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人口老齡化和村莊空心化怎麼解決?關鍵還在於如何留住青壯年

羅鵬飛在檀村村瞭解300多歲老房子的情況 圖片由杭州市規劃局提供

80多歲的老夫妻陪著300多歲的老房子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杭州市規劃局編制中心副主任 羅鵬飛

調研點:建德大慈岩鎮檀村村

大慈岩鎮, 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千年古鎮, 擁有500年以上的古建築22座, 古橋樑3座, 生活著諸葛亮後裔、劉備後裔、李頻後裔等等, 鎮上的新葉古民居、裡葉十裡荷花等都是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我和黨組書記鄭書文、總規劃師楊明聰帶隊的調研組是在3月13日上午到達大慈岩鎮的, 在初步瞭解鎮子的大致情況後, 我就跟隨著村幹部深入檀村村進行了入戶訪談調查。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落, 總共約100戶人家。 山清水秀, 自然環境十分優良, 有著不少老建築, 與周邊尤其鎮中心的交通聯繫也較為便捷。

在村子裡走一圈, 發現很多村民對村子的發展現狀都比較滿意,

也對村子的自然環境非常自豪。 村裡還經常有野豬等野生動物出沒, 下山來啃食糧食, 這也造成很多作物沒法種植, 土地閒置, 所以村民們希望可以在集體經濟上下功夫。

由於平時從事規劃工作, 看到村裡的老房子, 我習慣性東摸摸西看看, 暗自想著如果要改建, 該如何保護房子。 房子的主人已經80多歲了, 兒子在國外定居, 老夫妻就陪著這個300多年的老房子在村子裡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享受著安靜的生活。

老人說, 對老房子有感情了, 捨不得, 能不能在不拆除的前提下, 將房子再修繕一下, 怕周邊的危房會影響老房子的安全。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去年重新亮相的杭派民居富陽東梓關村, 市規劃局在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

探索創新管理模式, 多次與設計單位現場服務和辦公, 規劃中切實關注村集體的發展訴求和現實問題, 多方面吸納聽取村集體管理者和村民的意見建議, 最後才使規劃更接地氣。

也正是多次的下基層, 我發現許多老村莊都有一些“共性”問題, 例如人口老齡化和村莊空心化程度嚴重, 家庭收入增收較慢、經濟發展水準和致富能力不足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 我認為, 首先關鍵在於如何留住人, 主要是青壯年。 在村子改造規劃時, 就要和各級政府多交流, 考慮如何進一步結合村子特點做文章, 通過規劃營造相應的村級產業, 升級村級公共基礎設施, 為鄉村居民提供更多崗位, 提高民生福祉。

還有, 儘管村莊好山好水好空氣,

但其生態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將村莊的“綠水青山”優勢變成“金山銀山”的勝勢, 做好生態經濟的文章, 探索適合鄉村特點的新業態, 尋找村裡經濟發展新動力, 是一篇很迫切需要書寫的文章, 不但能為村民增收, 還能吸引外出人口回流。

其實, 為了推進市域城鄉統籌工作, 杭州市規劃局這幾年一直在加強對市域內區縣市村莊規劃設計的技術指導和規劃服務。

連續幾年相繼開展美麗村莊試點、杭派民居課題研究和示範村, 城鄉統籌特色村規劃設計, 通過與市農辦合作, 為區縣市的特色村和試點村提供高水準的規劃設計和技術服務, 深入村莊現場指導村莊規劃建設和環境整治, 使我市美麗村莊建設和城鄉統籌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走在全國先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