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滬產大閘蟹良種順利“出嫁” 三家企業獲得授權

昨天上午, 上海市農委聯合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 舉辦中華絨螯蟹“江海21”品種使用權授權許可簽約儀式。 據悉, 這是中華絨螯蟹“江海21”品種首次許可授權, 此舉也意味著水產新品種科技成果轉化全國第一單落地。

中華絨螯蟹, 俗稱河蟹、大閘蟹。 根據技術轉讓合同, 來自上海和江蘇的三家企業獲得授權, 在約定區域內, 這些企業各有為期5年的使用許可, 轉讓金額共計178萬元。

中華絨螯蟹“江海21”是由上海海洋大學聯合上海市水產研究所等單位, 在2016年培育出的水產新品種。 它的出現, 使得大閘蟹“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長江原種基本特徵更為清晰。

該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形態性狀好、群體產量高等特點, 在國內外水產動物配套系育種上處於領先水準, 目前已在全國14個省市區養殖, 年養殖面積達20萬畝。 在相同養殖條件下, 與普通中華絨螯蟹相比, “江海21”16月齡蟹生長速度提高17%以上。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成輝是“江海21”育種技術路線的制定者和實施者。 據他介紹, 2011年以來, 團隊雖已培育出3個中華絨螯蟹良種, 但與龐大的產業規模與巨大的苗種需求相比, 大閘蟹良種的數量實在太少, 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十分微小。

能否通過科技成果轉化, 讓很多蟹苗良種可以走向市場?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 此次“江海21”的成功轉化, 實現了水產新品種轉化的創新模式,

值得複製和推廣。

據悉, 我國目前每年有近7000項農業科技成果問世, 但受限於政策、經費、平臺及專業化人才等因素, 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不足三成。

在此次中華絨螯蟹“江海21”的轉化過程中, 上海市農業服務中心及農交所為其開闢了“綠色通道”, 在評估、掛牌、轉讓等各環節上提供説明, 全程免登記掛牌費、免評估費、免交易傭金, 順利打通了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