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把握住互聯網帶給我們的彎道超車機會

在去年4月19日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事關中國網信事業長遠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歷史進程,將中國網信事業推向了一個歷史新高點。

在習近平總書記“4.19講話”一周年來臨之際,重溫講話精神,認真審視“互聯網+”時代特別是過去一年我們生活中發生的諸多變化,會由衷感激互聯網給人類生活帶來的諸多便利。 站在國家乃至世界宏觀視角下,我們要把握好互聯網給中國帶來的彎道超車機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回顧了中國近代以來經歷的屈辱歷史,“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想起這一段歷史,我們心中都有刻骨銘心的痛。 ”愈是熟悉中國歷史,就會越加珍惜今天獲得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

中國的發展靠的是後發優勢,深挖能給我們帶來加速發展的新經濟、新動能,正是發揮後發優勢的優先考量。 習近平總書記把著眼點放到了資訊經濟上,“資訊革命則增強了人類腦力,帶來生產力又一次質的飛躍。 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 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

回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利用國際分工體系調整之際,通過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密集型產業,迅速積累了經濟騰飛的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要素。

但中國在全球化版圖中只能承擔跟隨者角色。 隨著90年代互聯網技術全方面改變世界經濟,中國利用全球化便利早早實現了資訊經濟佈局,阿裡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創建發展,正是因為中國人對互聯網技術的開放、友好理念,讓中國在新一輪世界經濟轉型升級中獲得良機。 當然,中國政府在其中的樂見其成、推波助瀾作用功不可沒。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最新報告,全球互聯網人數今年已達35億,約等於全球人口的47%,其中中國線民達7.21億,是全球線民人數最多的國家。 可以說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大國。

互聯網大國的人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正是建設互聯網強國的應有之義。 事實上,中國人在互聯網經濟轉化為經濟優勢的事業上已經走的很遠。 根據艾瑞諮詢最新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網路經濟營收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為11218.7億元,年增長率為47.3%。 毫無疑問,網路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的增長級,更是中國經濟引領世界經濟新業態、新動能的殺手鐧。 如果說逆全球化國際背景下,世界經濟增長看中國,那麼中國就要在網路經濟跨越發展上有更大作為。

中國由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成長為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因為我們始終秉持社會主義道路下改革開放的發展理念,全球化是我們最可依賴的外部發展機遇。

向網路經濟要經濟發展新動能 ,用“互聯網+”升級經濟業態和社會治理,在全球互聯網治理上與世界同頻共振,我們正走在建設互聯網強國的康莊大道上。

目前,在世界互聯網企業前10強中,中國占了4席。 中國的共用單車公司已經在美國紐西蘭新加坡佈局,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 中國的阿裡巴巴正在幫助東南亞國家做生意。 互聯網正成為開放中國在世界上最靚麗的名片。 我們要把握好互聯網帶來的彎道超車機會,積極投身網路強國建設,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