浦東和自貿試驗區同步推廣“證照分離”制度, 也見證了“三合一”市場管理改革向“四合一”升級等一系列改革舉措。

今年是註冊科副科長施文英進入工商系統工作的第20年, 也是她在一線從事企業註冊登記的第17年。 施文英說, 一線窗口是最先感受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地方。

在她看來, 自貿區成立的三年多中, 政策不斷翻新, 新事物層出不窮, 正是註冊視窗與企業一同飛速成長的三年。

工作量猛增, 在崗思想就緊繃

2014年1月1日, 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成立, 上海自貿試驗區與浦東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政策紅利疊加, 大大激發了市場的創業熱情和投資熱情。 施文英記得, 2014年2月, 登記註冊在浦東的內資企業存量約為11萬家, 到了2016年2月, 這個數字就攀升到了近22萬。

浦東市民中心一樓大廳

兩年多時間中, 註冊科完成了此前20餘年企業註冊的總量, 加上因自貿改革等新政產生的變化, 註冊科的工作量兩年間呈幾何式增長。 不過, 辦事視窗增加至20個, 企業註冊科人數卻一直保持30人不變, 在視窗工作的時間就變得異常緊張。

每天早上9時, 位於浦東市民中心一樓大廳的註冊視窗便準時開啟。 在那之前, 不少視窗人員都會提前1、2小時到崗位, 整理審批材料、審核填表、錄入並核對審批資訊。 午休時間,

匆匆吃完飯就繼續整理後臺審批材料是家常便飯。 “只要在崗就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很多事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做, 為的都是儘快把事情辦妥。 ”

2016年4月, 浦東開闢了企業註冊許可網上預約辦理, 市場准入便利化服務再次升級。 新註冊企業可實現“當天預約、當天辦理”, 變更名稱的企業在預約後兩天內也能順利辦理。 施文英說, 新政實施後, 65%的企業都選擇了網上預約, 平均1小時內就能完成等候和辦理。 不僅企業告別了“排隊兩小時辦理五分鐘”的排隊看診“噩夢”, 辦事大廳也告別了到處嗡嗡作響的“菜場時代”, 變得有序可控。

視窗笑眯眯, 水準大不同

“以前因為排隊時間過長、材料不齊全被退回而怨聲載道的大有人在。 ”施文英說,

在一線視窗時間長了, 凡是遇到抱怨, 工作人員就試著推己及人, 儘量第一時間化解矛盾, 不把負能量帶回家, 也不讓“烏雲”在崗位久留。 於是, “笑眯眯上視窗、接待水準大不同”就變成工作人員常掛在嘴邊的話。

浦東市民中心辦事大廳企業註冊登記視窗

曾有一家企業急需辦理註銷登記, 之前的辦事員辭職, 企業新來的“菜鳥”辦事員不小心把錯誤材料拿給股東簽字。 來註冊科辦理時, 視窗人員只好手把手教“菜鳥”修改了每一處錯誤。 誰想到, 第三次來視窗辦理時, 股東跟著“菜鳥”一同出現, 並質問視窗人員為何三次都辦不妥一項註銷。 當明白事情原委, 這位股東當即表示理解, 又現場批評起“菜鳥”辦事員業務不精。 此時視窗人員卻勸住了股東:“政策不斷改革變化, 一開始不熟悉很正常, 大家相互理解就好。 ”

對視窗註冊人員來說, 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讓企業辦好自己想辦的事。 2013年以來, 上海自貿區率先實行了包括工商登記“一口受理”、先照後證、註冊資本實繳改認繳、企業年檢改年報公示等一系列新制度。 制度創新大大縮短了營業執照的辦理時間,但遇到需要加急辦理的事項,也常有企業辦事人員在視窗對著工作人員乾著急。

“有經驗的老員工會引導對方梳理材料,但也有新員工會急得哭鼻子。”施文英說,耐心、熱心和細心是視窗人員工作時必須具備的“三顆心”。但更重要的,始終是業務能力的提升。

在註冊科,新到崗的“菜鳥”必須經過為期三個月的輪崗,在正式上崗前要熟練掌握諮詢、設立登記、名稱變更、企業准入“單一視窗”等一系列辦事內容。“每個工作人員必須對所有工商登記政策爛熟於心,新上崗的至少要知道第一時間去哪裡查找政策法規。”施文英說,辦事視窗是自貿試驗區最直接的對外視窗,因此,視窗人員的辦事水平正體現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水準。

說“行”不說“不”,學無止境才是真

不過,最令視窗人員感到“壓力山大”的是不能對企業說“不”。2015年11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改革新舉措“視窗無否決權”,視窗人員對企業只能說“行”,不能說“不行”。

2015年11月,浦東推出“視窗無否決權”新舉措,視窗人員只說“Yes”不說“No”

真的遇到要說“不”的情況怎麼辦?施文英說,一開始大家對“只說‘Yes’不說‘No’”都感到心裡沒底。在梳理了歷年來視窗遇到的常見問題和冷門問題後,統一了幾項基本原則——材料明確出現錯誤、缺件的,要一次告知補件內容;非註冊科管轄的,要一次指明辦事方向;遇到新事物、新業態,不能簡單拒絕,而是明確查找對應的法律法規,為企業明晰經營範圍。

“PPP剛出現時,註冊科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於是就請相關申請企業來給大家說明。”施文英說,2015年起,不少企業都要求在經營範圍中體現“PPP”概念。但當工作人員依次查找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以及相關專業文獻後,發現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實際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並非某種經營範圍。因此,證照中依法不會標注“PPP”概念,企業得知後也表示認可。

施文英說,類似案例時不時會發生,大部分企業得知後都會理解,感歎“原來經營範圍是根據這些法律原則劃分的”,上海自貿試驗區透明、開放的形象也正是在這些看似細微的服務中得以體現。

眼下,註冊科30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約在35歲,80後占大多數,也有不少90後。面對一線視窗每天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施文英說在一線視窗的大家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核心是制度創新,有創新就有新事物要掌握,我們不僅是自貿區面向企業的視窗,也是未來中國面向世界的視窗 。”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片:舒抒 攝 圖片編輯:邵競 制度創新大大縮短了營業執照的辦理時間,但遇到需要加急辦理的事項,也常有企業辦事人員在視窗對著工作人員乾著急。

“有經驗的老員工會引導對方梳理材料,但也有新員工會急得哭鼻子。”施文英說,耐心、熱心和細心是視窗人員工作時必須具備的“三顆心”。但更重要的,始終是業務能力的提升。

在註冊科,新到崗的“菜鳥”必須經過為期三個月的輪崗,在正式上崗前要熟練掌握諮詢、設立登記、名稱變更、企業准入“單一視窗”等一系列辦事內容。“每個工作人員必須對所有工商登記政策爛熟於心,新上崗的至少要知道第一時間去哪裡查找政策法規。”施文英說,辦事視窗是自貿試驗區最直接的對外視窗,因此,視窗人員的辦事水平正體現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水準。

說“行”不說“不”,學無止境才是真

不過,最令視窗人員感到“壓力山大”的是不能對企業說“不”。2015年11月,上海自貿試驗區推出改革新舉措“視窗無否決權”,視窗人員對企業只能說“行”,不能說“不行”。

2015年11月,浦東推出“視窗無否決權”新舉措,視窗人員只說“Yes”不說“No”

真的遇到要說“不”的情況怎麼辦?施文英說,一開始大家對“只說‘Yes’不說‘No’”都感到心裡沒底。在梳理了歷年來視窗遇到的常見問題和冷門問題後,統一了幾項基本原則——材料明確出現錯誤、缺件的,要一次告知補件內容;非註冊科管轄的,要一次指明辦事方向;遇到新事物、新業態,不能簡單拒絕,而是明確查找對應的法律法規,為企業明晰經營範圍。

“PPP剛出現時,註冊科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於是就請相關申請企業來給大家說明。”施文英說,2015年起,不少企業都要求在經營範圍中體現“PPP”概念。但當工作人員依次查找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以及相關專業文獻後,發現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實際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並非某種經營範圍。因此,證照中依法不會標注“PPP”概念,企業得知後也表示認可。

施文英說,類似案例時不時會發生,大部分企業得知後都會理解,感歎“原來經營範圍是根據這些法律原則劃分的”,上海自貿試驗區透明、開放的形象也正是在這些看似細微的服務中得以體現。

眼下,註冊科30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約在35歲,80後占大多數,也有不少90後。面對一線視窗每天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施文英說在一線視窗的大家無時無刻不在學習。“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核心是制度創新,有創新就有新事物要掌握,我們不僅是自貿區面向企業的視窗,也是未來中國面向世界的視窗 。”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片:舒抒 攝 圖片編輯:邵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