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奇心越超標的姑娘,活得越出彩

文/梁爽

理性天蠍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 忌用力過猛

點贊你挑剔的心

上周的《奔跑吧兄弟》, 跑男們在義烏撕名牌, 我看得觸景生情。

我想起我大三的暑假, 雖然我本科是生物方向, 但對國際貿易極感興趣, 於是瀟灑地揣著好奇心, 拎著獎學金, 決定去義烏見見世面。

我事先在網上聯繫了幾家互有意向的公司, 到義烏後直接到外貿公司集中的地段, 找家仲介帶著我租房, 看了幾處最後定了一間樓下有派出所的單間, 與房東談好短租一個月, 當晚便住了下來。

第二天就去面試, 剛開始有點命途多舛, 要麼是公司想把我派駐到非洲, 要麼是嫌我英語口語不能直接上崗。

不過好事多磨, 一家專做羅馬尼亞代理的外貿公司收留了我。

到現在, 我想起那段時光還會嘴角帶笑:

會計帶著我去銀行, 我第一次看到那麼多顏色的外鈔;

後勤帶我去物流倉庫, 我第一次看到集裝箱裝貨;

同事拿著教材, 手把手地教我羅馬尼亞語的發音和高頻詞彙;

陪羅馬尼亞客戶去採購下單, 在無邊無際的商貿城中走到腿癱;

跟著報關的同事錄入申報材料, 超長超多的商品品名差點把我錄哭……

我實習的時候, 盡力張開每個毛孔吸納新事物, 晚上回到住處, 練練羅馬尼亞語, 看看外貿業務流程。

以前對國際貿易的好奇, 變成了眼前諸多環節的串聯和並聯。

那時帶我的前輩, 看我整天饒有興致地問東問西, 她評價我是好奇心驅動人格, 我還真是。

大學時聽室友說當地重男輕女, 那年的社會實踐我就去調查本市居民的生育觀, 去路口發放調查問卷, 去計生局諮詢資料, 去醫院採訪生完孩子的父母。

當時有些同學不理解愛折騰的我, 看我打的工又沒賺多少錢, 看我做的社會實踐又不占幾個學分, 看我參加的科技立項也沒什麼卵用。

可我超級享受好奇心帶來的滿足感, 與賺錢、學分、用處沒多大關係, 我就喜歡自己生機勃勃地活成複數的狀態啊。

而且現在看來, 那些好奇心驅動我做過的事, 認識的人, 解鎖了我的新技能, 強化我的工具箱, 補足認知中的缺口, 讓我離理想中的我更進一步。

我對自己, 不求精英, 但求精彩。

我和深圳老友嘮嗑, 一聊到飛天的房價, 我就想起另一個好奇心驅動的人。

她的經歷簡直就像是段子本身。

我在深圳工作時, 間接認識一個有志理科女, 原先在華為工作, 本來有車有房, 前途明朗, 可是不安分的她, 非得打破可預見的人生, 於是賣掉房子, 外加七八年的存款, 開始創業。

她喜歡天馬行空、直戳痛點的電子產品, 創業時選擇做蘋果的周邊, 那時蘋果公司才出到iphone 4。

她自行設計並研發了一款造型酷似月牙, 外表萌趣, 質感討喜的充電設備,

可以把蘋果系列的手機、平板電腦和音樂播放機等四五個產品同時掛在月牙上充電, 資料還能同步共用, 既能節約空間又設計感十足。

她創業初期捷報頻傳, 客戶下單並預付訂金, 工廠生產線順利談妥, 網上詢盤越來越多。

可是iphone 5的上市, 讓她領略到生活的黑色幽默, iphone 5的充電插口標準變了, 之前系列產品的寬大介面突然變狹窄了。

重新設計來不及, 資金餘額也不足。 訂單取消, 賠付訂金, 生產線緊急叫停, 成品低價處理, 賠了不少錢。

我後來見過她, 感覺一見如故。 別人定義的打擊根本沒傷到她, 她照樣一身森女服飾, 一眼亮光流轉, 蹦蹦跳跳地尋找著下次創業的新奇玩意兒。

飯桌上有人調侃她一個姑娘家, 不安分失誤, 能折騰失誤,賣房創業更是失誤中的失誤。

她說: 失誤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厭倦。

就算人家“失誤”一圈,也總比沒有故事的同學繽紛多彩多了。再說人家透過好奇心的濾鏡看到的世界,和別人看到的,不是同一個。

我為什麼喜歡懷著好奇心過生活?因為吃到的甜頭多到數不過來。

我在不同的城市生活過,做過三份有弱連接的工作,再加上許多兼職和活動,每個身份都賣力出演,每段經驗都用心體驗。

兩年前,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我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嘗試在網上寫文章。

梳理過自己,抨擊過現實,分享過經驗,再過一兩個月,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出書願望,居然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

對於寫文,我最享受的是打著寫作的旗號採訪牛人,懷著對他們生命軌跡和生活方式的好奇,採訪了無政府組織的組織者,作品有靈氣的插畫師,把想法變現實的創始人,用傲慢迎接偏見的網紅,我的認知半徑又擴張了。

我的好奇心牽引著我接觸到比我想像更廣袤更有趣的天地,讓我不再囿於瑣碎的家長里短和雞毛蒜皮,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如果此刻的你,覺得生活渾渾噩噩,總提不起興趣,那自以為是的我獻出2個小錦囊:

1是多和有好奇心體質的人一起玩,好奇心是會傳染並共振的。

珍惜你身邊那些創意咕咕往上冒,折騰起來不嫌累,身上有新知有生機的人,另外請對你的工作或興趣進行垂直深挖。

我歷來喜歡勾搭把業務或愛好鑽得特透,甚至對行業也有深刻見解的人,與這樣的人接觸,你會更想體驗生活,挖掘潛力。

2是抵抗“千萬不要做”款式的忠告,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裡就停止了。

這當然得在安全邊界之內,我記得當時我在學校做社會調查時,需要一些權威資料,我說我想去找有關部門打聽,有人勸我別自討沒趣吃閉門羹。

其實,很多時候人都在高估困難,我跑過計生部門、統計局等好幾個單位,不僅要到資料,還被熱情鼓勵。

做到以上2點,你的好奇心,會讓生活好起來,因為世界在獎勵有好奇心的人:

好奇心使人抗老,正如尼采說,一個人只有充滿矛盾才會多產,只有靈魂不疲遝,不貪圖安逸,才能永葆青春。

好奇心使人快樂,心理學家說,主動嘗試新事物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但只有當環境安全卻陌生時才會產生。多巴胺越多,精神狀態越好。

好奇心使人豐盛,當別人已經接近主流,充滿好奇心的人不想放棄一花一葉無用的快樂,具備淪陷的能力,像個不害怕顆粒無收的少年。

沒好奇心的人生,終將淺薄。

浩浩蕩蕩的一生,才夠出彩。

- END -

能折騰失誤,賣房創業更是失誤中的失誤。

她說: 失誤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厭倦。

就算人家“失誤”一圈,也總比沒有故事的同學繽紛多彩多了。再說人家透過好奇心的濾鏡看到的世界,和別人看到的,不是同一個。

我為什麼喜歡懷著好奇心過生活?因為吃到的甜頭多到數不過來。

我在不同的城市生活過,做過三份有弱連接的工作,再加上許多兼職和活動,每個身份都賣力出演,每段經驗都用心體驗。

兩年前,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我又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嘗試在網上寫文章。

梳理過自己,抨擊過現實,分享過經驗,再過一兩個月,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出書願望,居然馬上就要變成現實了。

對於寫文,我最享受的是打著寫作的旗號採訪牛人,懷著對他們生命軌跡和生活方式的好奇,採訪了無政府組織的組織者,作品有靈氣的插畫師,把想法變現實的創始人,用傲慢迎接偏見的網紅,我的認知半徑又擴張了。

我的好奇心牽引著我接觸到比我想像更廣袤更有趣的天地,讓我不再囿於瑣碎的家長里短和雞毛蒜皮,把生活修正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如果此刻的你,覺得生活渾渾噩噩,總提不起興趣,那自以為是的我獻出2個小錦囊:

1是多和有好奇心體質的人一起玩,好奇心是會傳染並共振的。

珍惜你身邊那些創意咕咕往上冒,折騰起來不嫌累,身上有新知有生機的人,另外請對你的工作或興趣進行垂直深挖。

我歷來喜歡勾搭把業務或愛好鑽得特透,甚至對行業也有深刻見解的人,與這樣的人接觸,你會更想體驗生活,挖掘潛力。

2是抵抗“千萬不要做”款式的忠告,不要在別人的結論那裡就停止了。

這當然得在安全邊界之內,我記得當時我在學校做社會調查時,需要一些權威資料,我說我想去找有關部門打聽,有人勸我別自討沒趣吃閉門羹。

其實,很多時候人都在高估困難,我跑過計生部門、統計局等好幾個單位,不僅要到資料,還被熱情鼓勵。

做到以上2點,你的好奇心,會讓生活好起來,因為世界在獎勵有好奇心的人:

好奇心使人抗老,正如尼采說,一個人只有充滿矛盾才會多產,只有靈魂不疲遝,不貪圖安逸,才能永葆青春。

好奇心使人快樂,心理學家說,主動嘗試新事物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但只有當環境安全卻陌生時才會產生。多巴胺越多,精神狀態越好。

好奇心使人豐盛,當別人已經接近主流,充滿好奇心的人不想放棄一花一葉無用的快樂,具備淪陷的能力,像個不害怕顆粒無收的少年。

沒好奇心的人生,終將淺薄。

浩浩蕩蕩的一生,才夠出彩。

- END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