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博物院應從“護物”轉型到“化人”

本報訊“博物院(館)不僅要搶救文化遺產、保存各類文物、珍藏民族記憶、守護中華文明;也不僅具有研究、探索、分類、展示、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功能;也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文物、旅遊行業;更重要的是要把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提高民眾道德素質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簡而言之, 就是讓博物院(館)的職能完成由‘護物’到‘化人’的重大轉型, 由以藏物為主到以育人為主的積極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院長王勇超在全國兩會發言時如是說。

2015年2月1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西安博物院考察時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

”在王勇超看來, 總書記的講話是對中國4600多所博物院(館)發出的重要號召、賦予的歷史使命, 而這些講話將在很長時期內成為博物院(館)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和前進方向, 使博物院(館)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讓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 因為這正是多年來我們籌建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的初衷。 ”王勇超介紹, 在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 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在創辦之初, 就已經比較明確地認識到了以物育人的重要性、必要性, 自覺地確立了以文樹人的建院目的, 並且在籌建開放當中始終牢記修德化人的初衷, 堅持發揮以道正人的社會功能,

堅定把握以才立人的發展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