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湘西見聞(六)

老伴認為, 張家界是中國最美的山水之一。 多年來, 我們一直想看一看。 3 月13 號到15 號, 看了三個半天。 真是名不虛傳, 大開眼界。

頭天上午參觀袁家界。 我們乘坐號稱“世界第一梯”的百龍電梯上山, 只需1 分58 秒就直達山頂。 電梯運行高度326 米, 由山體內豎井和貼山鋼結構井架兩段組成, 三台電梯一小時往返載客量可達4000 人次。 從電梯間出來, 眼前是一塊巨大而平緩的臺地, 星星點點散落著些小房子, 一些土家族村民世世代代在山上耕種生活, 繁衍生息。 這裡林木繁茂, 加上積水的稻田、碧綠的菜地, 構成了一派田園風光。

真是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 聽說為了方便管理, 已經在山下建好了房子, 不久他們就要遷往新居了。 天上下著雨, 霧濛濛的, 近處的山峰忽隱忽現, 遠處則是白濛濛一片, 宛若身處仙山瓊閣。 講解員介紹, 面前有一天然石橋淩空飛架兩峰之巔, 石橋跨度50 米, 相對高度400 米, 稱為“天下第一橋”, 可惜雲霧中看不真切。 春雨忽大忽小, 霧忽聚忽散, 不時能隱隱約約看到刀劈斧削般的石筍直立雲霄, 如劍、如樓、如閣, 形態奇異, 往往是匆匆忙忙露個臉, 一轉眼就又躲進濛濛雨霧之中了, 如同羞澀的土家族少女。 講解員說, 相傳黃巢起義失敗後, 手下有一名姓袁的將軍, 為躲避追捕, 來到遠離塵囂的深山隱居, 結廬為舍,
男耕女織, 並以自己的姓氏為這裡命名“袁家界”。 對這麼一個說法, 姑妄聽之就是了。

第二天上午看了黃石寨。 乘索道纜車上去, 透過吊廂玻璃, 可見不遠處一座座石筍, 孤峰聳立, 宛如擎天玉柱。 下部樹木遮掩, 中部岩身赤裸, 上部灌木點綴, 峰體虯勁偉岸, 真是天造地設。 索道線路水準距863 米, 高差431 米, 單向小時運量948 人。 今天多雲, 能見度好, 與昨天霧裡看山互證互補, 雖是同一片山水,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天氣, 形象迥然不同。 最精彩的地方是“天橋遺墩”:6 座200 多米高的橢圓形石柱, 在幽長的溝穀中一字排開。 石柱大小和間距相當, 柱頂皆為覆蓋了植被的平臺, 宛若一溜揭去橋面的橋墩。 中間兩墩稍高, 兩邊漸次降低。 各柱頂可連成一條弧線,

讓人聯想到若加上橋面, 定如絢麗壯闊的彩虹飛架。 此外, 還看了海螺峰和金龜岩等, 都是經風雨千年剝蝕切割形成的神奇景觀。 前者是20 多米高的石柱, 下半截碩大, 上半部小巧, 通體扭曲盤繞, 酷似海螺;後者是一塊長約5 米的橢圓形岩石, 探著細長的腦袋, 隆起豐厚的背殼, 蜷曲著腳爪, 極像一隻大龜伏在石峰之上, 展示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三天上午到金鞭溪走了段路。 一進峽谷, 覺得到處都是風景。 抬頭奇峰怪石, 直插雲霧;腳下潺潺溪流, 蜿轉曲折。 我們沿著小溪旁的遊道漫步, 仿佛走入一個滿目青翠的“山水畫廊”。 金鞭岩不愧是這個景區的代表作, 高達350 米, 形如刀切, 線條筆直, 棱角分明, 如天穹砥柱, 又如一條頂天立地的神鞭。

據說天氣晴朗的時候, 岩體在陽光照耀下呈淡淡的金黃色, 這就是金鞭岩乃至金鞭溪得名的由來。 緊鄰金鞭岩左側, 有一山峰如鷹。 昂首挺胸, 勾著尖嘴, 雙翅伸展, 好像要撲出去與來犯之敵搏擊, 被稱為護鞭神鷹。 與金鞭岩隔溪相對的是醉羅漢。 它高200 余米, 矗立在斜坡上, 峰體渾圓, 上下一般粗細, 顏色發紅, 身子微微向金鞭溪傾斜, 形似一個紅頭漲臉、“酒酣胸膽尚開張”的羅漢, 欲倒不倒, 似醉非醉, 讓人忍俊不禁。 再往前走, 是一組相互呼應的峰巒, 有的似燈, 有的如矛, 有的像高舉的斧頭, 有的似蹲著的神犬。 其正中一峰頂部裂呈兩瓣, 如被利斧劈開, 與《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的場景相似。 走過一座石橋, 在水杉掩映的小亭中坐下來歇歇腳,
溪水淙淙流淌, 聲如琴弦, 聽當地的姑娘小夥子高歌一曲, 真是流水瀉韻, 潭影淨心, 如同身在“人間仙境”。 等遊客陸陸續續進入景區的時候, 我們已經在返回的路上了。

老伴情不自禁地稱讚:“張家界的山, 奇、險、雄、秀、幽, 景區的保護、建設、管理、經營, 都是一流的。 看到湖南一派生機盎然, 想到了毛主席的豪邁詩句‘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紅雨隨心翻作浪’、‘芙蓉國裡盡朝暉’, 正好反映了我們的心情和期盼。 一路走來, 深深感受到了湖南同志們的周到、得體、真情。 真是說不完的感激話, 道不盡的離別情。 ”(張錦裳)

( 注:此文轉載於《瀟湘晨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