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山大學“限外令”

近日, 中山大學南校園多處大門出現“限制校外人員入校”的提示牌, 引發中大校友及廣州市民熱議, 有校友認為此舉有違中大一向的開放精神, 學生則認為有利於維護校園治安環境。 中大黨委宣傳部回應稱, “限外令”是出於安保考慮, 此前確實有不利於學校治安的事件發生。

《北京青年報》評論:對於國內高校“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開放, 常有人以歐美大學的“不設防”為參照, 盡情嘲諷。 確實, 歐美很多知名高校幾乎都沒有所謂的學校圍牆, 有的甚至連像樣的大門都沒有。 但是, 欣賞其開放包容、與社會和諧共處的理念,

並不意味著國內高校可以依樣畫葫蘆, 簡單複製。 中國的高校既缺乏美國大學的歷史基因, 也沒有制度的保障, 而且長期秉承“封閉式”管理理念, 習慣於“躲進圍牆成一統”, 要想遽然實現常態化“敞開”大門, 無疑是在“挑戰不可能”。 換言之, 基於國情, 有限制開放應當是相對現實的管理策略。 罔顧實際唱高調固然不足取, 但同樣需要提防學校以“現實問題”為藉口, 動輒發佈“限外令”。 要知道, 學校除了教書育人之外, 還有傳承文化、影響社會的教化功能, 其承擔的社會職能、社會責任某種程度上遠超老師和學生所營造出的小天地。 高校的圍牆能否真正帶來學校的安全, 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很多時候, 圍牆更多是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但實際上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真正的“有心人”, 豈是區區一道圍牆所能阻擋?校園的安全要依靠與城市社區的融合, 只有改變社區的貧困, 並實現校園與社區的無縫銜接, 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決校園安保問題, 重新給校園帶來安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