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瀋陽鐵路局大連站客運員劉曉雲:“把勞模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每天2萬余步, 這是春運、暑運時劉曉雲在大連站工作崗位上的行走量。

檢票口忙時她就是檢票員, 月臺上忙時她就是客運員。 即使已經到了下班時間, 劉曉雲也會主動留下來, 和領導說, 再分給我一項工作吧。

有人問她, 為什麼這麼拼, 回家陪陪孩子多好。 劉曉雲卻說:“大連站的旅客更需要我, 老一輩鐵路人的優良傳統不能丟。 ”

多問一句, 多擔一點

作為大連站的第三代勞模客運員, 劉曉雲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前面有將畢生心血傾注給鐵路事業的全國勞模胡金玲, 還有我的師傅全國勞模呂玉霜, 我必須更加努力, 把前輩們的精神傳下去。 ”

今年29歲的劉偉是劉曉雲的6個徒弟之一。 由於在售票室工作成績突出, 2011年被調到服務站工作。 “曉雲姐最讓我佩服的就是對工作的執著態度。 ”耳濡目染下, 80後的劉偉把休息時逛街的時間都用來強化業務知識,

經常下了夜班又去畫鐵路示意圖, 很快成長為業務能手, 在大連站業務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師傅對旅客很有耐心, 總是身體力行地教我們。 ”90後客運員紀凱翔在服務站裡年紀最小, 也是唯一的男同志。 一開始, 急性子的他總是控制不好情緒, 但看到師傅面對挑剔的旅客從不計較, 總是以春風化雨般的熱情耐心解答問詢, 紀凱翔也一點點調整心態, 和師傅學習安撫旅客的技巧。 一年多來, 紀凱翔性子沉了下來, 成為服務站裡有名的“暖男”。

劉曉雲說, 服務工作沒有什麼秘訣, 就是多問一句、多擔一點。 有的旅客有需求卻不好意思提出來, 就需要通過細心觀察他們的言談舉止, 多問一句。 出門在外難免遇上不順心的事,

旅客態度不好有情緒都可以理解, 這就需要我們多擔一點。

在劉曉雲的感染下, 服務站以旅客為先、主動服務, 得到了萬千旅客的好評。

創新服務, 排憂解難

著眼于旅客出行需求, 劉曉雲不斷豐富服務內涵, 創新服務方式。

有的旅客所帶的物品包裝捆紮不結實, 時常會破包散漏。 劉曉雲就去批發市場買來方便袋、包裝盒、膠帶、捆綁繩等備品, 以解旅客之急。 有些旅客下了火車, 需要乘船繼續旅行。 劉曉雲就與大連港客運站溝通, 印製了一批標有航線、發船時間和查詢電話的小名片, 發給有需求的旅客。

為了掌握基礎救助和護理等急救技能, 劉曉雲報名參加了紅十字會組織的系統急救培訓, 兼任紅十字會急救員,

並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讓大家掌握常見疾病的應急處置方法。

如今, “劉曉雲工作室”已經把服務內容拓展到幫困解難、應急救護、社會化銜接等多個方面, 為旅客打造溫暖的旅程。

用心服務, 用愛傳承

平凡崗位, 傳遞溫暖力量。

全站職工在劉曉雲的影響帶動下, 積極主動地為旅客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每個人都把愛的傳遞當成使命, 悄無聲息地融入服務工作中。

大連站86名幹部職工自發組建了“劉曉雲服務研討組”, 先後推出了舒適乘車按摩操、重點旅客服務預約卡、電梯安全語音提示系統升級、服務地圖等特色服務。

劉曉雲還帶領她的服務團隊, 主動與大連市慈善總會、紅十字會、殘疾人聯合會等團體合作,

將愛心傳遞到社會。

在大連旅順口區老鐵山鎮韭菜房村有一家兒童村。 這是一所救助服刑人員未成年特困子女的民間慈善機構, 收養了30多名特殊兒童。 劉曉雲得知後, 經常和她的服務團隊去兒童村探望這些孩子,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做就是3年多。 在她的帶動下, 車站許多職工也紛紛參與進來。

雖然獲得了很多榮譽, 但劉曉雲仍保持著鐵路職工的淳樸, 始終不忘服務旅客的初心。 “我將更加愛崗敬業, 用心服務、用愛傳承, 把大連站的優良傳統、把勞模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 ”

轉載自遼寧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