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宋子奎:妙手為衣換新顏,鑄就綠色環保夢

我國是服裝消費大國, 長期以來因洗滌技術的落後導致衣物褪色“未壞先扔”的現象十分嚴重, 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吉林省亨泰服裝洗染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宋子奎運用逆向思維致力於“有色紡織品洗染化料科學研究工程”, 發明了“增色洗衣液”, 只需將褪色衣服浸泡五分鐘就能煥然一新, 衣服壽命因此增加1到2倍。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宋子奎研製成功的“增色洗衣液”成功填補了國內科研成果的空白, 已向世界45個國家申報了發明專利, 獲得七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 以及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

業界和社會各界將宋子奎稱為“中國服裝顏色返新之父”。 2017年1月, 宋子奎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

實驗室裡的宋子奎。 本人供圖

初心:節約資源, 減少浪費

在從事“增色洗衣液”研究之前, 宋子奎曾有過服裝紡織印染的工作經歷,

這使他非常瞭解服裝製作的各個流程, 深知製作工序的複雜、資源的消耗和勞動力的投入。 “紡織業是污染大戶, 從紡織纖維生產到染色, 再到後期服裝製作, 都涉及環保問題, 特別是印染環節, 污水排放、能源和化學污染物的消耗非常大”。

服裝生產要經過紡織、印染、成品三大環節的近百道工序, 每道工序都是勞動密集型作業, 因此形成了高碳、高耗、高污染的“三高”產業鏈。 服裝穿用設計壽命一般為10年, 但因洗滌容易褪色變舊, 實際使用壽命僅有2-3年。

宋子奎舉了牛仔褲的例子來說明服裝製作所消耗資源的數量之大。 製作一條牛仔褲平均耗水2噸, 假設中國人一年穿一條牛仔褲, 一年製作10億條牛仔褲, 耗水量就是20億噸,

宋子奎十分感慨地說, “不只牛仔褲, 我們還要穿其他服裝, 製作一件衣服非常困難, 因為褪色就放棄一件衣服, 十分可惜。 ”

製作衣服的艱辛以及褪色帶來的浪費令宋子奎十分痛心, 也成為了他後來放棄糧食局的“鐵飯碗”從事研究的原動力, “我的初衷就是節約, 消費者沒有接觸過服裝行業, 對服裝的浪費沒有深入瞭解, 但是對紡織行業的人來說, 這種浪費令人特別心痛。 ”

雖然在通化市糧食局捧上了“鐵飯碗”, 宋子奎卻依然掛念著服裝浪費問題, 總想著發明一款能夠去汙增色的洗衣液。 業餘時間, 宋子奎開始收集資料, 各地走訪專家, 研究服裝印染知識, 深埋在心中的“服裝顏色返新”夢想的種子開始破土長大。

初心已定, 唯有向前。 1994年3月, 我國頒佈了環境與發展白皮書, 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 這一外部環境的變化給了宋子奎極大的鼓舞, 他更加堅定了實現夢想的決心。 此時宋子奎已經辭掉工作專心從事服裝印染研究4年有餘, 但追逐夢想的路程並非一帆風順。

堅持:心系夢想, 披荊斬棘

與同事在一起工作的宋子奎。 本人供圖

科研是一條未知大於已知、重複大於新奇、等待大於突破的道路,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路障, 曲折起伏中任意一個障礙都可能擊退探索者。 對於宋子奎來說, 研究“增色洗衣液”更像是一場孤獨之旅, “有時候會有放棄的衝動, 書扔掉, 資料燒了, 精神快崩潰了, 但想想還是要堅持。 ”

在前期的積累專業知識過程中, 宋子奎買來幾十本洗滌和光學等方面的書籍, 廢寢忘食地鑽在書堆裡, 研究理論知識。 通過深入研究, 大量查閱資料, 他理清了衣服增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可行性。 這猶如一道微弱的光, 照亮了前行的路。

但接下來化學原理如一道天然屏障橫在眼前。 因為化學原理上的困難遲遲不能突破,宋子奎最初聘請的專家陸續退出,後來大部分研究工作都由他一個人完成。“後期沒有人一起做,可能別人認為你這是白日做夢,遇到化學原理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是望洋興嘆。”

宋子奎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實驗,有思路就做,失敗了從頭開始,懷揣著信念獨行堅持著,“不知道做了多少,做實驗特別枯燥,化學反應需要時間,20年起碼有一半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千個日日夜夜的艱苦論證,1800 多次的篩選試驗,20餘年的堅持終於獲得回報,2013年底,宋子奎成功研製出“增色洗衣液”。

20年如一日的堅持澆灌了科研之花的絢爛綻放,“增色洗衣液”的誕生為服裝洗染行業開闢了新的可能。衣服被重新返色,由此節約了大量的紡織資源,減少了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也為普通家庭節約了日常開支,據有關專家預測,這項發明每年可節約資源超過千億元。

回首往昔,宋子奎以數學家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精神來激勵自己,耐得住寂寞,堅持就是勝利。

理想:青年立志,為國為民

1990年,30歲的宋子奎辭掉了通化市糧食局的“鐵飯碗”,走上了革新洗滌技術的創業之路,“我就是從青年時期開始創業的,對青年人的心路歷程深有體會。”

宋子奎將青年人立志立業比喻為鑿井挖水,找准目標之後就是堅持向前,終會有所收穫,“人生就像挖井,不能挖一鐵鍬沒有水就換地方,如果沒有定力,一輩子就是開個地皮,不可能挖到水。”

抓住創業時光、找准方向、戒驕戒躁,這些都是宋子奎成功的秘訣,但他取得今天的成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立志當高遠”,以為國家服務為己任。

目標有多高,路途就有多遠,崇高的人生目標是指引青年不斷向前的燈塔。宋子奎將立志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以自身完滿為目標,在這一層次上的奮鬥終點只是一份穩定工作;第二層是為國家服務,有了這個崇高的理想人生就會充滿向前的動力;第三層是將為整個民族奉獻作為目標,心裡關心的是千秋萬代的事業。對於宋子奎而言,從事研究“增色洗衣液”就是為了節約資源,為國家環保事業出一份力。

宋子奎很感謝社會各界對於自己研究的認可,更感謝國家給予的榮譽和鼓勵,他一直認為自己只是做了微小的份內工作。

正是因為內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地躬耕于科學的荒原,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服裝顏色返新之父”宋子奎。(中國青年網見習 劉利影)

因為化學原理上的困難遲遲不能突破,宋子奎最初聘請的專家陸續退出,後來大部分研究工作都由他一個人完成。“後期沒有人一起做,可能別人認為你這是白日做夢,遇到化學原理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是望洋興嘆。”

宋子奎記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實驗,有思路就做,失敗了從頭開始,懷揣著信念獨行堅持著,“不知道做了多少,做實驗特別枯燥,化學反應需要時間,20年起碼有一半時間是在等待中度過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千個日日夜夜的艱苦論證,1800 多次的篩選試驗,20餘年的堅持終於獲得回報,2013年底,宋子奎成功研製出“增色洗衣液”。

20年如一日的堅持澆灌了科研之花的絢爛綻放,“增色洗衣液”的誕生為服裝洗染行業開闢了新的可能。衣服被重新返色,由此節約了大量的紡織資源,減少了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同時也為普通家庭節約了日常開支,據有關專家預測,這項發明每年可節約資源超過千億元。

回首往昔,宋子奎以數學家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精神來激勵自己,耐得住寂寞,堅持就是勝利。

理想:青年立志,為國為民

1990年,30歲的宋子奎辭掉了通化市糧食局的“鐵飯碗”,走上了革新洗滌技術的創業之路,“我就是從青年時期開始創業的,對青年人的心路歷程深有體會。”

宋子奎將青年人立志立業比喻為鑿井挖水,找准目標之後就是堅持向前,終會有所收穫,“人生就像挖井,不能挖一鐵鍬沒有水就換地方,如果沒有定力,一輩子就是開個地皮,不可能挖到水。”

抓住創業時光、找准方向、戒驕戒躁,這些都是宋子奎成功的秘訣,但他取得今天的成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立志當高遠”,以為國家服務為己任。

目標有多高,路途就有多遠,崇高的人生目標是指引青年不斷向前的燈塔。宋子奎將立志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以自身完滿為目標,在這一層次上的奮鬥終點只是一份穩定工作;第二層是為國家服務,有了這個崇高的理想人生就會充滿向前的動力;第三層是將為整個民族奉獻作為目標,心裡關心的是千秋萬代的事業。對於宋子奎而言,從事研究“增色洗衣液”就是為了節約資源,為國家環保事業出一份力。

宋子奎很感謝社會各界對於自己研究的認可,更感謝國家給予的榮譽和鼓勵,他一直認為自己只是做了微小的份內工作。

正是因為內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堅定的理想信念,腳踏實地地躬耕于科學的荒原,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國服裝顏色返新之父”宋子奎。(中國青年網見習 劉利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