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求助:兵哥忠孝兩難全,婆婆矯情我為難

第[ 54 ]期話題:兵哥忠孝兩難全, 婆婆矯情我為難

@異地軍嫂清茶的來信:

嫂子們, 大家好, 我是一名初中老師, 也是一個長期與兵哥異地的軍嫂。

公公婆婆住在小鎮上, 還侍弄了幾塊地, 一直不願來城裡與我一起生活。 我們還算處的不錯, 只是這兩年忽然哪裡不對了, 她三天兩頭就說生病了, 一個小感冒也要去住院, 怎樣都不見好。 我要上班要接送孩子, 還要三天兩頭跑醫院照顧她。 偶爾抱怨一句, 她就說她有醫保, 用的是自己的錢, 不用我操心。

上個月更是不可思議, 她只說有些胸悶氣喘, 因為她本身患有哮喘, 醫生就建議她去市醫院做一個更全面檢查, 她竟然瞞著我打電話給老公哭著說自己不行了, 我老公前段時間趕上軍改, 重組基地, 忙得不可開交, 還是被逼無奈, 只好請假回來看她, 結果她一點事也沒有。 你們說她這是矯情, 還是患了老年抑鬱症?說難聽點,

她還有公公陪著, 我一個人又要管老, 又要管小, 我也不容易, 不是嗎?

本期由子清整理並統籌〉

首先, 我們針對這個話題做一期投票, 瞭解一下軍人家庭的現狀。

以下是來自軍嫂互助團的嫂子們的集體回復:

@落蟬:我個人覺得阿姨這樣做可能就是單純為了尋求關注度, 畢竟現在大多數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兒女普遍不在身邊, 平時和老人的溝通也會少很多, 所以我給嫂子的建議是嫂子和兵哥平時不忙的時候多給老人打打電話, 也可以和老人視頻, 嫂子週末休息的時候多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讓老人覺得他們還是被需要的。 再者就是老人的身體健康問題, 我覺得可以定期帶老人去做一些檢查,

老人到了一定年紀, 就會總是擔心自己的身體出問題, 帶他們去醫院檢查一下, 就是花錢買放心。

@洋甘菊:我猜測這位婆婆是不是心理素質不好?這個可能跟個人性格有關係, 她害怕擔心自己的身體出了什麼大問題, 就像是我有個朋友的婆婆也是, 有點兒不舒服就懷疑自己是癌症。 如果僅僅是家庭生活, 婆媳關係單純的不和諧, 她不會糊塗到耽誤自己的兒子的工作, 因為大部分父母對兒子都是沒說的, 那是一頂一的好。 我建議多跟老人聊聊天, 多給她普及一些健康養生的知識, 帶她參加社區的老年人活動, 跳跳廣場舞之類的, 跟她一起關注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阿狸:既不矯情也沒憂鬱症, 也不是兒媳不好, 關鍵在於兵哥是否盡到了為人子的責任。

都說養兒防老, 保家衛國是責任, 難道真的不能兩全麼, 不能近身陪伴, 時常打個電話絮叨家常也不能麼?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 難道是因為常年不在家即使當父親了沒體會到養兒的艱辛就不用回報父母了麼?不是要你多少錢, 也沒要你照顧, 見不了面, 聽聽聲音總可以吧?聊聊自己的日常生活, 多關心關心父母情緒比什麼良丹妙藥都見效快, 別到最後子欲養而親不在, 那將會是一生的遺憾!

@藍海冰心:鄰居的兒子就在外地當兵, 談了個外地的女友, 他一年就一個月的探親假。 即使休假也是去外地看女友, 沒有特殊事情根本不回家。 鄰居阿姨沒少嘮叨這個, 說幾個月兒子也不主動打一個電話,

都是自己打電話問候兒子。 其實這種情況挺普遍的, 我問了身邊的很多軍人都是這樣, 有的連老婆都懶得打電話。

軍嫂club有話說

根據全國老齡委公佈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 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獨居)的比例已達49.7%, 與2000年相比, 提高了7.7個百分點。 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獨居)比例更高, 達到56.1%, 其中獨居老年人占12.1%, 與配偶同住的占44%。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 空巢老人已經成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 而在軍人家庭中, 這種空巢老人的比例也會更大。 至於信中的婆婆是否得了老年抑鬱症,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找醫生診斷。

老年抑鬱症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煩躁、焦慮不安、精神不振、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總覺得睡眠不夠、反應遲緩、敏感多疑、老覺得身體不舒服等等。

由於老年抑鬱症表現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從而錯失了治療時機。要想發現老年抑鬱症的“蛛絲馬跡”,就要留意上述的“危險信號”。

專家建議:老年人本身應端正心態,接受現實。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對生活持積極態度,自己關心自己,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人老了,閒置時間多了,老人可借此多學一些東西,培養多種興趣和愛好。還可多參加公益事業和活動,讓自己變得忙碌而充實。

人一忙,孤獨寂寞就沒了。同時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多與人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錮在房間裡,應多走訪親戚朋友、鄰居,“防病于未然”。 空巢老人生活孤單,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解決,比如買菜、煮飯、清潔等各種生活瑣事。有些老人行動上有所不便,有些事情無法自己完成。這時可以由一些臨近的住戶提供一些精力,幫助空巢老人解決生活上的不便之處。

而作為子女,要多關心老人,多與老人交流。不少子女認為,孝順老人就是多給錢,讓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實上,老人最重視的還是家庭和親情。作為子女和晚輩,更應重視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消除寂寞煩惱。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十八條 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部隊也有關於休假的特別法條:

軍官服現役不滿20年,每年休假20天;滿20年以上,每年休假30天;在常規動力艦艇、從事飛行工作的每年休假30天。

軍官在西藏地區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服現役不滿20年,每年休假60天;滿20年以上70天;滿25年以上,80天。在海拔4500米以上,每年假期再增加10天。

未婚軍官每年探望父母一次,假期30天;已婚軍官與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兩年探望父母,假期20天。

軍官與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年探望配偶一次,假期40天。

軍官與父母、配偶均不在一地生活,在一年內同時符合探望父母及配偶條件的,假期45天。

未婚士官的探望父母假,一級的任期內享受兩次,每次20天;二級以上的每年一次,每次30天;五級士官每年休假20天;六級士官每年休假30天。

任一條符合就能增加10天:1、部隊駐地在西藏地區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2、在青海海拔3000米以下;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雲南、廣西陸地邊防線上連以下分隊執勤的;3、戰鬥部隊中常年在核潛艇上工作、在戰略導彈部隊從事裝檢工作和在有核輻射危險的試驗訓練基地工作的。

從條文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偏遠地區的軍人,部隊還是有一定優待。只是比起父母、家人綿密的思念,一年才有這一次探親假是遠遠不夠的。古代戰亂紛飛,健壯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基本是有去無回,所以說"自古忠孝兩難全"。

而身在和平年代的軍人,也有無法回家的無奈,據我們真實瞭解的就有軍人因為重大任務,無法回家弔唁的,我們期盼部隊期望的休假制度可以更人性化,更靈活、實用些。

“常回家看看”雖然已經被立法,卻並沒有多少強制力,如藍海冰心嫂子所言,很多兵哥並不擅表達,也不經常問候父母,這的確是一種普遍現象。我們希望兵哥和嫂子們在有限的假期裡多探望一下父母,平時也可以多打電話問候他們,消除他們的寂寞感。

孝順父母,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她們為本文助力

責編:芽典

由於老年抑鬱症表現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從而錯失了治療時機。要想發現老年抑鬱症的“蛛絲馬跡”,就要留意上述的“危險信號”。

專家建議:老年人本身應端正心態,接受現實。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對生活持積極態度,自己關心自己,寬慰自己,設法保持心理平衡。人老了,閒置時間多了,老人可借此多學一些東西,培養多種興趣和愛好。還可多參加公益事業和活動,讓自己變得忙碌而充實。

人一忙,孤獨寂寞就沒了。同時老人自己要有意識多與人交往,不要把自己禁錮在房間裡,應多走訪親戚朋友、鄰居,“防病于未然”。 空巢老人生活孤單,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解決,比如買菜、煮飯、清潔等各種生活瑣事。有些老人行動上有所不便,有些事情無法自己完成。這時可以由一些臨近的住戶提供一些精力,幫助空巢老人解決生活上的不便之處。

而作為子女,要多關心老人,多與老人交流。不少子女認為,孝順老人就是多給錢,讓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實上,老人最重視的還是家庭和親情。作為子女和晚輩,更應重視對老人的精神贍養,讓老人感受到天倫之樂,消除寂寞煩惱。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十八條 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

部隊也有關於休假的特別法條:

軍官服現役不滿20年,每年休假20天;滿20年以上,每年休假30天;在常規動力艦艇、從事飛行工作的每年休假30天。

軍官在西藏地區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服現役不滿20年,每年休假60天;滿20年以上70天;滿25年以上,80天。在海拔4500米以上,每年假期再增加10天。

未婚軍官每年探望父母一次,假期30天;已婚軍官與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兩年探望父母,假期20天。

軍官與配偶不在一地生活的,每年探望配偶一次,假期40天。

軍官與父母、配偶均不在一地生活,在一年內同時符合探望父母及配偶條件的,假期45天。

未婚士官的探望父母假,一級的任期內享受兩次,每次20天;二級以上的每年一次,每次30天;五級士官每年休假20天;六級士官每年休假30天。

任一條符合就能增加10天:1、部隊駐地在西藏地區以及其他海拔3000米以上;2、在青海海拔3000米以下;在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雲南、廣西陸地邊防線上連以下分隊執勤的;3、戰鬥部隊中常年在核潛艇上工作、在戰略導彈部隊從事裝檢工作和在有核輻射危險的試驗訓練基地工作的。

從條文我們不難看出,對於偏遠地區的軍人,部隊還是有一定優待。只是比起父母、家人綿密的思念,一年才有這一次探親假是遠遠不夠的。古代戰亂紛飛,健壯的男人都被拉去打仗,基本是有去無回,所以說"自古忠孝兩難全"。

而身在和平年代的軍人,也有無法回家的無奈,據我們真實瞭解的就有軍人因為重大任務,無法回家弔唁的,我們期盼部隊期望的休假制度可以更人性化,更靈活、實用些。

“常回家看看”雖然已經被立法,卻並沒有多少強制力,如藍海冰心嫂子所言,很多兵哥並不擅表達,也不經常問候父母,這的確是一種普遍現象。我們希望兵哥和嫂子們在有限的假期裡多探望一下父母,平時也可以多打電話問候他們,消除他們的寂寞感。

孝順父母,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她們為本文助力

責編:芽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