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省境內冰川50年間總面積減少了441平方公里

原標題: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研究表明:我省境內冰川50年間總面積減少441平方公里

蘭州晚報報導 目前, 全球變暖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甘肅省,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 如何保護冰川水資源, 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成為其發展的首要因素。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近期研究成果表明:甘肅面對全球變暖, 冰川退縮, 亟待利用好冰川融水增量, 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完善祁連山區冰川動態監測體系, 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研究員秦翔表示, 據2013年統計,

甘肅省境內有冰川1551條, 總面積798.5平方公里, 主要分佈在祁連山西段。 其中最大的冰川是位於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透明夢柯冰川, 為20.4平方公里。

研究表明, 在過去的50多年間, 甘肅省境內冰川總面積減少了441.4平方公里, 退縮率為35.6%。 甘肅省6大河流域內的冰川面積都在減少, 以祁連山東段的黑河和石羊河流域最嚴重, 達到70%以上。 在分析冰川加速退縮的原因時, 秦翔認為, 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氣候變暖, 第二個原因是隨著人類活動增加, 冰川表面的吸光性物質, 如粉塵、黑碳、有機質等有所增加, 冰川消融變強。

秦翔分析說, 隨著祁連山區的冰川消融期延長和融化強度增加, 提高了內陸河有效的水供應量, 有利於改善當地農業畜牧業、生態環境。

但冰川融水增加的同時, 近十幾年來祁連山區冰川洪水發生頻率也隨之增加, 危害面積與造成的經濟損失呈快速增長趨勢。 隨著祁連山區冰川面積大規模減少, 高山區地表裸露岩石也不斷擴大, 直接造成局部山地荒漠化。

為保護好祁連山生態環境, 秦翔建議, 首先要利用好冰川融水增量, 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其次要加快祁連山區人工增雨雪體系建設, 增加冰川表面冰雪蓄積總量。 再次要建立完善祁連山山區冰川、氣象、水文、生態環境等動態監測體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