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間故事:兄弟分家過!老大自作聰明,炸了田中巨石,後悔不已!

在巍山縣城以北十裡的地方, 有一個村莊叫施家村, 村邊有一丘大約二畝左右的大田, 叫地膽田。 說起地膽田來, 可還有一段故事呢!

相傳在清朝年間, 這施家村裡有姓施的弟兄倆, 弟弟忠厚樸實, 哥哥卻是好吃懶做。 他們一家三口人, 父親已年老體弱, 腰弓背駝, 不能再到田裡做活了。 只能在家料理家務。 弟兄兩個種著四畝不到的一點地, 由於弟弟十分勤勞, 所以, 日子還過得不錯。

不久, 老大結了婚。 可自從家裡添嫂嫂後, 家裡就鬧起彆扭來, 生活就與以往大不一樣了。 俗話說:“豬心豬肝街上賣, 人心人肝各人帶。

”一天, 嫂嫂對哥哥說道:“我們何必苦死苦活地幹, 你再怎樣苦, 也是白苦。 ”“為何白苦?”哥哥不解地問。 “咳!你想想, 你弟弟已是十八九歲的人了, 不消幾年就要娶媳婦, 要用很多的錢財, 不是白幫他苦, 幫誰苦?”嫂嫂說完停了一會, 見丈夫不吭氣, 她又進一步說道:“我倆想過上好日子, 只有分家。 ”“分家?”哥哥睜大眼睛, 疑惑地看著妻子。 “是分家。 ”嫂嫂仍然平靜地說。 “我們怎麼說得出口?”“這個不難, 只需如此如此, 既不傷弟兄和氣。 又顯得我們賢孝。 有情有理”。

從那以後, 老大像喝了迷魂湯, 天天吃喝玩樂, 活計很少去做, 凡事總是支支吾吾的。 開始老二也不在意。 慢慢他已意識到哥哥與以前不同了。 更何況嫂嫂也經常指桑罵傀, 髒雞毒拘, 做嘴做臉地發脾氣。 這使老二氣憤不過, 他爹也看不下去, 當公公的又不好直面地批評他兩口子。 父親想照這樣下去, 只是苦了老二。 可憐老二還沒有成親。 哥嫂就這樣懶散, 不如把家分開, 各過各的日子, 也許會好一點。 他把這些意思說給老二, 老二早憋了一肚子氣,

當下就同意了父親的意見。

一天吃飯的時候, 他爹就對大家說:“樹大分枝, 人大分家, 我想把你們弟兄分開, 不知你們意下如何?”老大和老大媳婦聽了父親的話, 心裡就像喝著蜜汁一樣, 但老大還是假惺惺地說道:

“一家人熱熱鬧鬧的, 何必分開。 我同弟弟好好盤田。 媳婦在家做家務, 爹爹只在家靜養就是了。 ”老二因早已怒在心裡, 便怒衝衝地說道:“分就是了。 ”那嫂嫂看時機已成熟, 便說道:“既然老二同意分, 但憑公公安排。 ”最後就決定了分家。

到了晚上, 嫂嫂又再三唆使丈夫:“分田的時候。 我們要有大石頭的那塊, 讓老二要上面比較好的那塊。 我們的雖小, 還有發展前途, 年年都能收到九十八捆穀子。 上面那塊雖然收一百多捆,

可是你再怎樣想辦法, 都不能再增產半捆了。 這樣做也表明了我倆的一片好心。 以後把那石頭打成石條賣, 可得一筆錢。 石頭撬出後, 田面積也就比老二的大了, 我看那石頭占一分左右的田。 表面看是我們吃虧, 實際上我們得的更多。 ”一夜就這樣算來算去。

家裡能分的都分了, 田也倒是好分, 一人一塊, 當下弟兄倆是你推我讓, 最後老大說:“我們家共有四丘田, 論面積, 上邊的那丘比下邊的那丘多一分左右, 論土質也是上邊的那丘要好一點, 怎麼說也是上邊那一丘要好一點。 我們現在已成了家。 理應要吃虧一點, 我就要下邊這丘。 你還沒有結婚。 理應提攜你一點, 你就盤上邊那塊。 ”老二沒話說, 就這樣分定了。

家分開後,

老大就請來石匠, 把大石頭炸開, 打成了很多石條, 發了一筆小財。

從分家以後, 老大夫妻倆突然勤勞起來, 不再像以前那樣好吃懶做了。 可是儘管他倆怎樣賣力地幹, 到收割的時候, 不但沒有多收半捆。 而且連九十八捆也收不到了。 苦來苦去都趕不上弟弟, 收成都沒有老二好。 老大很納悶, 說道:“怎麼我倆年年辛辛苦苦, 到頭來才收得這麼一點糧食, 還不如從前。 ”“我也覺得奇怪, 為什麼我倆這樣苦, 生活總不如老二。 ”他兩口子唉聲歎氣, 想不出妙法, 最後決定去問問西山那個算命先生, 聽說那先生能知過去, 能卜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