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建議——古長城保護與適度開發同步推進

長城是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是世界文化遺產, 山西北部長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城鎮化和旅遊開發的大潮中, 山西古長城遺跡面臨被破壞而亟須給予保護的問題。 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建議抓住機遇, 搞好我省古長城的適度開發與保護。

山西古代長期處於防禦北方強勢遊牧民族的前沿, 因而歷代在山西北部修築長城, 其中以明代後期所修外長城遺留最多, 牆體多為黃土夯築, 主要涉及今大同、朔州和忻州等地。 相對于自然因素對長城的破壞, 人為因素對長城的破壞則更為嚴重。

古長城既是亟須保護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和財富, 也是豐富的可以利用的旅遊資源。 山西各朝代的長城在全國來說是最為豐富的, 堪稱中國長城博物館。 分佈於全省9個市40餘個縣(區)的古長城, 總長度累計3500多公里, 現存較完整的城牆和遺跡有1500多公里, 包括雁門關、偏頭關、甯武關等古長城景觀馳名中外。

在山西目前面臨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持續較大的下行壓力下, 深入挖掘我省文化遺產資源的內涵和價值, 做好古長城適度開發工作, 是充分發揮文化旅遊業帶動作用, 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實現產業結構轉型, 推動全省經濟穩步向好的創新途徑。

為此, 九三學社山西省委建議:重視頂層設計,

加強區域協作。 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 加強編制省級層面的《古長城保護與開發規劃》。 從全省宏觀全域出發, 將規劃納入各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納入財政預算, 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 使古長城的保護、開發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相銜接, 強調規劃與政策的引領作用。 古長城的保護與開發涉及多個省、市、縣(區)時, 應完善區域協作機制, 加強全方位交流與合作。

加強隊伍建設, 保障經費投入。 省政府應進一步協調國家相關部委, 加強對山西長城資源大省的政策傾斜, 一方面, 擴大文物管理人員隊伍和古長城保護人員規模, 提高人員綜合素質, 從而加大日常養護巡查力度;另一方面, 進一步加大古長城保護經費投入,

保證保護工作的正常持續進行。 此外, 應鼓勵國家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和基層群眾, 自願自治組織以志願者身份積極參與長城保護的各項活動, 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工作。

提高監管水準, 強化執法檢查。 根據文物保護“屬地管理”原則, 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古長城保護的行政執法和打擊犯罪等方面的協調配合。 同時, 根據需要與各級政府簽訂《古長城保護責任書》, 明確責任領導、責任人、保護範圍和工作職責, 做到層層分工, 責任到人, 一級抓一級, 層層抓落實, 確保古長城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引入民營資本, 完善多元化籌資保護機制。 根據國務院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

儘快制定省級相關實施細則, 開啟“引入社會力量、社會資金對文物實施保護”的新模式,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到古長城保護和開發工作中。

促進融合發展, 開啟全域旅遊模式。 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 正確處理古長城開發與保護的關係, 把長城和文化結合起來, 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 切實做到各產業間深度融合發展。 利用文物、旅遊、文化、生態、城市、農業等多領域、多層次的聯動, 針對我省北部古長城較多地區的實際情況, 加強與相關產業的資源性融合、生產性融合和服務性融合, 建立以歷史文化旅遊業為引擎的產業聯動機制, 實現古長城的保護性開發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的轉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