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教育藍皮書發佈,應試教育過重為家長不滿的主要原因

家長期待的學校教育什麼樣?高校學生主體組成現在有何變化?4月18日,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即“中國教育藍皮書”)給出了答案。

 多半家長認為學校應試教育傾向嚴重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顯示:半數以上家長認為當前孩子所在學校應試教育傾向嚴重, 學校在“注重孩子全面發展”上做出改變, 成為家長呼聲最高的訴求。

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騰訊教育頻道聯合發起的家長對學校滿意度調查, 共有13561位家長參與, 其子女就讀學校分佈於31個省區市。 經統計, 家長對學校教育滿意度的整體均值為3.54分, 滿分為5分。 該項調查的測算主要綜合了“家長認為孩子喜歡學校的程度”“家長對於孩子在目前學校上學的樂意程度”“家長對孩子所在班級老師的滿意程度”三項指標。

調查顯示, 家長滿意度與子女就讀地區教育發展水準並非完全相關。

獲得高評價的吉林、廣東、重慶、湖南等地, 在學業品質檢測中並非先進地區;而一些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 如江蘇和上海, 家長對學校教育滿意度卻低於總體平均水準。 專家表示, 其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或許說明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主觀感受, 更多來自師生關係、家校關係等軟性方面, 而非學業成就等硬指標。

從調查中家長對應試教育傾向的報告情況來看, 就地區而言, 西部地區學校的嚴重程度高於東、中部;就城鄉而言, 縣城學校的應試教育傾向最為嚴重, 高於地級市學校、省級市學校、鄉鎮學校和村級學校;從學段來看, 中學階段的應試教育最為嚴重。

值得重視的是家長對學校應試教育傾向的原因分析。

家長認為, “以中高考為指揮棒的考試評價體系單一”和“校長、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學校應試教育傾向嚴重的兩大最主要因素, 然後依次是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觀、家長片面追求分數、培訓機構推波助瀾。

調查顯示, 目前家長對學校教育呼聲最高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教師素質、教學品質、教學方法等軟體”超過半數,

排在第二位;“真正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位居第三。 不同學齡段家長和不同類型學校的家長期待的教育改變各不相同。 幼稚園學生家長最期待學校“降低入學條件(門檻)”“不亂收費”;中學生家長最期待學校“真正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縣城學校的家長希望學校“減小班額”的呼聲最高;村級學校家長在“提升硬體”“杜絕學生欺淩、暴力事件”方面的訴求最為強烈。

 家庭第一代大學生成高校學生主體

2016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後期向普及化早期轉變的背景下, 中國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均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多,

乃至成為高校學生的主體。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7)》對60703名家庭第一代大學生的大學前經驗、大學期間就讀經驗及其對學校的評價和教育收穫進行了調查分析。

調查顯示, 中國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學習與發展和非第一代大學生在課堂外學習方面有著很顯著的差異, 他們課程成績相差並不大, 但課外活動相差極大。 第一代大學生在學經歷和學習狀況表現為:傳統教育的好學生;較少與他人交流和在課上表達意見;花更多的時間玩電子遊戲;社交圈子小, 較少得到他人的支持;較少參與課外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第一代大學生呈現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文化資本較低的特徵。來自農村(69.74%)和非獨生子女(70%)的比例均約七成,近八成(76.89%)的父母從事普通職業。第一代大學生在認真聽講等基本學習行為上表現尚可,但在課程硬性要求之外主動參與到討論等學習活動上明顯表現不足。和同伴、師生的人際互動不夠,尤其是以豐富人際生活為目的的交往最差。在實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類活動上的參與度尚可,但在課程以外的語言學習、海外學習、輔修第二學位等拓展性學習活動上明顯不足。此外,對和任課教師一起做研究、向期刊投稿、參加各類學術、專業、創業或設計競賽等研究性活動,並不熱衷。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表示,很多家庭隨著擴招才產生了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第一代大學生父母的最高職業地位為農業生產人員和藍領的所占比例為73.37%,他們逐漸成為中國本科高校的主體。

針對調查所揭示的問題,史靜寰建議,首先要重點促進他們參與擴展性學習、研究活動;其次,要加強任課老師和輔導員在他們人生發展上的指導,建構良好的師生環境;最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支持(經濟支持、成長指導、社交支持),同時還要通過宣傳和服務,提高學生使用資源的方便性。

調查結果顯示:第一代大學生呈現出家庭社會經濟地位、文化資本較低的特徵。來自農村(69.74%)和非獨生子女(70%)的比例均約七成,近八成(76.89%)的父母從事普通職業。第一代大學生在認真聽講等基本學習行為上表現尚可,但在課程硬性要求之外主動參與到討論等學習活動上明顯表現不足。和同伴、師生的人際互動不夠,尤其是以豐富人際生活為目的的交往最差。在實習、社會實踐、社區服務類活動上的參與度尚可,但在課程以外的語言學習、海外學習、輔修第二學位等拓展性學習活動上明顯不足。此外,對和任課教師一起做研究、向期刊投稿、參加各類學術、專業、創業或設計競賽等研究性活動,並不熱衷。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史靜寰表示,很多家庭隨著擴招才產生了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第一代大學生父母的最高職業地位為農業生產人員和藍領的所占比例為73.37%,他們逐漸成為中國本科高校的主體。

針對調查所揭示的問題,史靜寰建議,首先要重點促進他們參與擴展性學習、研究活動;其次,要加強任課老師和輔導員在他們人生發展上的指導,建構良好的師生環境;最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支持(經濟支持、成長指導、社交支持),同時還要通過宣傳和服務,提高學生使用資源的方便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