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廂轎車該給旅行車讓位了

你可能想不到, 在德國售出的大眾帕薩特, 80%左右是大屁股的旅行版;就整個德國來說, 帕薩特這個級別的中級轎車, 90%是旅行版。

▲這是2014年歐洲各主要汽車市場上, 中級轎車中旅行版本所占的市場份額。

我們見慣了氣派穩重的三廂轎車, 奧迪A6、賓士E級、大眾帕薩特, 會感覺主流的轎車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在中國, 中級轎車(B級)幾乎全是三廂版, 但在歐洲, 完全是另一種景象。

三廂轎車在歐洲是轎車中的弱勢群體, 在中級(B級)中被旅行版碾壓, 在緊湊級(A級)中又被兩廂掀背版驅逐, 只有在大型豪華級別比較有存在感, 比如賓士S級。

▲旅行版的轎車在歐洲非常“強勢”

三廂轎車給人的感覺是很“傳統”, 但事實上, “正經”的三廂車比兩廂車和旅行車出現得都晚。

汽車早期的基本的形態就是兩廂, 而早在1920年代左右, 旅行車就問世了。 當時的車, 底盤和車身是分離式的, 於是就有人在福特T型車的底盤上加了個木材做的大車廂, 造出了最早的旅行車。 這種車當時主要用作“計程車”, 在火車站和鄉間居所之間往來, 負責接送旅客, 所以才有了station wagon之類的雅號。

旅客往往隨身帶著大包小包的行李, 需要一個大車廂來裝, 這種“大肚子”的車又能朵拉人, 又能朵拉行李, 幹這種活兒比較合適。

▲1920年代的福特T型車旅行版是這個樣式的

到了1930年代, 木制車身的旅行車已經顯得比較有檔次了, 汽車製造商開始把旅行車從“商用”向“家用”方向引導。 到了1940年代, 旅行車成為美國家庭的新時尚, 這種車以朵拉人和朵拉行李為賣點, 吸引了不少想開車去郊遊、旅行、度假的用戶。

而直到1950年左右, 比較成熟的“兩頭沉”三廂轎車才問世。

▲“福特1949”算是最早的三廂轎車之一

▲“福特1949”也有旅行版本,比起三廂版本,顯然是主打內部空間和休閒生活方式

二戰以後直到1970年代,旅行車在美國很是熱鬧了20多年,美國各汽車公司也是各種腦洞大開,往旅行車的大車廂裡塞進了各種形式的座椅,先是加入了第三排,後來第三排又嘗試過對向座、朝後坐之類的奇葩坐姿。從中也可以看出旅行車的優勢就是“能裝”,設計的重點也是盡可能利用車內大空間,以便裝進去更多的人和行李。

▲“二戰”以後,美國的旅行車設計百花齊放,重點是多塞進去座位,拉更多的人

1970年代以後,先是受美國汽車環保政策的影響,後又被MPV和SUV車型衝擊,旅行車在美國迅速沒落,現在銷量只能占到新車銷量的1%左右,只能說聊勝於無。

而在歐洲,旅行車卻大行其道,一直火爆到現在,成為轎車中的主力車種。

▲歐洲的旅行車,也是休閒生活的一個符號

現代意義上的旅行車,事實上就是三廂轎車的一個小變種,屁股壓扁了就是三廂車,屁股抬起來就是旅行車。

旅行車跟兩廂轎車的結構想像,不同的是,它的尾部跟三廂車一樣長,尾廂也就比兩廂車長不少,所以需要多出一根“D柱”來“支撐”車頂。

換句話說,把三廂轎車的車頂一直向後延伸到車尾,就成了旅行車。

▲三廂車的車頂向後延伸到車尾,就成了旅行車

▲旅行車的尾廂,比兩廂掀背版轎車要長一截

“兩頭沉”的三廂轎車視覺上比較均衡,乘員艙和尾廂在結構上明顯區分,在60多年前算是個新潮的設計。這種造型的缺點是特別浪費空間,車尾的垂直空間被生生“削掉”一大塊,白扔了。如果車頂一直向後延伸,尾廂的垂直空間就可以用起來,你佈置第三排座椅也行,你裝東西也行,一樣大小的車,裝載能力就比三廂轎車強太多了。

旅行轎車到底有多能裝?舉個例子,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的常規容積是605升,遠超過三廂帕薩特的490升,如果“高旅”再把後排座放平,那完全就是欺負帕薩特。

▲旅行版高爾夫(上圖)的尾廂空間,輕鬆碾壓高一級別的帕薩特三廂版(下圖)

三廂轎車要想做出漂亮的曲線,車頂在第二排座位上方就要“走下坡路”,可能會影響到第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旅行車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旅行車的第二排乘客還可以享受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座椅靠背後邊沒有“阻擋”,角度可以調整,這對長途乘車可是個大福利。

旅行車的第二排座椅還可靈活翻折,跟MPV一樣,創造出多種尾廂空間,拉長的東西、拉高的東西、拉又長又高的東西,比較隨意——第二排座椅還可以放平,搞出一個平坦的超大尾廂,你在車裡“休息”一下也未嘗不可。

旅行車在美國慘遭邊緣化,最初的原因是因為旅行車被納入轎車類別,油耗要求比較苛刻(相比之下,皮卡的油耗要求就特別寬鬆),而1970年代的美式旅行車大多是“全尺寸”,這種龐然大物的油耗表現實在是差勁,所以環保政策一嚴,立馬受衝擊。到了1980年代,轎車化的MPV又在美國崛起,1990年代又迎來SUV熱潮,這兩種車的空間優勢也很明顯,於是,旅行轎車在美國徹底歇菜了。

歐洲的情況就有所不同。歐洲的旅行車尺寸一直比較“節制”,就是在同級轎車的基礎上拉長車頂,另做一個旅行版本。不管是三廂版、兩廂版還是旅行版,油耗的差別並不大,所以旅行版轎車在歐洲不會受到油耗的困擾。

旅行車在歐洲受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歐洲人對汽車的“操控性”比較有追求。由於地理環境、路況等原因,歐洲人開車時比較容易“感受”到汽車的“操控性”,而旅行轎車的操控感覺跟別的轎車區別不大,不像MPV或者SUV,駕駛的靈動性會明顯打折扣。

▲旅行車跟三廂轎車一樣富有駕駛樂趣

既有轎車駕駛的靈活性,又有轎車油耗的經濟性,還可以有個碩大的尾廂空間,只要能接受旅行車的造型,這車的實用性明顯完勝三廂轎車。在休閒文化發達、休閒時光充裕的歐洲,人們開著大屁股的旅行車,拉上一家人,拉上一家人的行李,拉上帳篷之類的休閒裝備,開開心心地亂跑一氣。

說實話,旅行轎車看上去挺有氣質的,尤其是在看膩了三廂轎車的中國,偶爾看到一輛旅行版的轎車,特別是中級轎車的旅行版,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相比起旅行轎車,三廂轎車是一種非常“浪費”的設計,早該讓位給旅行轎車了。

作為一種移動的載人載物機器,汽車的尺寸實在是有限,所謂大型轎車,長也不過5米多一點,寬也在2米之內,在幾平米的地盤上,再刨去發動機等機械所占的位置,剩下的可謂“寸土寸金”。除了跑車這種以玩樂競速為主要目的的車型,其它車型都應該充分利用車體面積的每一寸去爭取空間,三廂轎車棄寶貴的車尾上部空間而不用,實在是非常可惜。

歐洲為什麼不流行三廂轎車?就是因為這種造型不如兩廂車和旅行車“效率高”,同樣的尺寸,三廂車的裝載能力簡直弱爆了。

中國的油價、城市的道路和停車資源,跟歐洲一樣並不寬鬆,不適合支撐那種“浪費”的車型,旅行轎車跟三廂車比起來,顯然更“實惠”一些。

其實,中國人未必不喜歡旅行車。雖然有廣州標緻505SW、上海大眾桑塔納旅行版之類並不算成功的嘗試,但也許只是出現的時機不恰當,才沒有在中國大行其道。隨著中國人用車經驗的豐富和視野的開闊,旅行車說不定已經列在很多買家的採購意向中,只是市場上沒有合適的車型而已。

現在,轎車市場在下滑,中級轎車為了吸引買家,這幾年流行主打“運動牌”,靠設計個動感點的外形製造新鮮感。這種搞法,真不如推出旅行版更有新意,對年輕的用戶更有吸引力。

▲旅行版仿佛比三廂版更帥氣一些

事實上,中級(B級)的旅行轎車,非常適合中國的中產階層(如果有的話),這種車造型優雅有高級感,開起來富有駕駛樂趣,尾廂裝載能力超強,無論是平時代步還是假日跟家人一起外出休閒,既不失體面,又有一種懂生活的暗示。

阻擋旅行車進入中國的是“虛偽的價格”。

旅行車跟三廂轎車只是車尾造型上有所區別,從設計角度看,就是設計師順手幹的活兒;從製造角度看,比三廂轎車多費不了多少料,也多費不了多少工序。所以,旅行車的成本跟三廂車接近,從歐洲的售價看,只是稍貴一點。比如帕薩特旅行版比起同等配置的帕薩特三廂版,也就貴1000歐元左右,合人民幣也就7、8千塊錢。

中國市場上的中級旅行車大多是進口過來的,價格高得離譜,隨隨便便就比三廂版高出一部小車的價格。緊湊級倒是有些國產旅行版的嘗試,比如一汽大眾蔚領,問題是平臺太老,讓講究“品質”的人提不起興致——上就上“高旅”嘛。

在中國市場上,現在如果有價格實惠而技術主流的旅行車,很多年輕而有見識的買家,會興奮地攬入懷抱。看了這麼多年三廂轎車,中國的中級轎車市場上確實需要來點真正的新鮮感了。

▲最後放張老圖,車固然是個好東西,但更好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

傅雪峰東拉西車”,亦可掃一掃:

▲“福特1949”也有旅行版本,比起三廂版本,顯然是主打內部空間和休閒生活方式

二戰以後直到1970年代,旅行車在美國很是熱鬧了20多年,美國各汽車公司也是各種腦洞大開,往旅行車的大車廂裡塞進了各種形式的座椅,先是加入了第三排,後來第三排又嘗試過對向座、朝後坐之類的奇葩坐姿。從中也可以看出旅行車的優勢就是“能裝”,設計的重點也是盡可能利用車內大空間,以便裝進去更多的人和行李。

▲“二戰”以後,美國的旅行車設計百花齊放,重點是多塞進去座位,拉更多的人

1970年代以後,先是受美國汽車環保政策的影響,後又被MPV和SUV車型衝擊,旅行車在美國迅速沒落,現在銷量只能占到新車銷量的1%左右,只能說聊勝於無。

而在歐洲,旅行車卻大行其道,一直火爆到現在,成為轎車中的主力車種。

▲歐洲的旅行車,也是休閒生活的一個符號

現代意義上的旅行車,事實上就是三廂轎車的一個小變種,屁股壓扁了就是三廂車,屁股抬起來就是旅行車。

旅行車跟兩廂轎車的結構想像,不同的是,它的尾部跟三廂車一樣長,尾廂也就比兩廂車長不少,所以需要多出一根“D柱”來“支撐”車頂。

換句話說,把三廂轎車的車頂一直向後延伸到車尾,就成了旅行車。

▲三廂車的車頂向後延伸到車尾,就成了旅行車

▲旅行車的尾廂,比兩廂掀背版轎車要長一截

“兩頭沉”的三廂轎車視覺上比較均衡,乘員艙和尾廂在結構上明顯區分,在60多年前算是個新潮的設計。這種造型的缺點是特別浪費空間,車尾的垂直空間被生生“削掉”一大塊,白扔了。如果車頂一直向後延伸,尾廂的垂直空間就可以用起來,你佈置第三排座椅也行,你裝東西也行,一樣大小的車,裝載能力就比三廂轎車強太多了。

旅行轎車到底有多能裝?舉個例子,大眾高爾夫旅行版的常規容積是605升,遠超過三廂帕薩特的490升,如果“高旅”再把後排座放平,那完全就是欺負帕薩特。

▲旅行版高爾夫(上圖)的尾廂空間,輕鬆碾壓高一級別的帕薩特三廂版(下圖)

三廂轎車要想做出漂亮的曲線,車頂在第二排座位上方就要“走下坡路”,可能會影響到第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旅行車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旅行車的第二排乘客還可以享受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座椅靠背後邊沒有“阻擋”,角度可以調整,這對長途乘車可是個大福利。

旅行車的第二排座椅還可靈活翻折,跟MPV一樣,創造出多種尾廂空間,拉長的東西、拉高的東西、拉又長又高的東西,比較隨意——第二排座椅還可以放平,搞出一個平坦的超大尾廂,你在車裡“休息”一下也未嘗不可。

旅行車在美國慘遭邊緣化,最初的原因是因為旅行車被納入轎車類別,油耗要求比較苛刻(相比之下,皮卡的油耗要求就特別寬鬆),而1970年代的美式旅行車大多是“全尺寸”,這種龐然大物的油耗表現實在是差勁,所以環保政策一嚴,立馬受衝擊。到了1980年代,轎車化的MPV又在美國崛起,1990年代又迎來SUV熱潮,這兩種車的空間優勢也很明顯,於是,旅行轎車在美國徹底歇菜了。

歐洲的情況就有所不同。歐洲的旅行車尺寸一直比較“節制”,就是在同級轎車的基礎上拉長車頂,另做一個旅行版本。不管是三廂版、兩廂版還是旅行版,油耗的差別並不大,所以旅行版轎車在歐洲不會受到油耗的困擾。

旅行車在歐洲受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歐洲人對汽車的“操控性”比較有追求。由於地理環境、路況等原因,歐洲人開車時比較容易“感受”到汽車的“操控性”,而旅行轎車的操控感覺跟別的轎車區別不大,不像MPV或者SUV,駕駛的靈動性會明顯打折扣。

▲旅行車跟三廂轎車一樣富有駕駛樂趣

既有轎車駕駛的靈活性,又有轎車油耗的經濟性,還可以有個碩大的尾廂空間,只要能接受旅行車的造型,這車的實用性明顯完勝三廂轎車。在休閒文化發達、休閒時光充裕的歐洲,人們開著大屁股的旅行車,拉上一家人,拉上一家人的行李,拉上帳篷之類的休閒裝備,開開心心地亂跑一氣。

說實話,旅行轎車看上去挺有氣質的,尤其是在看膩了三廂轎車的中國,偶爾看到一輛旅行版的轎車,特別是中級轎車的旅行版,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相比起旅行轎車,三廂轎車是一種非常“浪費”的設計,早該讓位給旅行轎車了。

作為一種移動的載人載物機器,汽車的尺寸實在是有限,所謂大型轎車,長也不過5米多一點,寬也在2米之內,在幾平米的地盤上,再刨去發動機等機械所占的位置,剩下的可謂“寸土寸金”。除了跑車這種以玩樂競速為主要目的的車型,其它車型都應該充分利用車體面積的每一寸去爭取空間,三廂轎車棄寶貴的車尾上部空間而不用,實在是非常可惜。

歐洲為什麼不流行三廂轎車?就是因為這種造型不如兩廂車和旅行車“效率高”,同樣的尺寸,三廂車的裝載能力簡直弱爆了。

中國的油價、城市的道路和停車資源,跟歐洲一樣並不寬鬆,不適合支撐那種“浪費”的車型,旅行轎車跟三廂車比起來,顯然更“實惠”一些。

其實,中國人未必不喜歡旅行車。雖然有廣州標緻505SW、上海大眾桑塔納旅行版之類並不算成功的嘗試,但也許只是出現的時機不恰當,才沒有在中國大行其道。隨著中國人用車經驗的豐富和視野的開闊,旅行車說不定已經列在很多買家的採購意向中,只是市場上沒有合適的車型而已。

現在,轎車市場在下滑,中級轎車為了吸引買家,這幾年流行主打“運動牌”,靠設計個動感點的外形製造新鮮感。這種搞法,真不如推出旅行版更有新意,對年輕的用戶更有吸引力。

▲旅行版仿佛比三廂版更帥氣一些

事實上,中級(B級)的旅行轎車,非常適合中國的中產階層(如果有的話),這種車造型優雅有高級感,開起來富有駕駛樂趣,尾廂裝載能力超強,無論是平時代步還是假日跟家人一起外出休閒,既不失體面,又有一種懂生活的暗示。

阻擋旅行車進入中國的是“虛偽的價格”。

旅行車跟三廂轎車只是車尾造型上有所區別,從設計角度看,就是設計師順手幹的活兒;從製造角度看,比三廂轎車多費不了多少料,也多費不了多少工序。所以,旅行車的成本跟三廂車接近,從歐洲的售價看,只是稍貴一點。比如帕薩特旅行版比起同等配置的帕薩特三廂版,也就貴1000歐元左右,合人民幣也就7、8千塊錢。

中國市場上的中級旅行車大多是進口過來的,價格高得離譜,隨隨便便就比三廂版高出一部小車的價格。緊湊級倒是有些國產旅行版的嘗試,比如一汽大眾蔚領,問題是平臺太老,讓講究“品質”的人提不起興致——上就上“高旅”嘛。

在中國市場上,現在如果有價格實惠而技術主流的旅行車,很多年輕而有見識的買家,會興奮地攬入懷抱。看了這麼多年三廂轎車,中國的中級轎車市場上確實需要來點真正的新鮮感了。

▲最後放張老圖,車固然是個好東西,但更好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

傅雪峰東拉西車”,亦可掃一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