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意農業催開美麗幸福花

本報記者 湯 民

富裕美麗幸福是贛鄱兒女的奮鬥目標, 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好畫卷。

初春時節, 漫步在位於撫州市東鄉區鄧家鄉嵇坊村的花果山生態園, 記者親身感受到了夢想與現實在美麗鄉村的交會對接, 也讓人看到了創意農業、休閒農業、迴圈農業帶來的喜人前景。

在花果山花香沁人的花市, 記者遇上了來自臺灣新竹縣的旅遊團。 面對花果山鋪展的美景, 建築設計師鄭玉正老先生很是感慨:“融入了創意和智慧的農業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 創意農業一定會給村民帶來巨大的福祉。

”而回首花果山的來路, 嵇坊村民更是感慨萬端。 4年前, 這裡還是一片沉寂的山村田野, 如今卻神奇般地崛起了一個四季鮮花盛開、瓜果飄香、風景如畫、文化迷人的生態園, 成為常年遊人不斷的省4A級鄉村旅遊示範點, 去年接待遊客16萬人次, 2600多名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 同時, 村民們打心眼裡感激創建花果山的領頭人——省優秀大學生村官、全國十佳“村民貼心人”大學生村官梁志強。

地處撫州市東鄉區城郊的鄧家鄉素有花卉之鄉的美譽。 2013年的春天, 東鄉大學生村官聯盟在這裡成立, 以梁志強為首的大學生們把青春的誓言寫在希望的田野, 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 首先在田間建起了融入休閒和藝術元素的百畝“創意花卉”基地:各種花卉五彩斑斕,

鋪石小道曲徑通幽, 林中池塘雲影徘徊……宛若錦繡雲圖的花卉基地, 花卉苗木供不應求, 觀光客絡繹不絕, “創意花卉”大獲成功。 由此, 以花卉基地為核心的花果山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 如滾雪球般壯大, 面積拓展至5000畝。 新春伊始, 花果山又添新亮點——占地600畝、以“玫瑰·愛情”為主題, 融入臨川文化元素的玫瑰小鎮又在創意農業中綻放。

梁志強坦言, 花果山生態園成功的核心動力是創新創業, 表現為創意, 是創意農業的精彩演繹。 其主線就是在對傳統農業的改造中, 不斷融入科技、文化、時尚等元素, 並充分用好農業專案資金, 讓財政資金發揮“藥引子”的作用, 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使廣袤的沃土成為吸引民間資金和人才創業的熱土。 目前, 花果山已投入的2.4億元中有六成以上來自民營企業和草根創業者, 今年又有6000萬元的財政和民間資金注入玫瑰小鎮建設。

徜徉花果山, 遊樹藝公園、尋名花異草、品母親老灶、戀幸福家園等八大特色景觀, 處處洋溢著創新的活力、創意的清新, 田間地頭處處點綴著用稻草製作的卡通人物, 植物雕塑園宛若綠色的動物世界, 沿路的桃林旁掛著“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草莓田邊插著“喜上‘莓’梢”標牌, 走進最早落戶的“老金果業”, 蜿蜒的毛竹觀光走廊、古色的休閒亭、電動恐龍與400畝無花果、藍莓、桑葚等水果種植園巧妙組合, 讓遊客盡享野外採摘的快樂, 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優美意境。

村民們記憶猶新, 兩個月前舉辦的東鄉區首屆“花海節”迎來了6萬多名遊客, 那由格桑花、百日草等鮮花匯成的花海, 讓花果山猶如油畫般美麗。

漫步村裡, 祖傳的百年老宅因為融入了現代元素而充滿溫馨和浪漫——休閒的鄉村旅館、精緻的咖啡小屋, 恰似現代人的心靈驛站。 昔日的渾水摸魚、挖紅薯、推獨輪車等農事活動及篝火晚會, 經藝術設計成為阿屋俚農場的主打項目, 給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在新建成的民俗文化展館裡, 那些束之高閣的老把式農具、長輩們留下的陳舊傢俱、年輕人廢棄的傳統生活用品, 將人們的目光引向曾經燦爛的農耕文明, 帶入滄桑的深邃歲月, 在發思古之幽情中打撈一瓣瓣珍貴的鄉愁,

感念生活的安康美好。

位於村頭的“蘿蔔芋頭薯”酒家生意興隆, 業主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大年三十, 酒家還接待了臺灣遊客, 而花果山景區與南昌、鷹潭、長沙等地旅行社簽訂的合作協定中, 今年將有83萬遊客到花果山感受創意農業的魅力。 ”

探尋花果山創意農業的主旨, 鄉黨委主要領導一語中的: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現代農業為基、以村落民居為形, 使之與鄉村旅遊和精准扶貧有機結合, 著力打造集創意農業、迴圈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讓創意農業催開美麗幸福之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