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家娃娃上不起學,去找他准沒錯――四川巴中一校長7年幫助600餘名貧困生

新華社成都3月15日電題:誰家娃娃上不起學, 去找他准沒錯――四川巴中一校長7年幫助600餘名貧困生

吳曉穎、王興元

不管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 每到週末, 他都會給貧困學生送去助學金、生活費。 這已成為四川巴中市通江縣民勝小學校長柏江近7年來的習慣。

40歲的柏江是通江縣四鄰八村名氣最大的人, 誰家經濟困難娃娃上不起學, 去找他准沒錯。 一個鄉鎮學校的校長, 怎麼會有這麼大能量?原來柏江還有另一重身份:愛心組織的“擺渡人”。

通江縣地處川東北秦巴山區, 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10年前的一次家訪,

讓他意識到:貧困就像一條鎖鏈, 緊緊纏住了農村孩子的雙腳。

當時, 柏江在通江縣涪陽鎮一所小學擔任校長, 在去下江口村家訪途中, 他被一位村民攔住。 這位老人哭訴, 失去雙親的侄兒陳富強到了上學的年齡, 但家裡一貧如洗, 無力供養。

“關愛就是道, 道之不存, 何以為師?”柏江在資助陳富強上學後, 對全校學生進行摸底, 發現共有160多名貧困學生、孤殘兒童。 如何幫助這些“陳富強”們?他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資、擠出些學校辦公經費, 還在老師親友中發起募捐, 但湊出的那點錢與實際需求差距太大。

柏江開始四處奔走, 向外界尋求幫助。 在經歷過一次次挫折後, 他和“星心陽光”組織、“春夏秋冬”基金等6個愛心團體建立起長期聯繫,

他就像“擺渡人”一樣, 在愛心人士和貧困學生之間傳遞愛與溫暖。

有了愛心助學的“權力”, 一些親朋好友找上門, 要求關照一下他們的孩子。 一鐵哥們介紹了一名“貧困學生”, 柏江考察後不符合條件, 沒納入幫扶名單;二哥家失火, 父母再三求他將兩個侄子納入救助對象, 他始終沒答應。 雖然落下了“鐵腦殼”“死腦筋”的“惡名”, 但他和愛心組織之間建立起了彌足珍貴的信任。

7年來, 為掌握貧困生具體情況、將每筆助學金及時發放到學生手中, 柏江走遍了全縣49個鄉鎮、400多個村社, 穿爛了10多雙運動鞋。 在他的辦公桌上, 貧困學生情況登記表足有1尺多高, 細細翻看, 680餘名被資助學生資訊一目了然, 600多萬元助學款一筆筆記得清清楚楚,

受助對象從幼稚園、小學到初中、高中、大學。

在柏江看來, 對貧困生的幫助不能僅是物質上的, 還要有心理關愛。 和被資助生見面, 他總要“嗦”幾句:多鍛煉身體, 開心地學習, 多幫家人幹活, 感恩好心人的幫助。

陳猛(化名)家境困難, 讀高中時每天只吃兩餐, 每餐只吃2個饅頭。 柏江得知後, 告訴陳猛有好心人願意資助他, 沒想到被冷冷拒絕。 經過幾次促膝長談, 柏江得知, 陳猛剛出生就被遺棄, 4歲時養父去世後, 叔父將他再次遺棄。 慢慢地, 他開始怨恨家人、仇恨社會。 此後, 柏江經常把陳猛接到家裡吃飯、談心。 半年後, 陳猛變得話多了、開朗了, 對家人的怨氣少了, 也願意接受陌生人的幫助了。

常年勞累奔波, 有時還要面對親人的不理解。

柏江說, 支撐他走下去的, 是孩子們燦爛的笑容和點滴進步。 柏江至今珍藏著自己收下的唯一一份禮物, 那是一位受資助學生的奶奶親手為他縫的一雙鞋墊。

“這是對我最好的鼓勵和鞭策。 ”柏江說, 他最大的心願是通江早日摘掉“貧困帽”, 貧困學生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那時, 他就能卸下這副“擺渡愛心”的擔子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